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球物理测井在铀矿地浸工艺孔施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参数的分析,不但可以划分地层、岩性、确定矿体位置和品位,也可以应用于地浸工艺孔的水泥固井和成井质量检查工作中。详细探讨了伽马测井、自然电位测井、组合密度测井、声波测井、井温测井、电流测井、井斜测井等多种方法在水泥固井和成井质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地球物理测井是效率高、效果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的主要矿体(夕卡岩型金多金属矿体)为隐伏矿体,地质找矿标志不明显,综合物化探方法对发现和圈定夕卡岩型金多金属矿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结矿床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对于北衙整装勘查区的其它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数据收录系统和岩性电测仪找矿;利用某些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常规地球物理方法(如直流电阻率法、电测深法、浅层地震法、遥感技术等),和最新的地球物理收录系统和岩性电测仪发现古迹;利用一些最新的探伤方法(如射线探伤、红外辐射探伤、超声波探伤、工业电视探伤)对古建筑物和各种古物进行探伤。  相似文献   

4.
作为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国外多金属矿产勘查中应用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块状硫化物矿勘查中。该类型矿产在国内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勘查手段为地面物化探方法,但面临周期长,受地形影响大等问题。为此,国内引进航空瞬变电磁法,并首次在黄土坡矿床开展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矿床上方具有航电异常显示,低阻体空间上与主矿体吻合较好,并在主矿体南侧新发现一处航电异常,为该矿床深边部找矿提供线索。国内首次开展的航空瞬变电磁法测量试验找矿效果分析,为国内多金属矿产勘查,尤其是块状硫化物矿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方法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磁法是一种有效、快捷、经济的地球物理找矿手段,在矿产勘查中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的勘查中,磁法是有效的直接找矿或间接找矿方法,尤其是对于磁性矿产的勘查,磁法是首选物探方法。随着经济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找矿难度的加大,对矿产预测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磁法在矿产预测中,特别是针对隐伏矿体、深部大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寻找隐伏构造和岩体方面磁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述了磁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以笔者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磁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形象直观地展示地下复杂矿体的几何形态和分布状况,谖文基于地球物理勘探的二堆地质成果剖面和钻探数据,采用地质体的横向或纵向延伸建模方法和三维空间插值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地下复杂矿体的三维建模。复杂矿体建模实倒表明,本文提出的横向或纵向延伸建模方法和三堆空间插值方法,镌有效地利用磁汝勘探、电法勘探号的二维成果剖面和钻探数据,此外,采用的空同中值平滑滤波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空间插值带来的异常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平坝矽卡岩型白钨矿床位于薄竹山矿集区东部,钨多金属矿产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接触带,磁异常、激电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分布与矿体空间形态密切相关。通过对矿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矿区进一步勘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了解勘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并开展物探方法试验性研究,是合理选择适合本区物探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前提,从而达到增强找矿效果、降低勘探成本的目的。针对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体北东缘矿集区,采集岩(矿)石标本进行了磁性和电性的测量;并对各类岩(矿)石的磁性和电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选取大腰店工作区的已知矿体勘查剖面开展了磁法、激电中梯和EH-4试验性工作,得出了在本区开展物探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区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岩体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和影响,结合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对研究区成矿远景进行分析,该区成矿区域有利,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地质、电法、化探成果都显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从目前的矿体厚度及以后对矿体深部勘察看有望成为特大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隆化县大乌苏南沟铁矿是最近国内发现的大型钒钛磁铁矿床。该矿主矿体埋深较大,前期通过对矿区航磁、地磁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确定了主矿体赋存位置,为地质普查、详查工作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并且根据磁异常特征推断该矿区外围具有扩大资源储量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管线运输已成为油气运输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长输管线的建设施工,但是在管道非开挖工程如盾构、顶管、HDD,仅靠钻探对地质结构的判断是不够的,对断层、变异岩体必须依靠准确精细的物探。本文对现在国内外管线施工中常用工程物探手段进行简要论述。着重论述浅层地震法、电阻率法、地质雷达的综合运用。但是由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局限性,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多种物探手段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以期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解释,为管线施工建设和安全运营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近年来找矿思路、手段和技术方法的利用及其效果入手,初步进行该区以物探和地质为综合手段的找矿方法优选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该区各类物探异常与盲矿体空间关系,经反复论证,确定了本区以磁法物探与地质分析相结合找矿的主要方法与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综合电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不同物探方法结合使用,可有效避免单种物探方法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获得较为理想的解释。以古县地下水资源勘查为例,说明CSAMT与TEM两种方法相结合是寻找地下水资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未来能源新星的地热资源逐步受到青睐,其中,浅层地热能的利用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微动探测技术,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浅层地质结构探测、浅层储量评价精度等不同的实际应用问题和现实工程需求,以迷你阵列微动探测方法为基础,用于精细识别浅层地质结构,获得岩土层厚度信息,精细化评价地热储量。此外,利用数据拟合技术建立地球物理参数与土体热导率的经验关系,预测测试目标区的土体热导率。青岛即墨区的案例,说明了此方法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矿井突水是煤矿生产中危害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准确了解突水通道的位置以及矿井赋水状况,通常运用地质、地球物理以及钻探的方法来确定突水的水文地质条件。SYT电磁波法接收反射回来的带有地下地质信息的电磁波,根据含水层特殊的物性特征,对采集的数据经过特殊的处理,从而得到反映地下含水层物性特征的曲线和柱状,就可以用来判断突水通道及富水性。通过对牛儿庄矿小窑巷道位置突水的探测研究,为下一步注浆堵水工程钻孔井位设计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物探、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黔西县是贵州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根据贵州省黔西县马鬃岭井田普查所获地质成果资料,经过系统统计分析,建立了标志层B1~B5,通过该区标志层B1~B5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煤层特征的对比分析,阐明了含煤岩系煤层对比划分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标志层特征对比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总结当代找矿经验,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以重砂法为主要手段,辅以物化探和大样选矿直接寻找金刚石的综合方法,基本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自然环境、区域地质环境和经济技术环境都具有特殊性 ,区内工程地质勘察特别是隧洞工程的勘察具有较大的难度。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特点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首先前期工程地质勘察应建立概率统计的思想 ,侧重于基本规律的把握。第二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开发出适合隧洞快速施工的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和决策软件 ,使基本地质资料的采集、分析、评价、决策做到快速、准确。第三应研究适合隧洞施工的勘察技术 ,包括高精度解析遥感技术、深埋隧洞物探方法、超前钻探设备和探测装置 ,也包括数据采集方法、快速编录系统以及施工地质资料处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19.
常规的物探方法探测地下水体存在多解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常规物探方法不能捕捉到地下水体补给、径流、排泄过程中与周围地质体随时发生物质交换并被地磁磁化后形成磁流体的动态信息.本研究假定地下水体是在磁场中均一流动的,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水体的电阻率是与其速度成负相关的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在室内实验模拟不同溶液以不同速度通过磁场后测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其结果与公式推导一致.地下磁流体对地下水的探测原理就建在此基础上.它打破了物探领域的只有三维信息的捕捉,增加时间维度的地下水体的动态信息捕捉,从而一定程度解决了地下水体探测的多解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决定了中国物探技术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技术发展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7种矿井物探技术,分析了矿井物探技术存在的不足,针对矿井物探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应向精度高、探距大、分辨力强的方向发展;将传统的物探技术与智能化开采相结合,在开采和掘进中实时探测与解释,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随着中国煤炭资源开采深度不断增大,需提高大深度探测的精度问题;探测中开展多种物探技术耦合研究,克服单一物探技术的局限性,结合裂隙、渗流、地球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完善观测方法与技术,研制新型物探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