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先秦哲学中,诸子百家竟相争奇,但又各存偏颇,荀子站在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上批判地吸取各家学说的合理因素,以“辨合”、“符验”和“解蔽”的思想方法对先秦认识方法论进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存在于诸子思想中的感性与理性、绝对与相对的矛盾对立,初步考察了双方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当时的水平上达到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对先秦认识论和人类理论思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荀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及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其中,荀子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根源即为著名的“人性恶”。关于人的培养,他以“人性恶”为理论基础,强调环境对人的改变作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特点,这与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外因对于人的影响非常一致。同时,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今社会,荀子的环境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荀子教育思想的形成荀子所处的时期是百家争鸣的后期,荀子在批判地继承诸子百家的同时,取百家之所长,解百家之所“蔽”,又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论证了自然之“天”,形成了较为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他认为,天并不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并不是有意志的“神”,“列星随旋,日月递烟”,都有它自身所遵循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是自然的客观存在,它与人的福祸吉凶没有任何的直接或必然的联系。“星之队(通坠),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先秦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性观,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论。荀子的人性论是以"人性趋恶"为逻辑起点,以"礼义之道"为落脚点,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寻找人性上的依据。荀子的人性论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简评〕作者荀况(约生活于公元前313年——238年),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是一个战斗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天论》是他与儒家论战的重要哲学著作。在《天论》中,他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论述了他对“天”的看法,全面地批判了以孔丘、孟轲为代表的儒家“天命论”,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奴录主阶级的权,变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天”大造典论,为法家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篇文章的要点有:  相似文献   

6.
希腊古代的“原子论”学说和我国古代的“元气论”学说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它的特点是“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的统一看作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现有它辩证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最早的形式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张衡的著述入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张衡吸收和继承了我国先秦以来的朴素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对汉代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唯心主义美学提出了挑战和批判,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美学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汉代美学思想的内涵,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代的美育理论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创造性以及文艺的社会作用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摹仿说”的不同内涵。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根据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对柏拉图的理论进行改造的结果,因而更具有进步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荀子承继孔子,他深入地探讨了礼的起源,在发生学上完善了孔子礼学思想;荀子“援法入礼”,以礼“合群制分”的思想使礼在社会功能上更加扩大化;荀子以礼“正名”的思想完善了孔子礼学中的正名理论;其以礼节欲的义利观发展了孔子礼学中的义利之辩。荀子以礼为道德之极,全面推进了孔子礼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荀子是战国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是先秦时代审美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重视审美教育在培养、造就人与移风易俗,改变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作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道、墨诸家的审美教育思想,为中华民族封建社会的审美文化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旨在联系古代文化的演化历史,探讨荀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特征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在隋唐时被突出,到了宋代以至明清,更成了哲学讨论的重点,王夫之对以前的知行观,尤其是朱熹和王阳明的知行观进行了批判和总结,达到了古代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结合,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权威,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并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着对此历程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2.
希腊古代的“原子论”学说和我国古代的“元气论”学说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它的特点是“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的统一看作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它辩证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最早的形式是某种“浑沌”物产生天地万物;以后又出现以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如水、火、木、金、土等作为万物的本源,最后发展到以一种抽象的特殊物质,如“原子”、“元气”等作为构成世界的原始物质。“原子论”和“元气论”是属…  相似文献   

13.
成吉思汗利用蒙古社会传统的“长生天”思想,形成其独特的“天力论”:汗权天授;代行天职;恭行天罚;得天赞助;忠诚得天佑护。“天力论”思想是直接为忠君思想服务的。虽然它在哲学上属于唯心主义理论,但包含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气”为本的宇宙本体论是张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整个哲学的基础。张子认为气是最根本的,气即是道,非别有道。他的“气化论”唯物主义思想有力地批判了佛道二教的理论,为儒家学说建立了一个宇宙本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觏认为气是太极,为万物之本原;气具有阴阳之二性,二性的交合、变化、运动产生万物。他的气本原说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却不彻底。  相似文献   

16.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一生,除做过短时间的兰陵令外,都是在讲学和著书中度过的。荀子先后到过齐、楚、赵、秦等诸侯国,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学生,李斯、韩非等就是在他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统一,它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现实的社会存在,并“透视出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对象、现实、感性”成为如此存在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赛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犀利批判的同时,提出了“乌托邦”的若干思想。他认为,乌托邦不是传统意义上不切实际的空想,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可能性”对它进行分类和修正。他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乌托邦”理论,即“现代乌托邦革命”的理论。令人遗憾的是,他构建的新“乌托邦”,由于和客观现实相剥离,过分强调“意识革命”,因而其整个理论路径也难逃空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冯碧瑛 《科技信息》2011,(18):I0155-I0155
苟子(公元前325—236年),在他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语言中一些表示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也发生大的变革,就名的产生、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先秦诸子百家纷纷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看法。《苟子·正名》“旺是因此而作,他阐述了“名”的来源,名与物的关系,以及守名的目的。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名学理论,提出制名,意在将儒家固有的礼制传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体现一种思想多元化、开放式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始基本体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基本体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形态,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事物都有某种共同的“始基”。东西方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恩培多克勒,中国的“五行”说,印度的“五大”,都把水、火、气、土、风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世界的“始基”,说明人类最早根据实践的需要而作出的哲学探索是唯物主义性质的。“始基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从人类的神话中解脱出来,用物质性的存在解释世界,标志着哲学的诞生;它把客观的物质存在与运动变化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的朴素统一。“始基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时代造成的,对此不应苛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