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没有被发现以前,感染性疾病一直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医院外科手术感染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产妇感染的死亡率更高,鼠疫杆菌、痢疾杆菌感染让人类一天之内就有成千上万人死亡,几百座城市人去楼空。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实验室做细菌培养试验,希望能多培养出细菌。不料,培养细菌的器皿上发生了霉菌(真菌)污染,培养基上生长出斑斑霉菌。这时,一种怪现象出现了——在霉菌的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进一步研究后,他发现原来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抑制细菌的生长。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青霉素。从此…  相似文献   

2.
开创结晶学的新时代多萝西小组取得的第一项重大的成果是弄清了盘尼西林(青霉素)的结构。早在1928年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A Fleming)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霉菌 ,它释放出一种能够杀死其他细菌的化合物。弗莱明把这种霉菌称为青霉菌 ;把谁也不知道是什么的化合物起名为青霉素。可惜的是 ,他只能到此为止。他不是个化学家 ,也不会分离青霉素。关于他的这个发现 ,也未能激起人们对它的兴趣。差不多在10年以后 ,牛津大学的钱恩 (E B Chain)博士和弗洛里 (H W Florey)教授才从青霉菌中提取出青霉素 ,并把它应用到临床。结果他们发现 ,青霉素是…  相似文献   

3.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能将其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创造过程     
在描述创造过程时,通常运用这样一种刻板的公式:先引用那些过高估价幸运在科学发明中作用的人们的幼稚意见,然后详细深入地向这些"头脑简单的人"解释,幸运的女神只对坚忍顽强、热爱劳动的人们报以微笑,而所谓"偶然的发明"绝非偶然.譬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英国细菌学家阿·弗莱明(1929年发明配尼西林)在"彼特里盘"里培植细菌培养物,一阵风把细菌孢子吹到敞开的窗子外,孢子落到那只盘子里,形成一个"环",在"环"上细菌立即停止了繁殖.对这一点别人毫无觉察,而弗菜明却发现了,并得出了结论.但是,不应忘记,他在近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现在,对青霉素已人人皆知,可是,它的发明过程并非都了解。1928年9月的一天,从事疫苗研究工作的英国伦敦大学圣丽医院讲师弗莱明,发现他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上,出现了许多绿色的“霉点”,他便细心地观察。使他惊奇的是:  相似文献   

6.
抓住偶然     
<正>20世纪30年代,不少科学家正在全力研究如何将影像留在胶卷上,虽然尝试了许多方法但都没有成功,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也是其中的一位。他每天在实验室里拿着胶卷不断实验,不停地研究,但始终没有结果。有一天,他翻看胶片时忽然发现有一个小点留在了胶片上,他急忙把胶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原来那一个小点是温度计打破后留在上边的水银。他不断重复实验,结果都一样。摄影技术就在这样的偶然发现中诞生了。如果说摄影技术是实验过程中的偶然发现,那么X光的  相似文献   

7.
弗莱明是科技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发现了溶菌酶和盘尼西林,并于1945年获诺贝尔奖;但长期以来,在有关他的传记里却是谬误百出。现在到了澄清其中某些事实的时侯了……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14,(4):6-6
正2013年6月,有人在秘鲁亚马孙丛林偶然发现了一种直径约为2厘米的怪异"尖桩围篱",并把照片发到了网上。是谁创建了如此精致的结构?无人知道。最近,美国生物学家杰夫·克莱默深入亚马孙丛林进行了8天探险,终于看见一只微小的蜘蛛从"尖桩围篱"底部的蜘蛛卵中孵化出来,由此知道了这种奇异"篱笆"的建造者是一种蜘蛛。克莱默推测,蜘蛛建造这种"篱笆"的目的是捕捉微型白蚁(他在"篱笆"内发现了  相似文献   

9.
冷剑 《科学之友》2006,(7):33-33
考古学家鲍勃·班弗尔在秘鲁首都利马北部贫瘠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座超过4000年历史的观象台,这个观象台是一个失落的文明时代的遗迹,其复杂程度令人惊叹。班弗尔原本在这片绿色的山谷中寻找有关古代人食物的线索,结果偶然发现了一座神殿。他和几个秘鲁同事一起,发掘出这个9m高的  相似文献   

10.
破茧(下)     
<正>六还是在那个窗口前,我更进一步了解了"雕像"的想法。有一天,他突然把一团纸扔出窗外,可是那团纸并没有划出弧线落向地面,而是被风卷走,吹向了天空,竟不见了。"木头,这个窗是这个世界的边界,从这里可以通向外面的世界,这是我偶然发现的。但是,如果我们这样直接跳出去并不会通向外界,而是会进入穿变区。所以,我曾猜想把穿变区摧毁之后就能从这个通道逃出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6月25日,科学家宣布一件距今至少有14万年之久的整块化石化头骨是远古人类的一个新人种,这个发现有可能改变我们对于智人如何进化,乃至在何处进化的普遍见解。这个头骨属于一名成年男性,他脑部硕大,眉脊粗壮,眼窝深陷,鼻部呈球根状。中国的一名工人在一处建筑工地偶然发现这个头骨,把它藏匿在一口废弃的枯井里85年之久。科研人员将这个新人种命名为Homo longi,并给它起了个绰号"龙人",因为该头骨发现于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12.
前些年,在菲律宾群岛的南部地区,一位农民在野外劳动时偶然发现了3个巨型蛋。他好奇地将其拾起,并把它们放在一处不易被人畜践踏损坏的小石洞里,做了标记并在蛋上覆盖一层沙土,以便随时前去观察。  相似文献   

13.
<正>当结束一天的辛劳生活,你是否想过,在这个24小时结束之后,你可以为地球留下什么。美国人克里斯托弗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调查,他以4000人的日常生活为研究样本,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观察之后,他发现绝大多数人在一天24小时中为这个地球做出的贡献远远少于他们所消耗的能量和资源。一个人在一天里,至少要消耗55千克的矿物资源,200千克的生  相似文献   

14.
主要人物     
乔治·勒梅特(1894-1966)比利时天文学家。他是第一个暗示宇宙始于一种炙热、超致密状态的人。他把这个状态称作“原始的原子”。不仅如此,他还早于埃德温·哈勃发现了现在被称为“哈勃定律”的法则。  相似文献   

15.
“飞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世界上究竟是谁最先记下了“飞碟”在地球上的行踪呢?“飞碟”这个名称是三十六年前出现的。第一个给“飞碟”命名的是美国人肯尼斯·阿诺德。那是1947年6月24日的事。这一天,当他驾着私人飞机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山顶附近飞行的时候,发现了九个飞得很快的发亮的碟状飞行物,以“一蹦一蹦的、飘忽不定的姿态”在高山之巅转来转去。在俄勒冈州彭特尔顿,阿诺德把他的发现告诉一个新闻记者时,说这些物体“象一个碟子掠过水面那样飞行”。由于这个比喻,第二天一些通讯社向全国播发的电讯中,宣布了发现“飞碟”的惊人消息。从此,“飞碟”这个词便不胫而走,传遍了全世界。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的“月亮”这是一个偶然的发现。1978年夏天的一个日子里,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在查看他用大反射望远镜拍摄的冥王星照片时,突然发现在一张照片上行星的星象有一边是稍许突出的。为了证实这一现象,他取了迟一小时拍得的另一张照片。此刻他惊奇地发现星象的一边更加突出了。行星圆面的那个地方好象出现了一个鼓泡。要把这个奇怪的“大疙疸”看作是冥王星上的一座“喜马拉雅山”,那它同行星本身相比又显得太大了。然而在下一张照片上,却已经无法认出这颗行星的任何变态了。克里斯蒂奔赴资料室,一一翻阅过去年代拍摄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找出了以前从研究者视场中滑过去的东西:相同大小的“肿瘤”或看得清清楚楚,或消失得干干净净。难道这是行星附近的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17.
今天,许多人都知道,要测定一种溶液的酸碱性并不难,只要用测试液或试纸测一测就行。但也许你并不知道,这个方法是英国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偶然中发现的。波义耳(1627年—1691年)多才多艺,兴趣广泛,除了物理、化学以外,他还涉猎哲学、医学生理学、植物学等科学领域。工作之余,他的最大嗜好就是养花。在他父亲去世以后,  相似文献   

18.
显然,悬而未决的生物和磁的关系问题,因“磁性细菌”的发现而再度受到重视.人们不但要了解“磁性细菌”的内部结构造,而且还要进一步考虑到它的应用,这就是最近的趋势. 栖息于泥水而向北游动十年前的一天,我象往常一样,在有点肮脏的实验室架子上,把并排摆着的盛有泥水的试管一只只取出,然后从试管中取出一滴滴泥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科学》2008,(1):47-47
韩国光州科学技术院的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种叫做沙雷菌(Shewanella)的金属还原菌可帮助促进硫化砷纳米管的形成。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由细菌产生的纳米管。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 不敢说自己从没流过泪。 每个人流泪时的心情不尽 相同,由此也就有了各式 各样的泪──忧虑的眼 泪、悲哀的眼泪、委屈的 眼泪、喜悦的眼泪…… 是否一定要流泪呢? 有心理学家认为,不会哭 泣的人,身心必定会受到 损害。然而,眼泪究竟会 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多大 影响,人们所知无几。荷 兰心理学家文格尔霍茨着 手对哭进行了近10年的研 究。他想以此来证明,哭 是否确如众多的文学作品 中所称道的那样,是一剂 心灵的安慰剂,而不懂得哭是否会直接导致疾病的产生。 早在400多年前,莎士比亚就说过,哭泣会减弱悲痛的程度。今天有人宣称,哭不出来的眼泪会导致癌症。美国的心理学家弗雷认为眼泪如人体的尿液和汗液一样,能将人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世上的男人之所以折寿是因为他们比女人不懂得哭。 “一派胡言”—一文格尔霍茨在仔细思索了自己和他人的研究之后作出了这一论断。他说,在一些情况下,眼泪或许能缓和剧烈的情感混乱,但是从长远来看,至少对于健康来说.眼泪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够做到不流泪就能使自己心情平静的话,尽管去做.不必担心这样会损害自己的健康。 眼泪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至今仍有争论。研究者发现,与人们普遍的想法恰恰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