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20世纪的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西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文学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历史,如何展现这一百年来人的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西藏文学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轨迹。文章以《格桑梅朵》《无性别的神》和《祭语风中》三部反映西藏不同历史阶段面貌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例,分析不同时期的小说叙事话语和风格的转变及其所反映的西藏文学创作中现代性意识从确立、追溯到反思的特征,并结合西藏当代知识分子作家的生命历程和创作变化,来管窥西藏不同时期小说创作所折射的时代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2.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文明的象征。在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布达拉宫的建筑规膜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试图从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中提取有关布达拉宫的零星记栽,分析自吐蕃时期布达拉宫建筑规模的变化,为还原布达拉宫的原貌提供一些历史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藏历史古迹文化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它包括大量的文化遗址、碑铭、典籍。文章认为保护和开发西藏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对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就西藏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美术作品为依据,论述了西藏当代美术的发展历史,将这段历史分为启蒙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三个阶段,总结了每个历史阶段的艺术成就,论述了每个历史阶段的创作特点,勾勒出了西藏当代美术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5.
和平解放后,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的社会进步举世瞩目,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奇,半个多世纪取得的重大成就堪称历史奇迹。西藏社会从封建奴隶制到社会主义社会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是长期的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4个历史时期。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昭示了西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西藏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和平解放后,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的社会进步举世瞩目,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奇,半个多世纪取得的重大成就堪称历史奇迹。西藏社会从封建奴隶制到社会主义社会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是长期的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4个历史时期。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昭示了西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西藏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西藏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为线索,通过对西藏各地古建筑遗迹中陶质饰件制作工艺的细致分析,概括西藏古代陶质饰件的使用情况及其历史分期。  相似文献   

8.
北朝时期北方地区虫灾种类较多,以蝗灾为主要类型;虫灾发生的季节性明显,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在地区分布上,北方大多数地区都发生过蝗灾,今河北、河南、甘肃为相对高发区;而虸蚄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今山东、河北为相对高发区;虫灾和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藏、汉和元朝等有关史料,分别从西藏对元朝的归附始末,元朝政府专门设置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元朝在西藏的括户、设置驿站和驻军等多个方面,列举了相关文献证据,有力地证明了西藏在元朝统治时期就成为其中的一个行政省,并从此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西藏归属元朝统治的史料举证,可以使世人更好地了解西藏在元朝有关历史真相,对某些西藏独立或半独立论提供强有力的反驳佐证。  相似文献   

10.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革命和西藏人民解放史上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西藏和平解放时期,朱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重要成员和中国革命中军事上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参与西藏和平解放的决策,又具体指挥了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的事务。文章主要通过朱德长征时期与藏族活佛建立的友谊及其在西藏和平解放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其个人魅力对西藏和平进程的深远影响,颂扬其对西藏和平解放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方志史料记载为依据,制定了划分雹灾程度的等级标准,揭示了明清时期山东雹灾的气候规律,探讨了雹灾的地域分布和季节分布。与现代情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山东明清以来雹灾的气候规律基本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豫西丘陵地形对冰雹灾害落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作俊 《河南科学》2013,(12):2232-2237
利用三门峡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006--2009年冰雹个例资料,结合豫西山区地形特征,分析了豫西丘陵地形对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落区的影响,结论如下:豫西地区每年都会发生雹灾多次,对当地经济作物危害很大;最早产生冰雹灾害的月份为5月,最晚为10月,其中以6月产生次数最多;冰雹灾害产生时间多在午后到傍晚,集中时段是在14—16时,傍晚之后的18—22时也有一个弱的峰值,而每日的6-12时没有产生过冰雹灾害.冰雹灾害影响范围比较小,最大直径(影响范围内两点间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50km,大多数雹暴的雷达初始回波出现在降雹点的西北部,少数出现在降雹点的东北部、西南部或西部.豫西大部分地区都可能产生冰雹灾害。但在丘陵地形的影响下,有2个较集中的地带,一个在渑池县境内,另一个在卢氏县中北部到灵宝市南部地区.冰雹灾害落区均分布在山体的迎风坡上,且都在河流沿岸或附近.基于以上结论总结得到豫西山区冰雹灾害预报预警的重要着眼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收集的明代雹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了我国明代的雹灾数据库,将雹灾的定性描述转化成定量描述.根据冰雹的大小和造成的危害进行等级划分,对发生雹灾时伴随的其它阵性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关联挖掘模型——CARMA算法挖掘不同等级的雹灾与风、雨、雷电等阵性天气的关联性及其有关规律.结果表明,明代的雹灾与雨的关联性最大,其次是风和雷电,它们易带来大雨雹或大风雨雹等灾害.同时不同等级的雹灾发生时伴随着其他的阵性天气的置信度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当雹灾出现的时候,应同样考虑到其他如暴雨、狂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灾害造成的危害.作者通过本文的研究获得了雹灾的关联信息,对于指导雹灾的预报与支持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云南自然灾害频发,尤以涝、旱、震、疫、雹等灾害发生的次数为多。与其他时期和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灾害类型众多、灾害次数频繁、成灾面相对较小、存在区域差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从公元前2221年到公元1998年的中国历史地震灾害信息5649条,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数据库,利用数字地图技术,编制了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及分震级、分时段、分月图谱,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分日次数比例检索表.研究表明:中国历史强震形成新疆北部、西南—青藏高原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华北以及台湾3个带状分布中心,并且西强东弱格局明显;8月份发生地震总次数和各个震级地震次数都出现高值,是防震抗灾的重点月份。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区是中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加快导致的地质灾害也日趋频繁和严重。同时,频繁的地震灾害所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也是制约西藏地区农牧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农牧业作为西藏的重要产业,对于提高西藏农牧业防灾减灾水平、避免人员与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对西藏地区活动构造特征进行可视化显示,并对西藏地区2007—2018年发生的地震分布与活动构造带进行叠加分析;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地区史料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西藏地区的地震易发性与危险性,并作图显示。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地震频率高发生区域占比26.48%,较高发生区域占比17.04%,中发生区域占比34.44%,较低发生区域占比18.89%,低发生区域占比3.15%。  相似文献   

17.
油菜在我国西部农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西部是油菜的原产地,作物生长期内的气候特点,同春油菜的生物学特性恰相适应。春油菜作为冷凉气候区的优势作物,对西部多发的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有减避功能,其自我肥田固土效能和产品的工业开发增值潜势大于其它作物。菜籽油是最佳佐膳油和后备燃料油,菜籽饼是优质蛋白类饲料源,市场广阔。在西部开发中加大油菜生产比重和产品的高科技开发力度,可取得以农业发展促加工业发展的双重效果。在我国东部适粮西部适油的大生态格局中,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口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CO2、CH4、N2O等气体的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预期本世纪的全球变暖较20世纪更为强烈.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本世纪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将可能导致我国北方干旱趋势仍将延续.南方雨量增加特别是暴雨和台风的增加,会使洪涝灾害扩大加剧.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岸带灾害主要是风暴潮呈现加剧趋势、农林病虫害、滑坡与泥石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灾害也将发展,唯寒冻灾害可能大幅度减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及科学界应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1909年,川军钟颖部自康藏,沿昌都进入西藏工布地区。湘人陈渠珍任管带一职,参与大小战事数起。1911年,川军入藏部队发生哗变。陈渠珍率湘中子弟一百十五人东归。历经艰险困苦,仅七人生还。1936年,“湘西王”陈渠珍以笔记体的方式将此次传奇经历进行介绍。与众多关于历史转折时期“宏大叙述”不同,《艽野尘梦》通过历史主角的微观视角,介绍了特定时期的历史参与者间不同的国家/地方观,以及在静态事件背后的动态过程。《艽野尘梦》及任乃强先生校注通过道路行程中主观体验,对于不同区域的风土人情与社会文化进行生动细致介绍。这些都将加深我们对于中国西南民族“历史心性”塑造过程的认识,及其繁扰纷争之外超越性“民族诗学”的最终体验。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遥感技术监测宁夏枣树生长状况,以宁夏灵武马场湖农场和灵武园艺场两个长枣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结合GPS调查,整理2005--2009年红枣生育期过宁夏境内EOS/MODIS晴空资料,并依据红枣气象灾害发生指标,分析红枣生育期归一化植被指数INOV变化及受灾前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树全生育期INOV变化曲线为双峰型,越冬冻害对枣树前期生长影响大,并随时间推移影响逐渐消退.两基地的冻害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说明,园艺场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高于马场湖农场.受6月中下旬盛花期热干天气的影响,7月上旬至8月中旬枣树INOV总体上较正常年份偏低,但到了8月下旬后影响消失.运用MODIS-NDVI能够进行快速监测气象灾害,可为在避灾规划及防御、指导种植区选择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