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图斑矢量化引起的面域交叉,对象撕裂等问题,研究了基于弧段图斑矢量化方法。并通过线状地物与图斑的叠合分析,建立线状地物与图斑拓扑关系,完成其属性信息的更新与图斑拓扑一致性的检验。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现状图矢量化的工作效率,确保土地利用数据的精度和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地名普查工作的基础数据平台,在初始地名调查目录编制、地名的外业调查、对新增或变化的重要地物进行补测或修测、成果图的编制、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特点,研究探讨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论文从技术路线、技术流程和技术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在深入研究了基于 3S 技术更新土地利用图件的方法基础上,从实用化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利用 3S 技术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的技术流程与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数据情况和变化信息自动提取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图斑单元的知识库变化信息自动发现方法、多波段遥感影像交叉相关分析变化识别方法及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变化检测方法。然后结合实验数据,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了编程实现和试验验证。实验证明,更新方法在国土资源部的课题中得到证实是切实可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适当数据更新方法,建立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才能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有现势性和准确性,以满足各方面对基础地理数据的需求.文中根据苏州市具体情况,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原则入手,制定了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流程,提出了较为先进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和维护方法,在数据更新的管理机制、数据更新方法、元数据更新和数据更新的一致性等4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适合于苏州市发展的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维护技术体系,建立了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机制和更新方法,以及时地反映现实中不断更新变化的城市地理信息,满足了日常生产数据的更新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的实际业务需求,提出一种土地利用变化快速检测方法,即基于同一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叠加分析,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边界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并对分割单元的像素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判断图斑内对应的土地利用是否发生变化,从而提取影像发生变化区域范围。以某城市局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为例,通过对该区域2013年高精度遥感影像与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分析,对938个图斑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发现变化图斑12个。其中,8个为实际发生变化图斑,4个为错判,无漏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检测和提取,并适用于识别提取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林用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刘欣 《科技资讯》2023,(12):13-16
河流地区的地理空间信息对于河流管理(如河流规划、洪水分析和泥沙负荷分析)至关重要。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获取三维地形,其直接获取的是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包括地表植被、建(构)筑物等地物的高程信息。该文以北京市内某河流为工程背景,使用区域增长算法,基于无人机获取的点云数据提取地面点,创建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并使用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和全站仪量测检测点坐标,检验所获取DEM的精度,验证基于无人机点云数据创建DEM的有效性。因此,可以通过应用基于区域增长算法的无人机点云来生成DEM,并将其有效地用于河流管理中。  相似文献   

7.
张宝安 《甘肃科技》2007,23(10):88-89,82
阐述定西市1:1000航空摄影测量数字线划图精度情况,包括项目技术方案、数据精度影响因素、提高精度方法等方面。主要介绍航测数字线划图数学精度的控制和提高过程,重点关注了影响数据精度的房檐改正、隐蔽地物等因素,并对实际改正措施和结果通过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证明。  相似文献   

8.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数字鄞州"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鄞州"的应用推广,不同行业和部门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字鄞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地形图数据更新入库方法,用于将日常采集或修补测的地形图数据更新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9.
蒋欣  凌邦富  江涛 《工程与建设》2023,(6):1691-1693+1696
机载激光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对地观测技术手段,融合GPS、惯性导航、激光测距等先进技术,可实现高效率、高精度获取地表三维坐标信息。随着机载激光雷达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章重点探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结合机载激光雷达开展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局部更新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相关问题,结合典型案例,旨在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经验及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基础测绘工作的生产效率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城市三维景观建设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而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作为三维城市模型的基础地形,是城市三维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利用城市框架数据构建DEM的方法可以在符合地表实际起伏的情况下,使地面上模型更加贴合地表,更好地增加三维城市DEM的表现效果。其方法是把散点的高程信息与道路等关键城市框架的平面信息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数据,快速生成DEM,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易更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爱霞  杨富民 《科技信息》2011,(23):70-70,79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地形图更新速度远远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航空摄影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地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缩写DOM),在数字正射影像地图上进行各种专题地图和对地形图的更新应用。本文主要浅谈卫星遥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几种制作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州市监测区为例,采用ERDAS/PCI软件对SPOT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校正、镶嵌和融合,其精度满足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用图的要求;采用计算机辅助和人工判读的方法对土地利用信息变化进行提取,和广州市增城市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其动态监测图斑成果的准确性达到88.4%,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所以,本次广东省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设计合理,作业方法正确,可以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空间矢量数据更新前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识别困难的问题,在基于要素更新的基础上,引入了变化过程库,提出了一种顾及要素变化过程的更新方法,对由更新引起的要素变化信息进行识别并存储,设计了变化信息库的数据结构并对要素变化信息的应用作了说明,并以某市地形图数据在数据更新系统中做了试验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更新方法更利于历史数据的回朔及地物生命周期的跟踪。  相似文献   

14.
吕田 《科技资讯》2023,(24):21-23
研究基于机载数据的国土资源动态监测,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平台获取的高分辨率机载影像数据,制作重点监测地区的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全景影像等,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法对无人机影像结合前后时相进行分类,提取图斑信息,结合野外验证,形成动态监测成果。从机载数据在国土资源动态监管中的应用入手,针对不同场景下监测需求,研究并建立基于机载数据的国土资源动态监测的应用框架,为实时、动态的国土资源精细化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监管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陈天祎 《科技信息》2013,(10):138-138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它具有地形图的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还具有信息丰富,获取快捷,直观,易理解等特点。本文基于天地图项目中的数字正射影像制作部分,介绍了基于CIPS的数字正射影像制作过程,分析了CIPS的特点,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解决说明。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基于栅格地理数据和细胞自动机的城市数字进化仿真的演化模型。该模型能根据一段时期内的地理信息数据,挖掘和发现城市的发展变化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周期规律,并且能够对城市的发展变化进行模拟,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制作工艺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根据国土资源调查任务要求,为辅助更新全国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提供高精度基础数据,同时服务于年度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以及辅助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结合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项目,开展了2.5米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  相似文献   

18.
遥感图像快速识别是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的难点问题。根据海拔高差大地区地表覆盖的垂直性特点,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分割影像,分析各区域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采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组合对不同区域地表信息进行提取,并根据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地物识别精度,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显军 《科技资讯》2023,(21):33-36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需要以正射影像作为工作底图,因此需要采用分辨率优于0.2 m的真彩色数码航空摄影并处理制作分辨率优于0.2 m(1∶2 000)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局部区域采用分辨率优于0.5 m的遥感卫星DOM制作并形成用于调查和实测的基础工作底图。作为DOM生产的基础,探讨了应用于土地确权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生产过程。对DEM生产中空三加密处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划与实施,建立了DEM作业步骤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精度检查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赵林平 《科技信息》2007,(23):21-23
本文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图的光谱特征图斑核对土地利用现状详查资料,确定监测图斑的真伪、类型和范围,并进行了图斑面积对比及精度统计。介绍了土地信息数据入库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试运行。通过该系统的建立,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建库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国有土地,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为建立"数字区域"、"数字山东"提供了翔实的依据;同时也为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查询、汇总、统计、分析、网络服务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