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东海区的无针乌贼资源下降很明显。夏汛产量仅约一万吨左右,只为丰产年份的六分之一。因此,采用人工增殖措施,促使乌贼资源的恢复与增加,已是渔业生产上迫在眉睫的问题。无针乌贼卵量较少。亲体产卵时,将卵缠绕在条状。枝狀的附着物上.当附着物不敷应用时,亲乌贼会将新产的卵缠在产的卵上,成密密的一串。如附着物柔嫩,遇风浪则卵成串脱下,沉入海底被淤泥捂上而死亡。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当每串卵粒多达300粒以上时,被包在中间的卵发育迟缓甚至腐烂死亡。500粒以上的卵串这些现象更明显。因此,在产卵区内投放人工附卵器,保证亲乌贼有足够的产卵附着物和提高所产卵的孵化效果。是增殖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曼氏无针乌贼独特的产卵习性:需将受过精的由三级卵膜包果的卵缠附在附着物上,卵的孵化过程又很漫长,约须一个月左右,所以附卵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及其变化,对亲乌贼的集群、附卵量、孵化率及稚乌贼第1~2周的成活率等关系甚为重大。调查的时间、范围、内容及方法调查时间:1980年—1985年每年4—6月乌贼产卵期,1983年4月12日—6月15日为主要调查期。调查范围:因为雌乌贼一定要将卵产在枝条状的附着物上,通常为礁石低潮线下的大型海藻类和枝条状附生动物(为柳珊瑚)。所以使乌贼附卵区的范围变得很窄,一般集中  相似文献   

3.
乌贼的生殖习性,是把卵产附于枝状或棒状附着物上。在自然海区可供附卵的底栖生物有珊瑚、海柏、大型海藻等。但是,在传统的乌贼产卵场,这些底栖附着物数量大量减少,如东极区附近岛屿一带,经潜水调查,柳珊瑚每平方米只有0.5株,大陈因暖海性特征较强,柳珊瑚相应多些,马道头、屏风山最密处每平方米可达70~80株,但分布不均匀,如上屿、中屿和下屿就很少见到。大型藻类东极区较多,而大陈较少,且大型藻类分布在水下  相似文献   

4.
文摘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的研究——乌贼资源增殖研究课题组,唐逸民执笔,浙水院学报,1986,5(2):98~103 本文简要地综合了1983~1985年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研究的工作情况、主要结果,并提出今后工作意见:①采用乌贼笼等附卵器,在海底产卵附着物己遭破坏的产卵场,进行海中吊养孵卵增殖乌贼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使用的捕捞乌贼的工具主要有对网、张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扳罾等。其中对网与张网是把乌贼作为兼捕对象,在产卵场外围拦捕产卵群体,使能到达产卵场的亲乌贼数量锐减。张网对稚仔乌贼的损害也很大。乌贼拖网过多地拥挤在狭窄的渔场上反复拖曳,使产卵附着物柳珊瑚、海藻等遭到损坏,从而破坏了产卵场的繁殖生态环境。扳罾的产量有限,不是主要的捕捞工具。乌贼笼除少量试验外,仍被禁止使用。乌贼笼是  相似文献   

6.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氏无针乌贼(以下简称乌贼)是我国浅海洄游性头足类,广泛分布于福建,浙江沿海,年产量很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渔业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乌贼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为配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搞清其食性问題十分必要。有关乌贼食性探讨仅见黄建勋等作过研究。作者对1983年11月至1984年10月周年按月采捕的新鲜乌贼标本计336只,逐个进行胃肠消化道的解剖观察,以了解其食性规律,为资源增殖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乌贼标本主要取样于浙江近海禁渔区外渔轮捕获的新鲜乌贼、部分取样于禁渔线内张网渔获物中,其捕捞海区范围内:121°48′—123°50′E,27°10′—31°OO′N。尤以浙江近海海礁东南10海里,大陈东南30海里和浪岗北首25海里为多。  相似文献   

7.
1980—1981年作者在苗子湖岛周围的乌贼产卵海区进行了乌贼卵室内人工孵化及海区半人工孵化试验,根据所获资料分析,提出了人工增殖乌贼资源的作用和可能性,讨论了乌贼资源增殖的回归率。增殖的经济效益以及增殖效果检验等问题,认为采用海区半人工孵化是增殖乌贼资源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摘要汇编     
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孵化及其在资源增殖中作用的估计李星颉戴健寿 1980—1981年作者在苗子湖岛周围的乌贼产卵海区进行了乌贼卵室内人工孵化及海区半人工孵化试验,根据所获资料分析,提出了人工增殖乌贼资源的作用和可能性,讨论了乌贼资源增殖的回归率,增殖的经济效益以及增殖效果检验等问题,认为采用海区半人工孵化是增殖乌贼资源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生态特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从北往南的顺序,综合分析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在中国沿海主要有34种,其中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网纹藤壶(B.reticulatus)、糊斑藤壶(B.cirratus)、三角藤壶(B.trigonus)、泥藤壶(B.uliginosus)、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高峰星藤壶(Chirona amaryl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等种类均是沿海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纹藤壶在北方的渤海、黄海海区是主要的致污种类,网纹藤壶则在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区占绝对优势。由北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附着期明显延长,甚至出现全年均可附着的现象,而且其种类数量也有所增加。海水盐度和离岸距离也是影响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成熟卵、人工授精卵及自然受精产出附着于腹肢上的卵。成熟卵只有初级卵膜,表面较光滑,上密布微孔,密度约1~2个/μm2;人工授精卵表面首先突起大小不同的颗粒,随后颗粒破裂并消失,同自然受精卵一样,卵表略光滑,呈波浪状起伏,微孔密度与未受精前大致相同;自然产出的受精卵,表面覆盖一层由雌体腹肢分泌的次级卵膜。次级卵膜具有保护、选择性渗透及隔离邻近受精卵的作用。腹肢不断摆动,受精卵在腹肢间滚动并形成卵与卵之间以及卵与刚毛之间两种“卵柄”,一种称为卵索(funiculus),不与刚毛相连。funiculus扁带状,与卵接触处较宽,约140~150μm,中间宽约30~40μm;另一种称为卵柄(eggstalk),由1~2根载卵刚毛(oose-tae)插入次级卵膜形成,与卵接触处次级卵膜突起呈锥状,基部宽约140~150μm。非载卵刚毛起辅助抱卵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是我国东海的主要渔捞对象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带鱼和黄鱼,但国內对无针乌贼的研究,却远不及带鱼、黄鱼那样系统和周密。除了断续作了一些形态、生态、产卵习性、孵化发育等研究外,关于资源方面,也仅有1960年浙江省渔业资源调查队作了春、夏汛洄游分布的调查。至于幼乌贼的分布范围、数量变动等情况,仅1986年林书颜、黄寿标在定海象山区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1959年中科院海洋所郑严、沙学绅、杨纪明在普陀蚂蚁岛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以及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朱德林等1963年在蚂蚁岛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把幼无针乌贼作为其中一个项目报告过。整个浙江北部沿海幼无针乌贼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在前文的基础上,为了解中街山列岛潮间带软体动物与藻类的组成与分布,尤其是作为乌贼产卵附着物的柳珊瑚,娱蚣藻、羊栖、菜、厚膜藻等分布及数量情况,进一步作了调查,以便为中街山乌贼产卵场的保护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调查时间为一九八五年四月至六月。调查地点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乌贼产卵场,如苗子湖,甩山等岛屿进行。共调查九次。调查内容包括软体动物、藻类、柳珊瑚、底质等。各项调查按常规方法进行。根据上述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一、地形与底质中街山列岛受沿岸水与外洋水相互消长的影响,水文状况复杂多变。黄兴港、青浜港至  相似文献   

13.
定义了有柄mi圈链图和无柄mi圈链图,得到了在m1,m2,…,mn≡0(mod4)时它们都是优美图、无柄mi圈链图是k优美图,并且给出了具体标号;进一步得到了在m1,m2,…,mn≡0(mod4),mn+1≡3(mod4)时这2类链图也是优美图的新结果及其证明.  相似文献   

14.
开展曼氏无针乌贼生物学及渔场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对于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就以往的资料看,林书颜等(1935、1937)、浙江省水产试验场(1936)、朱元鼎(1959)、郑严等(1960)、浙江省水产资源调查队(1960)、黄建勋等(1964)等分別对曼氏无针乌賊生物学及渔场分布进行过调查研究。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中街山渔场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测定及浙江近海主要渔场的调查,看到了其中的某些变化。材料与方法 1.春、夏汛及秋、冬汛,按常规采样分别对张网、对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捕获的乌贼进行生物学测定。 2.进行渔场调查和汛期调查。 3.将上述测定、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应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成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农林生产中广泛应用。由于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对赤眼蜂的需求量也与日剧增,当前生产上所采用的用自然卵(柞蚕卵、蓖麻蚕卵、松毛虫卵等)做中间寄主的土法繁蜂工艺,已经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开辟新的中间寄主卵来沅,简化生产工艺,使赤眼蜂的繁殖由用自然卵土法繁蜂向用人工卵工厂化生产方向发展,湖北、浙江、湖南等省,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先后成立了赤眼蜂中间寄主人工卵研究协作组,开展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马杰 《科学世界》2006,(1):72-76
在深海中有一种被称为“大王”的巨大生物,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大王乌贼。过去有记录的最大的大王乌贼全长约18米。目前已成功地拍摄到大王乌贼捕食的情景。本文将利用假想图及拍摄到的照片来介绍大王乌贼的生态状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高耸的背鳍,有如一柄倒戳在洋面上的冷兵器——戟!它由此而得名:逆戟鲸。又名虎鲸、恶鲸、杀人鲸。它们绝大多数集成群体,少数单兵游弋,纵横于四海,杀戮成性:才子乌贼,它杀!亲戚须鲸,它杀!本族海豚,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17,(1)
正由于环境条件不同于陆地,海洋中生存着许多特别而有趣的生物,乌贼就是其中一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乌贼及其独特的内壳——海螵蛸。以乌贼之名乌贼都生活在海洋里,现生种类约有600种,但乌贼及其近亲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相当繁盛,已发现化石约7.5万种。人类在很久以前就认识了乌贼,在我国古籍中常称之为何罗鱼、乌鲗(音:zéi)和墨鱼等。例如,《山海经·卷  相似文献   

19.
观察和记录了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在圈养条件下求偶、交配和产卵的过程,并就鲨鱼的交配和生殖行为进行了讨论.条纹斑竹鲨的求偶和交配过程可以分为游弋、雄性鳍脚弯曲、雌雄交配和雄性鳍脚抽离4部分.游弋在整个过程中占的时间最长,雌、雄鱼在确认交配信息后,雄鱼鳍脚发生弯曲;随后不久,进行交配;交配完毕后,雄鱼鳍脚便抽离雌鱼泄殖腔.条纹斑竹鲨产卵时,雌鱼腹部持续地磨擦或挤压水池中的水管和木桩等物体从而加快排卵的速度.卵鞘从体内排出后,雌鱼用口叼住卵鞘绕着水管、树桩和石头等来回游动,利用角丝将卵鞘牢牢地缠绕在这些产卵基质上.雌鱼产卵的时间并不固定,大多数发生在夜间,偶尔在白天也可以看到新产出的卵.产出的卵多数是成对的,偶尔只有1个.雌鱼产卵时间持续约60 d,每7~9 d产卵一次,在一个生殖季节内,每尾条纹斑竹鲨产卵约11个(圈养亲鱼的雌雄比例是2∶1).  相似文献   

20.
乌贼的故事     
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动物的总称,因其体内具有墨囊而又称“墨鱼”。乌贼虽然有鱼的称号却不是鱼类的世家子弟,而是软体动物的嫡系子孙。乌贼肉厚味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海产品之一。我国常见的主要有: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无针乌贼、白斑乌贼、虎斑乌贼等等。乌贼是我国四大渔业(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