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美国学者王斑在《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中重构政治-审美融合论,以取代政治-审美对立论,更有效地解释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政治与审美既对立冲突又相互融合吸收的复杂关系。但是,王斑没有深究崇高感的心理根源,将政治作为崇高感的唯一根据,模糊了崇高政治、启蒙与审美形态之间的界限,使得审美、启蒙以及去崇高化的美学论述迷失在政治的意识形态迷雾之中。  相似文献   

2.
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是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篇论文,它不但第一次比较详尽地论述了文学作品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且阐明了崇高的风格与崇高的灵魂和伟大的人格的相互依存性,特别是敏锐地发现了崇高的对象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的深远意义.因此,在这篇论文中,崇高已经远远超越了它最初的修辞学层面,而成为了一个内蕴丰富的审美范畴,直接启发了后世崇高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方美学史上一般将审美意识形态分为美与崇高两类。古罗马时代的文艺理论家朗加纳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已经勾勒了崇高不同于美的特征。本文由朗加纳斯关于崇高的论述出发,对司马迁的《史记》作一分析,认为《史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它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4.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论崇高"对构建崇高和完善人类心灵结构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美学思想对中外文学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红字》中的海丝特、《百年孤独》中的乌苏拉和《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这三位女性身上所折射出的勇敢、尊严以及对大善大爱的坚持所凸显的母性崇高感正应和了康德的崇高美学思想,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实的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5.
田连成 《科技资讯》2011,(21):232-232
《屈原列传》是一曲对崇高之美的颂歌,在美学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崇高”这一美学范畴,在西方文论中源远流长:源发于朗吉努斯,至博克则气象益新,而康德总绪其成。着重梳理了这一发展史程,在线性纵贯中多有阐发。  相似文献   

7.
"崇高"这一美学范畴,在西方文论中源远流长:源发于朗吉努斯,至博克则气象益新,而康德总绪其成.着重梳理了这一发展史程,在线性纵贯中多有阐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二.席勒的崇高论 席勒的崇高论同样是从康德出发并力图超越康德的.他于1793年写的第一篇论崇高的专论的副标题就是"对康德某些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大约于1793-1795年间又写了另一篇论崇高的专论.前者可简称为<论崇高(Ⅰ)>,后者可称为<论崇高(Ⅱ)>.  相似文献   

10.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低潮使苦闷中的席勒转向了康德美学.他用艺术的自由游戏来改造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的普遍使人愉快的对象"这一命题,认为艺术可以培育完美的人性;用悲剧的崇高改造康德的另一命题"美是道德的象征",认为崇高和悲剧都是对感性痛苦的超越而引起的道德提升,使人在精神中得到自由和完善,并有助于人的审美教育.席勒美学通过提倡艺术和审美教育作用于社会与生活,使分裂的真善美走向统一,使悲剧与崇高等范畴真正进入美学的范畴体系,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康德美学的先天的抽象性和纯粹的思辨性.  相似文献   

11.
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诸方面来考察崇高美是毛泽东实践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毛泽东的哲学精神表现出“真”与“美”的统一,毛泽东的伦理学思想表现出“善”与“美”的统一,而他的文艺理论则表明了把“崇高美”作为其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克洛德对时代变迁的感知、对宗教神圣的否定、对宗教自我的超越;在人欲追求上超乎常人的情感力度两个层面论析该形象的美学价值在于他为未来的“合理”而同现实的神性束缚进行争斗时生命欲望的强烈、主体意志的强势、个体潜能的超常发挥、与不幸遭遇抗争的激性以及这其中的悲剧性抗争精神和由此表现出的崇高意味。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朗加纳斯的《论崇高》对“阳刚之美”的分析从表层内容上看有相似之处 ,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又可以看出两者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将试图从美产生的一般规律和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两方面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4.
邹治国 《科技信息》2011,(7):I0187-I0187,I0168
神话是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表现了的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主要来自于对高山的巍峨与永恒的赞叹;以及最终会取得胜利的无比自信和宏大理想,从而显示出人类自身的伟大和崇高。表现了美学范畴中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5.
崇高范畴是一个美学的经典范畴,受到传统文化等级秩序中深度意义的规范,其核心内涵为认同神圣价值的纵向超越,超越性的维度建构在从感性到理性、从此岸到彼岸、从世俗世界到神圣世界的纵深线路中。在当代社会中,经典崇高转而确立了以日常生活为主体地位的核心内涵,建构了面向世俗世界进行价值认同的"此在—此在"、"有限—有限"的横向超越方式。崇高由此成为了世俗世界的价值认同符号。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神话作为体现早期人类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虽然仍处在萌芽状态,但在其故事内容中却蕴涵着十分可贵的美学思想。悲剧美和崇高美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美学特色,其艺术效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神话以人为本 ,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 ,透视出一个民族积极进取 ,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 ,体现着崇高、悲壮的美学意味。其叙事表现出的道德判断 ,为后人永恒道德胜利的大团圆结局创造了范例  相似文献   

18.
席勒以人的人性的完整为中心构建了从自然王国经过审美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人道主义美学体系,形成了一个不断使人性完整的美学范畴体系:结构的美→秀美(美丽→优美→秀美→魔力)→尊严(高尚→威严→尊严→庄严).它总体上与传统美学的美和崇高相吻合.席勒还论述了与美和崇高相关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使他的美学范畴体系更加系统,对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是一种直接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畸人在庄子的人格体系中居中间层次,畸人意象的美学形态近似于“崇高”,它对“忘形德意”这一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和“以丑为美”这一极具个性的审美趣味的形成都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与中国美学史上的“壮美”二者在事物运动的形态、审美心理反应和审美效果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二者为两种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的审美范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