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用彩色金相技术显示了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中未转变奥氏体区的组织,用定量金相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未转变奥氏体区的影响,讨论了未转变奥氏体区对奥—贝球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铸造余热激冷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可获得性能优异的球墨铸铁,用于球磨机村板,使用寿命比高锰钢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经553K等温淬火获得的下贝氏体球墨铸铁的接触疲劳性能,并与高频淬火的45钢试样进行了对比。由于两种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不同,在比较它们的接触疲劳性能时,采用载荷—寿命曲线较之采用应力—寿命曲线更为合理。结果表明下贝氏体球墨铸铁的接触疲劳极限比高额淬火的45钢高出9.6%。在研究下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磨损形貌时,发现了球状磨屑。认为这是由于在接触疲劳试验过程中有局部熔化现象发生之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130多对球铁齿轮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证明贝氏体球铁齿轮的强度是所有类型球铁齿轮之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作者对具有我国特色的两种球铁——铜钼贝氏体和钒钛贝氏体齿轮,进行了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的强度试验研究,得出了各自的S-N曲线及相应的疲劳极限值σ_(11m),从而为设计制造这种齿轮,提供了系统的数据,也可供增补“ISO”“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中球铁齿轮σ_(11m)数据不足的参考。 作者用试验所得的数据,用于有关单位齿轮攻关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离心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合金元素Cu、Mo和等淬时间及温度对离心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合金元素Cu、Mo对离心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管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并在实验室生产出性能良好的离心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管。  相似文献   

6.
连续冷却淬火贝氏体球墨铸铁的断裂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磨贝氏体球墨铸铁的断裂韧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两种不同尺寸试样的断裂韧性测定,研究试样尺寸因素对球墨铸铁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开疲劳裂纹和线切割裂纹的对比试验,研究裂纹尖端的尖锐程度对球墨铸铁断裂韧性的影响;研究石墨球化质量对球墨铸铁断裂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尺寸大小和开疲劳裂纹与否对球墨铸铁断裂韧性的影响不大,而球化质量则对球墨铸铁的断裂韧性有较大的影响,球化质量好的试样,其断裂韧性值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新型贝氏体球墨铸铁的制取工艺,并在水平连续铸造设备上拉制成棒材。探讨该材料的变形抗力以及棒材轧制工艺参数,为该材料的塑性变形提供了依据。在斜轧机上成功地轧出了性能很好,直径分别为35,40, 60 mm的磨球。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研究了不同比率的铁素体-贝氏体两相组织对球墨铸铁拉伸特性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当铁素体球墨铸铁在900℃奥氏体化,400℃等温淬火,贝氏体体积分数为54%和93%时,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均出现两个峰值。实验证明,当铁素体和贝氏体的比率在最佳范围时,能明显提高其强度和韧性。X—射线衍射证实,贝氏体为无碳化物上贝氏体。能获得良好的韧性,主要由于在石墨球周围形成环状组织的无碳化物上贝氏体,可能是这种高强度、高韧性的贝氏体在石墨-贝氏体界面阻止了裂纹萌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球墨铸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可得到基体中几乎没有残余奥氏体的全贝氏体球墨铸铁,本文介绍了测定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中残余奥氏体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铸造余热分步等温淬火的热处理工艺可用于生产低合金(Mo、Mn、Cu、Cr)球墨铸铁磨球材料,采用本工艺处理的冲击试样,球化率1~2级,球墨大小7~8级,其基体组织为下贝氏体加少量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冲击值大于14J/cm^2,硬度52~59HRC,淬透性好,使用性能高于其它材质的磨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球铁,即高强度、高韧性奥氏体-贝氏体球铁。通过正交试验选择热处理参数,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了考察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还进行了延性断裂韧度与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贝氏体球铁具有很好的断裂韧性和接触疲劳强度。本文还探讨了奥氏体-贝氏体球铁性能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钒对贝氏体球墨铸铁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钒在连续冷却淬火贝氏体球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以及对球墨失贝氏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钒在贝氏体球墨铸铁以固溶和弥散碳化物2种形式存在,它能有效地增加贝氏体形核率,促进贝氏体转变,细化贝氏体组织,强化基体,提高硬度,因此,钒可替代钼、镍、硼等元素生产贝氏体球铁。  相似文献   

15.
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实现了球墨铸铁共析转变组织形成的动态模拟,用填充法形成球墨,用Monte Carlo法模拟铁素体的形成和篚。用覆盖法实现共析组织转变过程的动态模拟,并在给定的组织参数条件下显示出常温组织,为球铁显微组织的形成和热处理提供了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贝氏体组织转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在轴承行业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碳钢,用于模拟轴承用渗碳纳米贝氏体钢表层的高碳层,并研究了随等温时间延长,其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试验钢在200℃等温淬火时,贝氏体转变结束时间为48 h.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马氏体含量降低,贝氏体铁素体含量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并在8 h时达到最高值,约为34.5%.贝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利用冲天炉铁水,在砂型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铸态奥氏体─氏体球墨铸铁的可能性,讨论了这种奥一贝球铁的含Ni量与其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塑性、韧性不高的原因,阐述了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规律。介绍了铸态奥─贝球铁的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Fe-C-Mo合金中温转变动力学研究,查证了“贝氏体转变不完全现象并不是普遍规律”。发现转变动力学的停滞阶段往往被误解为转变停止。在转变后期,合金以形成粒状共析体而使转变完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