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慧  刘琳 《科技信息》2009,(16):9-9
日本谚语具体地可以将其归入“先例话语”一类中,它是前人的创作,通过本民族—语言—文化群体长期的认知和情感评价之后得到认可,从而固定地反映了大和民族的民族特色;它为日本人民所熟悉,并在该群体内部成员间的言语交际中复现时,能够引起共同的联想,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就能被理解。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3.
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文化载体之一,传达着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的习俗和心理、宗教仪式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的象征,并且作为一种心理积淀物、一种心理气质,能长久的保存在这个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中,在生活中,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它表现出来。研究中日两国共有而不尽相同的“金鸡报恩”类民间故事,可以看出中日文化的某些迥然的差异,以启示我们为健全和丰富民族文化而努力。 日本的金鸡报恩故事收在日本鸡介编的《日本民间故事》中。题目为《母鸡报恩》(宫  相似文献   

4.
李响 《科技信息》2011,(31):204-204
樱花在日本与象征皇室的菊花一起被指定为日本国花。因樱花在日本广泛种植,品种也多达两百多种,因此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同时,樱花也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日",足见樱花的花期之短。樱花被尊为国花,深受广大日本人民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死在最美的一刻。  相似文献   

5.
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日本佛教是在吸收中国佛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在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中,"外来"的佛教不断地吸收日本的传统文化,当与本土的文化精神发生冲突时,也大多呈现出"外来"的佛教向本土的传统文化妥协的倾向。日本对于佛教的接受与发扬,或者说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就是一个使外来文化不断向本民族文化妥协,最终融化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的过程,这在其他民族的佛教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中的一个,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但是在历史发展中,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它那颇具特色的民族狭隘性的一面。特别是现在日本在世界中的表现,更体现了它的民族狭隘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众多,社会、经济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别、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使得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问题及其解决的特殊性呈现于人们面前.目前,老年人的"老有所为"问题跟"老有所养"问题一样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就国内对老年群体社会参与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立足于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群体社会参与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既符合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群体特点,又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和本民族相适应的独特的语言,语言和文化是民族个性的体现,而语言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日本作为屹立于东方的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反映了日本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的结构和特征并积淀了日本民族历尽沧桑、时代变迁和异文化的碰撞,从而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文化,本文旨在通过"曖昧語"的研究来观照日本文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育是学生对本国及其他国家形成认识的出发点。所以,尊重事实、正视历史是每个民族国家应有的做法。但日本却因"历史教科书问题"而严重地影响中日两国关系。通过日本教科书审定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日本政府即文部省在教科书的编写和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电影事业的现况好像是日本整个政治经济面貌的缩影:它尖锐地体现了美国占领者与日本民族命运之间的矛盾,本现了日本电影界有识之士为了维护和平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爱国斗争。日本是世界上电影摄制能力极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现今在出产影片的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在1927年起就开始活动的日本。无产阶级电影协会,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出现的活跃而又有影响的左翼电影工作者的团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就摄制过进步的影片。“无产阶级电影协会”最初的斗争活动给日本电影工作者留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洲国的民族政策一再宣扬"民族协和"、"民族平等",但事实上对中国东北的原有民族始终采取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统制"。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中国东北原有民族与日本民族的待遇差别悬殊,不仅使民族间产生隔阂,同时也造成了中国东北原有民族生活的极端困苦。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日本浪人"群体,是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思潮所孕育出来的"弃儿"。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他们影响了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他们起到了某种积极的作用;从五四运动开始,他们倾向于日本的扩张主义政策;在日本大举侵华之前,他们彻底蜕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走狗和马前卒。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说“日本传统,是把短暂渺茫看做美的。”这种对短暂的渺茫的美的追求便形成了日本民族的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无常”,它的形成一方面受到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中国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种“无常”观在在日本历代文学作品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雅乐     
日本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不仅忠实于自身的传统,而且一向善于向外部世界学习,借以滋养自己的文化。在当今日本的艺坛上,雅乐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雅乐是日本的古典音乐。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已历经一千二百多年。作为宫庭艺术,长期以来,它与广大人民之间隔着一道宫墙。明治六年(一八七三年)大政官的布告中规定:雅乐的神乐歌等也和一般乐舞一样,允许在平民百姓中流传。这项宫禁的废除,使它在日本民族的文化天地里呈现出新风貌。本世纪初,“雅乐同志协会”在日本出现,开始了雅乐的普及活动;六十年代又创立“日本雅乐会”,进一步把雅乐  相似文献   

15.
一李纯青著:“日本问题概论”这是一本系就地全面论述日本问题的害,约有十一万字。它论述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主要方面,并且也联系到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本书第一章简要地叙述了日本的地理、民族由来和明治维新以前的历史。从这一章里可以看到,从汉朝起日本就和中国有文化往来。还在奴隶社会的时代,日本就曾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民族具有构成一个民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文化很有民族特点,它具有吸收性,全方位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它具有混合性:各种文化混杂在一起。究其原因,是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的影响,由此导致了日本民族具有不寻常的价值观,并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栏目主持人语近些年来,在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研究不断深化,马列经典著作的翻译和相关研究取得重大"民族政治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生活着多个民族群体,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国内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而在多民族国家复杂多样的族际关系中,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8.
从一个大脑单打独斗到跨界合作的"大脑链",从"独具创意"的个体才智到"和而不同"的群体智慧,这是何等奇妙的思想"撞击"与"汇流"。MORPHOLIO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完美地演绎了这一过程,而且充分利用宽带网络、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在建筑设计领域进行技术与美的深刻探索,以及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汉族移民与白族大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族移民进入白族先民群体这一事实出发,探讨了白族大姓制度的来源。由此说明,中国各民族的社会—政治制度都与汉族社会—文化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认识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共同性,不能仅仅强调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忽视这种共性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富有色彩的语言形式,它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一般具有形象生动,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谚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谚语同中国谚语一样,既有脱胎于文学作品的,也有传承于民间口语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谚语中有不少是汉语谚语的复制品,但是大量的还是日本民族本身特有的谚语。日本谚语具有大和民族的特色,体现着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文化要素的传达方面对日本谚语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