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城市发展和更新改造背景下树木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及机制,为城市改造中的绿化结构优化、城市绿化管理及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京中心城区8个居住小区为案例区,基于1999年和2015年每木检尺调查数据,从树种构成、形态结构与健康状态3个层面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居住区树种结构及其生长质量变化动态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女贞作为南京特色乡土树种,在两个年份的多度排名均居榜首,而三角枫、桃树、白玉兰、泡桐等本地乡土树种数量呈现大幅下降,并退出多度前20之列; 居民偏好、环境效益、市场因素是驱动居住区主要树种构成变化的主导因素,城市更新改造一定程度上影响树木数量与种类结构; 拥挤的建成环境限制了树木的生长空间,造成平均冠幅下降14.6%。【结论】树木养护管理不利和居民行为破坏是致使近年南京城市居住区树木健康状况下滑的主要原因,建议引导调整居住区的树种配比,禁止随意修剪树木,加强城市更新地块的绿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更新改造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现代城市面貌日趋雷同。在城市更新改造的同时,保护和发展城市个性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让城市焕发出多姿多彩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杨松 《科技资讯》2006,(4):74-75
旧城作为城市空间甚至是区域整体空间的一个子系统,其更新改造和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密切相关。要从整个城市或区域角度认识旧城的更新与改造。根据城市空间、城市地理学一般将其分为核心区、混合过渡区、边缘区三个主要部分,在不同地段,城市更新的重点、方式、过程等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北京旧城改造应借鉴战后西方城市大规模改造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急欲取得经济建设的成就,对城市进行了一场以大拆、大建为特征的大规模改造运动,又名“城市更新”运动。当时西方城市普遍在“老城”中大面积拆毁旧建筑,代之而起的是大批的摩天大楼。城市面貌看似焕然一新,然而,这种做法给城市造成严重损失,不仅毁掉了一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摧毁了城市的历史风貌,而且导致传统社会结构的破坏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北京旧城改造应借鉴战后西方城市大规模改造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当下城市改造的经济法则是一个骗局。城市改造的经济运作原则并不是像城市更新理论声称的那样完全依赖于对公共税收补贴的合理投资,而是还依赖于来自众多孤立无援的改造受害者的大笔非自愿补贴。作为这种“投资”的结果,城市从这些地皮上得到的退税增加了,但这仅仅是一个海市蜃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街景犹如人的面容,是展示城市特有风采的风景线。街景整治是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街景整治对于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非常重要,在城市更新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时期街景整治对街景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和规划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泉州古城内城市更新改造活动为例,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观点,分析近代、当代大规模城市更新中的新旧建筑群体空间关系.通过理论论述与案例比较,指出城市更新大规模的拆建改造方式与街区内部空间关系的割裂对峙,对于古城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产生蚕食与破坏的消极作用.建议在古城更新中,进一步研究和吸收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中坊巷格局、院落构成所蕴含的合理成分和空间特质,使古城整体独特的空间肌理和风貌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延续.  相似文献   

8.
芮彩雲 《甘肃科技纵横》2022,51(3):52-54,73
随着社会发展地需求、生产工艺地进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改造,既有建筑物由于使用功能改变、荷载发生变化,需对原结构进行加固.在结构改造加固过程中,需要保证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局部荷载改变的地方,需对梁、板、柱进行综合补强.文章通过某综合楼加固改造施工实例,分析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参考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城市街道景观的三个构成要素:界面、节点和细部设施,并结合笔者参与的无锡马山古竹路改造设计,提出了相关的城市更新改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受到学界、政界与行业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城市更新在政策与制度建设、工作路径与方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综合转型目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且涌现出了责任规划师、社区规划师等特色化的实操路径,以及历史街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老工业区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公共空间提质等不同类型的实践做法与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住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它使得人可以较为舒适地生活在其中。"老龄化"问题是我们正在面对和将要长时间要面对的问题。在城市居住区中如何处理好"老龄化"的关系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博 《科技信息》2012,(2):74-74
本文尝试剖析LOFT文化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层面,并希望在良性城市更新与合理改造衰败工业区的问题上,为LOFT空间的合理改造利用找到一定的规律。对城市旧厂区的改造再利用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开发的二次设计过程。如何对大量的近代废旧工业厂房区进行保护与再开发、再利用,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且也是旧城更新改造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化经过70余年的发展,城市拓展从“增量”发展模式转变为“存量”更新的模式,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城市综合开发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流,其中,城市更新正是最重要的开发类型之一,属于系统性工程。为更好的推动城市更新业务规范、有序发展,本研究从政府、市场及企业等多维度对城市更新的回报机制和产出效益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不同性质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来源,厘清不同运作模式城市更新项目的回报机制,为城市更新业务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朱玲  陈博 《科技信息》2011,(19):I0374-I0375
中国的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昨日辉煌迷人的旧住区今天却成为了时代的落伍者,整片整片的新居住区拔地而起。城市旧居住区历史陈久,建筑陈旧、街道狭窄、缺少应有的维护和改造,越来越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也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改造。我国城市的旧居住区在设计中缺乏外环境景观的考虑和设计,表现出了明显的老化和提前老化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了由新建小区为主逐步向旧居住区环境景观改善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刘小容  王瑛 《科技资讯》2007,(13):117-118
珠三角地区如寮步镇这样飞速发展的工业城市很多,且其旧城市中心都面临亟待改造的问题。从那些已经进行旧区改造的城市的改造工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旧区的园林绿化改造工作,在与城市短期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绿化用地被严重侵占,绿地率严重不足。观其现象,思其本质。在珠三角地区造成旧城改造中忽视园林绿化建设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却是当今我国的城市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杠杆支配下天平的倾斜。建立正确和理性的城市更新与改造观念,转变社会群体对城市改造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解决旧城改造中忽视园林绿化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晓康 《工程与建设》2012,26(2):191-193
合肥市大东门地区是城市传统的繁华地段,建筑密度高,路网较为杂乱,区段内交通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合肥正处于城市大规模建设的时期,老城区旧城改造势头强劲,开发强度更是数倍的增长。城市更新完成后必然带来更大的交通压力,这种影响已经初见端倪,城市道路将进入一个全面更新升级的时期。该文以此地区一条重要的商业道路——宿州路为例,探讨旧城道路改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邹华钧 《甘肃科技》2009,25(13):9-11
城市的变迁惘如一瞬间,兰州城市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我们感叹兰州城市建设的成就,但在欣喜之余,同时在思索一个城市的新陈代谢、有机更新该如何来进行。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是目前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它的定义和内涵出发,初步分析和探索兰州市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问题和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积极的工作,保证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提升城市整体价值,改善老百姓生活条件,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更新不仅对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具有重要作用,还是加快构建城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辽宁已经步入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时期,城市更新成为推动辽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强大动力。人才是城市的最大动能,城市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想加快辽宁省的整体发展,省内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城市更新为导向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留住人才,以城聚才、以才兴城,助力辽宁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当今老工业城市更新背景,提出了“以社会发展为基础,以节约持续为目的”的可持续改造模式,并举例说明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应遵循保存历史遗迹、挖掘城市文化潜力的思路,通过土地性质的合理转换来增加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20.
依据城市发展需求和对晚新运动的系统分析,探讨城市更新的动因,提出了现代城市更新的多元化目标和前提,规划,规划,实施,完成了使用四个阶段的全过程规划模式,提出现代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