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晋 《世界知识》2010,(16):68-68
<正>郭德纲最近又大"火"了,不过火的原因不是因为有了新段子,也不是因为北京闷热的天气,而是因为弟子打北京电视台记者事件。第一次听郭德纲的相声是《西征梦》。其中对于媒体有一个说法:到了白宫,看门口围着20多个男女,以为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竞争除了在不断升级的内容竞争外,又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活动竞争的“热潮”。但在媒体活动“热潮”的背后凸现出了一些问题和误区。作为媒体活动成功的范例,央视《感动中国》评选活动的成功对于媒体活动的运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8年初被网络热炒的香港"艳照门"和内地刘为强"藏羚羊假照片"事件,使当代社会的网络、媒体、政府和公民要对媒体传播、政府监管、法律约束和自律操守等方面作出深度的检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英国媒体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是国际学界重要的媒体文本叙事分析理论。它表述了媒体阅读者惯常的三种媒体解读方式:其一是首选意义解读,其二是抵抗性解读,其三是协商性解读。这三种解码模式对西方媒体制作者而言即三种媒体编码方式。解读分析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的“3.14”“藏独”事件、奥运火炬受阻、“5.12”汶川地震等媒体文本时,我们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有时批判、有时赞扬、有时褒贬不一的媒体文本也是在这三种编码模式基础上而确立的。此外,中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积极报道有力地证明了新闻公开带来的好处,它不仅戏剧性地改变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整体看法,也印证了新闻媒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从门户时代进入了社会化媒体时代,这一变革对于政府信息传播也带来了重大影响,微博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化媒体日益成为政府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政务公开,与民众有效沟通,化解突出性公共危机,增强政府公信力,是当前政府信息传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社会稳定是党和政府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就南京打医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的原因进行反思,并提出针对网络舆情事件,政府应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掌握舆论主动权;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优势,主动设置舆情议程;倾听公众利益诉求,建设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7.
叶书利 《世界博览》2010,(22):28-29
11月2日,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上海研究院对10月底媒体热议的华为“接班门事件”定性:“这是个‘哇哈哈’的问题。媒体现在很沉闷,如果不‘哈哈’,大家就压抑。没到愚人节就开了个大玩笑,这是‘成人哈哈’,反正你就哈哈一笑,这事情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8.
黄禹锡造假事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韩国首尔大学原教授黄禹锡在干细胞研究中造假一事被证实,又一个世界级明星科学家倒下了[1](下图为有关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的图片,编者注)。比起前一个世界级明星科学家、贝尔实验室原研究员舍恩的倒下,黄禹锡事件引起了大众媒体更大的关注。韩国媒体不必说,美国和中国媒体  相似文献   

9.
2005年和2006年两次关于哈尔滨水污染的报道,引来了不同的结果,这是值得回味的。笔者对比两次水污染报道和影响,浅析了媒体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央视关于汶川地震的现场直播是一次成功的灾难报道。分析央视汶川地震直播框架选择的动因,需要回到历史语境与中国国家媒体面临的当代信息传播格局。这一问题又被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次地震报道对唐山地震报道的反思性镜鉴,二是多路媒体的真相报道的效率竞争构成的框架选择刺激-反应机制,三是具有自媒体的观众信息流通渠道对央视直播构成的效率考评机制。结合上述三个层面的考虑,可以勾勒出在这个时代,电视媒体如果想获得更大的作为,应该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电视直播。  相似文献   

11.
邹凌远 《科技智囊》2012,(9):I0020-I0023
何谓媒体营销,顾名思义,是利用媒体作为载体去实施营销策略,达到预期目的。它是通过在真实、不涉及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媒体的节目或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借此制造“舆论热点”来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与兴趣,从而提高品牌社会知名度、塑造良好形象和公信力,最终促成产品销售。时下,最常见的媒体营销就是电视和网络互动融合,而其表现载体就是电视栏目。  相似文献   

12.
周榕  李伦 《科技咨询导报》2014,(12):188-18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不和谐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态事件。政府只有通过媒体报道实现信息公开,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才能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但目前,一方面,公众缺乏要求信息公开的权利意识,从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政府对媒体隐瞒危机信息的消极行为;另一方面,公众由于不懂如何向媒体提供相关信息源,不利于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在“5·12”大地震期间自媒体的表现,分析自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力,包括其传播模式和特性,如使信息第一时间涌现,促进政府议程与公众议程高渗透性互动,多视角多样态记录,充分整合民间力量等。探讨了自媒体传播在危机事件中带来的负面因素及如何使危机事件中的自媒体传播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媒体文化语境中,文学的发展呈现新的态势,而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热潮成为其最突出表征。这一文学现象,除了表现出文学传播方式的变化,在更深层意义上反映出作家、作品、受众这三大文学要素同时发生了重大变化,应高度重视当前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热潮这一现象,充分认识文学文本与影视化后的媒体文本的“互文本”关系,及时把握当前媒体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并扬利去弊。  相似文献   

15.
董珺 《科技信息》2009,(23):I0036-I0036
我们常说电视节目的制作要以“内容”为王,而在各种节目形态中,“新闻”无疑是王中之王。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表示要把“新闻立台”作为新时期的发展规划。近期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消息更是被传的沸沸扬扬,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同质媒体问以及异质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地方电视媒体面临的竞争形势尤为严峻。目前,国内各级电视台都有对应的新闻栏目,上有央视《新闻联播》,省一级有各省的“卫视新闻联播”.本土的新闻电视节目面临越来越窘迫的环境。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成功突围,如何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以创新求发展,是每一位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对都市类新闻节目成功突围的原因及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探析都市类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帮扶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下,西藏完成了脱贫攻坚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进步。西藏媒介形象作为区域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区域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央主流媒体因其权威性、影响力成为构建西藏媒介形象的主要力量,直接影响着公众对西藏的整体印象与综合评价。文章以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对西藏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进行聚类分析,从中提炼出西藏在主流电视媒体经济报道中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总台央视财经频道中的西藏报道量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其中,自然、经济、文化是构建西藏媒介形象的重点议题,这些报道传递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构建出西藏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象,即自然风光优美、经济不断进步、具有特色民族文化的魅力西藏形象。不过与西藏的实际发展现状相比,其媒介形象尚未脱离自然条件欠佳、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经济相对落后等刻板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及其背后的动因进行剖析,文章对新时代背景下西藏媒介形象建构的策略展开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媒体的含义,分析了媒体的属性,指出图书是媒体之源头也是一种特殊的媒体。  相似文献   

18.
基于RC32434的数字家庭网络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家庭网络是新世纪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研究了用IDT公司的RC32434集成通信处理器实现媒体适配器和媒体服务器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家中数字设备的互连,对这一技术的发展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多种教育媒体的开发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 ,加快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同时也为教育改革 ,实现教育最优化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教育革命 ,它对教育的变革起着重要作用并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教学实践中 ,如何正确地使用现代教育媒体和明确媒体对教学的影响 ,是充分发挥媒体的教育功能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拟就现代教育媒体对教学的影响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现代教育媒体对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学环境是由一定物质构成的物理环境和由人的情感及人际关系构成的精神环境两部分组成的。教学过程是在这…  相似文献   

20.
内容媒体暴力观是在媒体暴力对儿童产生何种影响的争议中产生的。《童年消逝》一书中所体现的悲观主义媒体暴力观在帕金翰的《童年之死》一书中看来有以下几点不足:没有从正面探讨儿童与媒体暴力的关系;证据的刻板化;掩盖了儿童犯罪的背后真相。帕金翰所持的理性主义媒体暴力观从多个角度对媒体暴力进行理解,认为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是非直线性的。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媒体暴力观的解读和比较分析得到了三点教育启示:媒体暴力不是导致少年犯罪的唯一因素;管制责任的履行既在家长又在儿童;教育是减少媒体暴力的负面影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