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月节气     
《青年科学》2011,(11):36-37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 我国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就进入漫长的冬季了;10月上中旬,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先后迈入冬天的门槛。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黄帝内经》上说,冬季3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季节也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光,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同时,要注意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出汗,导致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这就是冬季闭藏养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黄帝内经》上说,冬季3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季节也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同时,要注意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出汗,导致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这就是冬季闭藏养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研究出“24节气”是用于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和决策农作物播种与收割时令的:现代,每逢“节气”必是气象服务的热门话题。因此。通过按“24节气”统计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气象站38年(1971~2008年,后文简称朝阳区)逐日平均气温证实:(1).朝阳区“24节气”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呈准正态分布单峰型,热在小暑和大暑节气,冷在小寒和大寒节气。(2)、朝阳区24个节气中的升温幅度最大是春分节气(0.36℃·D-1),降温幅度最大是立冬节气(-0.3O℃·D—1)。朝阳区“24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是大众传媒和百姓易用易懂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之一,也是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廿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天文、气候知识来指导农业耕作的智慧创造。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能用土圭测日影来定出冬夏至和春秋分四个节气。孟子(约前372—前289)在离娄章中有:“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相似文献   

6.
梅开严冬至     
陈永群 《少儿科技》2022,(12):24-25
<正>辛酉冬至[宋]陆游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节气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我国先民很早就确定了夏至和冬至,夏季日影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冬季日影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冬至之“至”有“极致”的意思,意味着严冬到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也叫冬节或亚岁,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7.
<正>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进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便也从此开始了。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也就是从这个季节开始,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南半球向北半球缓慢移动,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此后,它将继续北移。与此同时,北半球将出现昼渐长夜渐短的现象,直至6月21日或22日(即夏至日)抵达北回归线时呈现出  相似文献   

8.
别样小乔     
三月是个蓄势待发的季节,蛰伏了一冬的万物, 开始慢慢的苏醒,春天的大幕徐徐开启。第一个给小乔发来信息的是一位来自沈阳的读者朋友,他说,沈阳的市花是“玫瑰”。当初市民在选市花的时候,玫瑰和梅花展开了激烈竞争,一时让  相似文献   

9.
<正>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历代文人墨客以立春为主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立春,又叫"报春",现在有的农村仍有这个古老的习俗,即由一个人手敲着小锣鼓,唱着迎春的赞词,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的情景,人们称其为"春帖子"。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  相似文献   

10.
前言“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的桃花源诗说明我国二千年前的秦汉到魏晋时期已对物候季节有清楚的认识。古今中外对季节划分各有不同依据。古代,以北斗星位置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春、夏、秋、冬四季之始;春分、秋  相似文献   

11.
冬植蔗是在“立冬”至“立春”之间栽种的一种甘蔗栽培制度,具有生长期长、产量高、糖份高、成熟早、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具有春植蔗无法比拟的优势,产量显著高于春植蔗,能有效的利用地力,缓和粮蔗争水矛盾和劳动力矛盾。同时冬植蔗由于植期比春植蔗提早,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沟渠水,保证出苗;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6—9月的光热资源优势,延长有效生长期,并提早进入糖份积累阶段,可达到早熟、高产、高糖,提高产值。是实现甘蔗高产、高糖、高效、低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萧山县林场凌山林区(前身是戴村蚕桑场),为了解决春季嫁接桑树争劳力、争季节的矛盾,于1961年冬季开始,本着“一切经过试验”的精神,进行桑树冬季根接试验获得成功。通过实践,一致队为,冬接桑树好处很多:一是嫁接时间长。一般从12月初开始到翌年4月初均可嫁接,还可以在室内进行操作,劳力容易安排。二是成活率高。冬季嫁接,成活比较有把握。他们从1962年开始,十年来每年在冬季嫁接桑苗万把株,据1962年冬到1963年春两季根接6,000株湖桑统计,共生产优良桑苗4,059株,出圃率达67.8%,其中特级苗1,149株,占28.3%,甲级苗1,456株,占35.9%,乙级苗1,290株,占31.8%。最多的1964年嫁接了50,000株,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1年1月~1997年11月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气温异常的特征及其与全国气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和全国一样,长江中下游冬、夏气温在近46年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冬季趋于变暖,夏季相反.冬、夏季气温异常年的合成分析指出,冬季偏冷(暖)时,全国大部地区也偏冷(暖),且从春季开始持续偏冷(暖)到冬季,因此,前期气温与冬季气温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地区凉、热夏年,全国气温异常也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庚寅虎年是“两头无春”,即该年开始结尾都没有立春节气。这是怎么回事?农历是双轨制。一条轨道是基于日象周期,用二十四节气表达,每个节气合圆周度数15度、合计360度为一个周期。夏至冬至为历法校正的“标准点”,即日影最短最长之两者,用来作“定南北”的坐标。春分秋分昼夜均等,用来作“定东西”之坐标。确定了“东西南北”坐标,  相似文献   

15.
周旋 《今日科技》2007,(9):57-59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非典,中医认为是温疫病。符合冬春发病,口鼻而入,传染性强,及或“延门合户”,或“偶有一二人”的疫病发生及流行特点。 2000多年前的《内经·六元正纪大论》记载-癸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气候往往偏凉,雨水偏多,在春分至小满节气间,可发生“温厉大行,远近咸若”。也许是巧合,今年恰是农历癸未年,气候特点也确较往年凉,雨水也多,在春分和小满(3月21日~5月21日)间发生了非典。  相似文献   

17.
<正>一、活动背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我们都学过《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真能反映自然界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变化吗?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加入了学校的节气日记活动小组,积极开展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省冬季特别多雨,间断发生“烂冬”情况。“烂冬”的年份,雨多、田湿、土烂,严重影响冬作正常生育,导致产量下降。实践证明,在烂冬期间,群众采用开明沟、打暗洞、挖暗沟、埋瓦管等措施改善田间排水条件后,对冬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暗洞、暗沟不仅排水效果好、土地利用经济,特别是暗洞用机械操作又比较省工。为此阐明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根本思想、中心观念是“道”,而道的根本在于其宇宙观。所谓“万物终极理论”,是自爱因斯坦开始的现代科学对于宇宙万物的基本统一性的动态研究和揭示。本文通过探讨和种种比较后认为,“道”,就是老子所感知、所发现的体现宇宙万物最宏大统一性的本源之物,这一本源之物与“万物终极理论”所动态追求的终极目标具有共同的认识论基础,其创立的过程、理念和思维模式,对现代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易患流感的冬季刚刚过去,但冬末初春时节,也是流感的高发期。此时,人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要注意增强‘免疫力’!”那么,究竟什么是免疫力?为什么它会下降?如何才能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