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气运动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球表面特性的影响,除海洋以外。高原是影响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又高又大地形复杂的高原,天气变化剧烈,具有独特的天气气候特征。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天气系统,不少产生于青藏高原。东亚和世界各地的天气气候,也要受到青藏高原的制约。国内外气象科学工作者对青藏高原的研究已在多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的目的是把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土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地势高耸,高差悬殊。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显著。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青海的形象和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辽阔,地势复杂,在959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包括了从海拔10米以下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0%左右,因而、我国地形上很大的一个特点是高原较多。研究、了解并掌握高原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的人体生理特点和机体对高原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高原孤立地形纯动力作用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动力学讨论,即第一阶段地转适应过程,第二阶段气流趋于定常状态过程和第三阶段的绕流爬流过程。还将结果应用于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上,从动力学角度说明夏季高原纯动力作用以绕为主、爬坡作用是次要的;而冬季则绕流爬流两方面都重要。这些结果与已有数值试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垂直方向具有9层σ面、水平方向菱形截断波数为15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和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下10年积分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亚洲冬、夏季季风平均环流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去除地形,使夏季高层的南亚高压、低层的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及冬季的大陆冷高压在位置或强度上发生了改变;地形的有、无决定着冬季东亚大槽的强度;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有地形时明显较无地形时强;地形的有无还影响着降水强度和雨带的分布。另外,副热带高压中心及雨带的季节性移动与高原大地形的存在与否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遥感地形资料具有空间离散分布特点,因此根据离散谱空间变换中谱能不变性约束下的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遥感地形谱空间域分布基本特征和地形强迫对大气受迫运动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定义地形扰动和地形扰动特征尺度的概念,发现位于青藏高原背风侧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纬向(东西向)剖面地形扰动特征尺度在454.5km,即该地区地形扰动可以定义为中α尺度扰动(比照大气尺度分类);地形扰动尺度与该地区主要致灾天气系统MαCS(Meso-α Convective System,中α尺度对流系统)尺度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地形对于MαCS的触发作用.进一步通过对卫星遥感离散地形场测度进行分形学分析,计算出该区域纬向剖面分数维为1.26,说明该地区地形的基本分形元是Koch三角生成元,即青藏高原背风侧地区剖面地形强迫作用机制本质上是基本西风气流与三角形元组合型山脉剖面障碍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的物理图象表现为:在我国青藏高原背风侧地区,冬季和夏季700hPa纬向平均风速扰动谱最强峰与地形扰动谱最强峰存在着明显的地形-纬向风速偶合关系,地形-纬向风速共振模态是该地区冬季纬向环流扰动的典型触发机制;而夏季,地形一纬向风速偶合模态转变为向小尺度漂移的高阻尼模态.同时,地形和纬向风速的分形分析表明,关于地形强迫下的受迫扰动的偶合模态和强迫机制的结论,具有尺度的串级和自相似性,可外推到未观测到的更精细的尺度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耦合地球系统模式CESM1.0,探究不同分辨率下青藏高原对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的影响.对比有青藏高原地形与无青藏高原地形的试验,发现移除青藏高原后AMOC的变化与模式分辨率有关,不同分辨率下AMOC的变化不一致,低分辨率试验中AMOC强度降低89%,高分辨率试验中仅降低13%.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分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四川省除盆地区域外,大部高山峻岭,平均海拔在1000~m—3000~m之间;川西甘孜自治州山势更高在3000~m以上(即雪线以上),属青藏高原,地形,气候及其他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川西部分地区属于原始森林地带,加以云雾弥漫,气候多变,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以上为四川省地形梗概。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9,(11)
继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证实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之后,我国科学家去年成功实现人类首次徒步穿越大峡谷。作为大峡谷存在的背景,青藏高原也同时引起各界的关注。而最近几个月来,随着我国科学家关于青藏高原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突破的公布,青藏高原研究再次成为各界尤其是科技界的"热点"。最高的山脉、最高的高原、最大的峡谷、最大的山地冰川——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和南极、北极并称地球"三极",亘古就矗立在北半球,雄视天下,成为地球上最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长期以来,拥有无数不解之谜和独特之处的青藏高原,吸引了众多中外科学家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张铁宝  杨星  路茜  龙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2):9217-9223
背景场是卫星红外地震异常研究的基础。利用均值法构建红外背景场,并从季节、纬度和地形等方面分析了强震高发的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地区的卫星红外辐射背景场特征。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地区红外背景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年变化特征,但不同地区的年变化趋势不完全一样;红外背景场具有纬度特征,高纬度地区年变幅度大,低纬度地区年变幅度小;红外背景场还具有地形特征,地形起伏大的地方红外辐射波动幅度大,地形起伏小的地方红外辐射波动幅度小,红外辐射与海拔成负相关关系。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卫星红外背景场,对卫星红外地震监测应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原地形面积广阔,海拔1000m以上的高原占国土面积的58%。青藏高原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表现在: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下降,空气密度减少,含氧量降低;平均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年低温期长;长年冻土地带面积大,冰雪冻土层厚。气候干燥,降水量低,蒸发量高,日照辐射强,风沙尘大,紫外线辐射强烈等。  相似文献   

12.
使用能够指示年代际尺度及千年尺度水位变化的水位、面积和其他代用指标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研究不同时间尺度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年代际尺度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千年尺度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区域湖泊水位的影响因素不同,降水和蒸发作为两大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影响不同.在年代际尺度上,蒸散发在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影响因素中发挥主导作用,降水发挥次要作用,同时湖泊水位变化与气候、地形、风速以及温度等要素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千年尺度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主要受控于降水,其次受控于蒸散发.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隆起最终奠定了我国现代地貌格局与地形特点,我国现代季风环流的建立与高原隆起有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季风与第三纪末的古季风在成因与强度上有质的差异。伴随高原的隆起,我国自然地理环境从上新世末的以行星风系为主的区域分异演变成现今的三大地理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耦合模式CESM1.0, 研究青藏高原地形对非洲北部降水的影响。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去掉青藏高原地形后, 首先, 大气环流迅速做出调整, 出现自热带大西洋向东北方向至北非的水汽输送异常和自印度洋向西至北非的水汽输送异常, 造成北非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和水汽辐合增强, 降水增多。然后, 当海洋环流调整到准平衡态时, 北大西洋海表温度降低, 南大西洋海表温度升高, 地表大气温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南北温度梯度的影响下, 原本由热带大西洋向北非的水汽输送发生转向, 导致北非的水汽含量减少和水汽辐合减弱, 使得降水比前一阶段减少。即便如此, 在没有青藏高原的试验中, 当海洋环流调整到平衡态时, 北非大部分区域水汽辐合仍然强于有青藏高原的真实地形试验, 区域平均降水也增多。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的隆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北非的干旱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峡谷资源的综考大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峡谷资源的综考大观China’sGorgeResources¥//黄民智(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北京100037)我国山地和高原面积广大,河川众多,在三级地形阶梯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以及阿尔泰山...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的特殊自然条件导致了其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了解青藏高原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对推动当地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1990~2020年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对青藏高原范围内县域单元的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导致城镇化格局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城镇化率波动较大,区域差异明显,且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在行政中心与高原东部边缘地区,高原中部部分地区存在城镇化率下降的情况;地形因素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2016,(1)
正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同时,这里也是科学研究的殿堂,冰川、积雪和多年冻土等冰冻圈奇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前往探究。高原的冰冻圈不仅孕育了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也记录着这里独特的气候变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地形独特,对亚洲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被称作"气候的启动器和放大器",受到全球科学家的关注。人类对青藏高原的现代考察早在19世纪下半叶便有记载,20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以"青藏高原""Tibetan Plateau""Qinghai-Xizang Plateau""Qinghai-Tibet Plateau"和"Qinghai-Tibetan Plateau"为中英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和 Web of Science核心...  相似文献   

19.
初始条件和大地形对西南涡演变的中尺度模拟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81.7”(1981.7.11~15日)四川特大暴雨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了一系列数值试验.目的在于讨论初始条件和青藏高原对西南涡演变的中尺度模拟影响.初始条件的数值试验指出,在其他模拟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对西南涡演变模拟的成败,依赖于初始大尺度环境场是否显示出包含明显的中尺度环流信息.这种信息是用涡度定量表示的.青藏高原动力作用的数值模拟表明,西南涡的演变对大、中尺度地形的构形非常敏感.因此,在中尺度数值模拟中,更逼真地处理青藏高原地形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以青藏高原中西部湖泊达则错和阿翁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岩芯中GDGTs、长链不饱和烯酮与叶蜡化合物单体氢同位素等生物分子标志物获得过去2000 a以来青藏高原中西部定量的温度与降水同位素记录,以期探讨晚全新世以来不同时段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区域特征,并揭示过去2000 a季风与西风对青藏高原影响范围的变化.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存在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两个湖泊均存在中世纪暖期(MWP),但是暖期持续的时间有所不同,高原西部(阿翁错) MWP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高原中部(达则错);达则错有明显的小冰期(LIA)降温,阿翁错没有发现明显的LIA,可能受样品分辨率低的影响;过去200 a达则错温度有缓慢降低趋势,可能是冰融水补给湖泊温度变化滞后于气候变化的表现.(2)过去2000 a印度夏季风在青藏高原的最北界线可能发生了北移,在距今1000~2000 a,夏季风边界线位于阿翁错以北、达则错以南;但在过去1000 a印度季风边界线移动到阿翁错和达则错以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