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总结鄂南民歌的传播功能,是研究鄂南民歌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鄂南民歌具有劳动激励、婚恋表达、知识传承、节庆娱乐、礼仪展演等五大传播功能,我们应加强和创新鄂南民歌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鄂南地方音乐如同其地方山水一样有着秀丽、轻柔、妩媚的地方特色,其腔调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鄂南地域特点。但是受地方音乐本身的局限性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鄂南地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方音乐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关联性,探讨鄂南地方音乐文化与鄂南新农村文化互建的新路径,从而促进地方音乐传承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彭劲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31-132,134
通过对鄂南羊楼洞前店后宅式建筑功能及应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其建筑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做法、平面及空间的布局等方面内容与特征,分析了鄂南前店后宅式建筑在历史、民俗、艺术、旅游等方面的价值,思考了鄂南前店后宅式建筑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方面探索了民间叙事长歌的伦理道德观:(1)咸宁众多的民间叙事长歌是鄂南人民“集体无意识”的积淀,是人们天伦、人伦、宗教伦理等的结晶;(2)长歌是鄂南人民信仰和宗教伦理的反映,“儒释道”三教合一是鄂南主流的宗教伦理;(3)长歌是鄂南人民天伦、人伦观念的体现。长歌规范了君臣之道、为官之道,宣扬孝道,人们待人诚信、忠于婚姻等。长歌道德教化功能在于用故事代替空洞的说教以及板着面孔的训斥,另外,长歌贯于借故事述人生,借典故讲道理,借圣贤学做人。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农民的素质和修养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农民的素质和修养的养成与提升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鄂南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鄂南地区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更好认识和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鄂南地区农村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6.
鄂南老区教育的启示魏星桥鄂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叶挺、彭德怀、恽代英、肖楚女、钱亦石、钱瑛、聂洪钧、罗亦农、李灿、何功伟、王首道、王震、王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历次的革命战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以阳新县龙...  相似文献   

7.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贫困丘陵山区的统计资料,对本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近10年来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鄂南丘陵山区耕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北部平原丘陵地区下降快,南部丘陵山区下降慢;近10年来,鄂南贫困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人口因子强烈影响耕地面积的变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丁一先生在鄂南地方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关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中的汀泅桥、贺胜桥战役及抗战时期“八百壮士”等问题的考辨,驳正了学界一些错误的观点。并且丁一先生把鄂南地方史的研究有效地贯穿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汉民族地区 ,以崇阳为中心的鄂南山区民间长篇叙事诗的创作流传是首屈一指的。究其原因有三 :一、晚清末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时期 ,地处山乡的鄂南发生了很多人间悲剧 ,为民间叙事诗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二、民间诗人陈瑞兆以自己的实践带动了鄂南民间长诗的创作繁荣。三、鄂南山区丰富的民歌为民间长诗的创作起了诱发灵感、丰富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峻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16-117
几千年来,鄂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歌就是这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民歌有号子、田歌、小调、风俗歌、灯歌、儿歌等体裁,这些民歌给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富饶的民间资源是创作的基础.鄂南民歌是鄂南人民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本文对鄂南民歌的旋律特征与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鄂南地名志中的地名俗字评议万献初鄂南,指今湖北省(鄂)南部的咸宁地区,共辖咸宁、蒲圻、阳新、通山、崇阳、通城、嘉鱼等七县(市)。该区土籍人远古属三苗,秦汉属楚,至今保留了许多古音古词:通城、崇阳今念ch为d,"猪"念"都","肿"念"等",正是"古无...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作为成熟叙事诗的确立,作为一个“源”,对后世的作品具有典范和启示的作用。鄂南民间长篇叙事诗《双合莲》作为这一“源”上的“流”,对其优良传统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发展的一面。本文从背景、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期望借《孔雀东南飞》这一诗歌史上的坐标,确定《双合莲》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挖掘鄂南民间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鄂南楠竹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楠竹产业大规模、高效益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谢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88-189
提琴戏是鄂南崇阳的地方剧种,被列为国家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鄂南地方戏可说是独具特色.民间戏班常在中国传统节日、庙会和结婚做寿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演出,在民间演出较活跃,但人才断层使地方戏曲发展困难,现行的运行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要保护继承和发展提琴戏应该结合鄂南地区实际,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地方特色音乐文化校园化,让地方戏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鄂南传统文化建筑的功能及形式分析,阐述了传统文化建筑恢复重建的必要性,运用多维视角解析传统文化建筑的再生条件,提出了鄂南传统文化建筑在当今建设中的开发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咸宁是个正在兴起的旅游城市,本文首先探讨了其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如鄂南地名文化的历史体验价值,旅游审美体验价值,情感体验价值;继而进一步探析了鄂南地名文化旅游价值的开发,如景点、景区设计、餐饮美食、古景复原及开发等地名旅游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鄂南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宏篇巨制的结构在汉民族叙事诗中实属罕见,它对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叙事诗纯熟的结构技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发展的一面在于:《双合莲》作者在叙述完整故事的同时,穿插了很多流传在鄂南山区的民歌小调。这些民歌小调,在整合故事情节、用铺陈艺术构建作品结构的层次感和厚重感、拓展作品的篇幅、弥补中国古代叙事诗在表现人物心理手法上的欠缺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鄂南地区民间长篇叙事诗创作的蓬勃景观,与《双合莲》结构技巧的示范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鄂南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歌,这是汉民族聚居地区不大多见的。这此民歌内涵很丰富,值得探索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思想内容和地方特色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通城县小水电站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入手,分析了小水电站建设的现状特点,找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主要问题的措施;最后把研究对象扩大到鄂南山区,提出在节能基础上,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是缓解鄂南山区电饥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屈原诗风巨大根系的延伸,鄂南诗坛走出了董宏量、董宏猷、李道林等湖北诗秀以后,仍以诗在湖北文坛占居其应有的地位。饶庆年、徐鲁、梁小文、叶向阳、刘明恒、金辉、袁泉、柯于明、胡兰芳这批诗人早已以他们的诗歌创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影响;近年来,又走出了卢卫平、李继之、梅赞、程碧、余叶、游晓燕、张东海、周洋等一批新秀。新的格局新的诗潮将使鄂南诗坛出现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