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下古生界热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钻井和试气资料,统计了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现今地层温度.应用地化资料,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该区最大古地温梯度;采用将今论古方法探讨了该区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在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详细配置各个地层的岩性、物性、地化参数等指标,恢复了该区埋藏沉降史和热演化史.沉降史模拟表明晚三叠世(217~207Ma)为该区沉降的主要发育时期.热演化史模拟表明: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烃源岩在晚三叠世末期进入成熟阶段,晚侏罗世进入高成熟阶段,早白垩世达到过成熟干气阶段.下古生界烃源岩主生烃期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穆格莱德盆地凯康坳陷西斜坡地区地层沉积和埋藏史情况,根据回剥法改进的"刘景彦模型",消除多剥蚀面盆地内上覆地层压实作用影响,并利用声波时差计算各剥蚀面剥蚀厚度,在综合分析地层残余厚度与剥蚀厚度的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埋藏史.结果表明:①Baraka与Amal间剥蚀厚度最大,Abu Gabra与Bentiu间剥蚀厚度最小;②斜坡西部与南部剥蚀量大,东部与北部小;③受区域构造运动和沉降速率影响,北部地区沉降速度和沉积速率小,地层埋藏较浅,断层规模小,密度大,发育大量小型断块圈闭;④南部地区沉降速度和沉积速率较高,各组地层埋藏较深,烃源岩进入生油窗时间更早,大型同生断层发育,多见大型断块和断鼻圈闭,石油地质条件优于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库尔勒鼻凸烃源岩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塔里木盆地北部草湖凹陷-库尔勒鼻凸库南1井和满1井的实测烃源岩镜煤反射率R。数据,结合其他钻井资料,采用R。梯度与沉积速率相互验证反演沉积埋藏史及生烃史的方法,确定主要烃源岩的“生烃”窗口,并对研究区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恢复.通过3口井的沉积埋藏史,总结出研究区不同构造位置的烃源岩生烃演化的3种模式,即烃源岩的成熟生烃型、被剥蚀破坏型、过成熟型;得出草湖凹陷中下古生界烃源岩演化适中、具有良好的生排烃能力、分布范围附近的圈闭应该成为有效的圈闭的结论.而位于库尔勒鼻凸的下古生界烃源岩,由于海西期的强烈剥蚀,地层缺失严重,所受破坏巨大,已经不能供烃;位于草湖南部满加尔坳陷的满1井下古生界烃源岩演化程度太深,已经失去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7段泥岩古压力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钻、测井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埋藏史模拟以及地层压力恢复等方法对西峰地区长7段欠压实泥岩古压力进行恢复。结果表明:地层孔隙度同时受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双重影响,埋藏时间对孔隙度的影响具有持续效应,地层抬升会导致深度效应的停止;欠压实泥岩总孔隙度可以认为是正常压实孔隙度和欠压孔隙度实增量之和,正常压实孔隙度演化是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双元函数,而欠压实增量只受控于埋藏深度;长7段欠压实泥岩孔隙度增量与其埋深之间存在良好的指数关系,利用该指数关系再结合埋藏史可以恢复欠压实泥岩在成藏期的古孔隙度;西峰地区长7段烃源岩在成藏期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压力系数为1.3~1.65,说明其在成藏期具有很强的排烃动力,同时可以很好地解释西峰地区现今的油气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史中的孔隙度场方程及回剥正演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查明石油与天然气的生成状况,地质储量及分布,必须清楚地层的沉积埋藏史。为此,根据沉积埋藏机理,建立了具有多种岩性沉积,压实的泥岩孔隙度场方程与定解条件,并给出计算不同地质时期各岩层厚度与孔隙度的数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构造了描述地史拟合的微分动态规划及回剥正演算法,对某洼陷作了实际计算,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沉积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高分辨层序地层是学从基准面旋回变化和可容性纳空间变化原理为基础,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对比能使地层对比等时性更强,精度更高,进而能更好地反映原始古地貌特征,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古地貌是建立在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其技术关键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文章详细讨论了单一沉积体系和多种沉积体系组合沉积前古地貌恢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白云凹陷位于南中国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深水区域,由多个洼陷组成。以白云西洼、白云主洼和白云东洼三个次级构造单元为研究重点。埋藏史恢复过程中,要进行地层压实回剥、海平面和古水深校正。在白云凹陷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口钻井和1口虚拟井,并对其进行埋藏史恢复,计算各井每个时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结果表明,白云西洼早中新世珠江晚期、白云主洼始新世文昌期、白云东洼渐新世珠海期沉降异常高。结合区域构造运动和沉积相资料,表明白云西洼珠江组上段发育海相陆架斜坡深水扇沉积,白云主洼文昌组发育河湖相三角洲、冲积扇,白云东洼珠海组发育浅水陆架三角洲相、滨岸相。  相似文献   

8.
沉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低温热化学反应发生器,以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曹台基岩潜山油藏为例,以其烃源岩在埋藏、压实、热力等因素作用下,达到成熟、生烃的动力学思路和方法为指导,探讨了曹台潜山原油的成因、来源及烃源岩的生烃过程。回剥反演了烃源岩的沉积埋藏史,磷灰石裂变径迹恢复了古地温,得出该油藏的原油是未发生降解的成熟型原油,潜山烃来源于西侧深凹陷的沙四段暗色泥岩。目前烃源岩还处于生烃高峰期,油藏尚处于油气充  相似文献   

9.
中、上扬子区寒武-志留系发育两套主力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主的烃源岩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连同上奥陶统五峰组笔石页岩为主的烃源岩.研究区曾遭受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作用,导致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烃源岩现今热演化程度分析,运用BasinMod盆地模拟技术,烃源岩生烃热模拟方法,深入研究了寒武-志留系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生烃史,揭示出研究区寒武-志留系有机质生烃演化的阶段性和区域演化规律性,阐明了寒武-志留系烃源岩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时空分异特征等.认为鄂西-渝东区为下寒武统烃源岩主力生烃区,而川东南-黔中区为下志留统烃源岩主力生烃区.生烃热模拟实验再现了烃源岩生烃历程,借此探讨了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剩余产烃潜力.  相似文献   

10.
精细恢复陡坡带下降盘的微古地貌,探讨沉积期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基于平衡剖面原理,提出构造-沉积恢复法:选取合适机制,对Q构造三维构造模型进行构造恢复和地层压实恢复,减小晚期构造运动对边界断层下降盘同沉积期古地貌的影响。实例对比表明,构造-沉积恢复法较传统的残余厚度法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盆地同沉积期的微古地貌特征。实际钻探结果证实,运用该方法恢复古地貌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良好,为渤海湾盆地Q构造区大型油田的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川中地区在喜马拉雅期的强烈隆升和地层剥蚀作用下,大部分地区缺失了上侏罗统及以上地层。根据八角场和南充等气田典型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地层剥蚀厚度大约2500m。在不同岩性地层压实校正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163口井上三叠统香溪群的埋藏史和有机质的热演化史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在中侏罗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晚侏罗世为低成熟阶段,白垩纪为大量生烃期。到白垩纪末期,除川中北部达到高成熟晚期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处于生烃高峰期。早第三纪以来,地层抬升和剥蚀作用导致地层温度降低,阻碍了烃源岩有机质进一步的生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剥蚀量恢复中的综合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震层速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声波时差法、地质外推法等 ,确定渤海湾盆地中生界的剥蚀量 ,并建立起初步的埋藏史曲线 ,然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析技术 ,选定澳大利亚扇形模型 ,沿可能性最大的几种不同地质概念热史路径 ,对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Q 5井等的白垩统地层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通过与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的比较 ,确定了该井合理的、精确的地质演化历史 .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Q 5井在距今 70Ma时 ,白垩系地层达到其演化历史上的最大埋深 (35 0 0m) ;之后发生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 ,下白垩系地层的最大剥蚀量为 95 0m ,上白垩系地层的最大剥蚀量为 15 70m .研究过程证明 ,多种方法结合 ,比单纯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可靠 .  相似文献   

13.
针对神东矿区各煤矿不同地质条件、上覆岩层组成情况及煤层赋存情况,运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上覆岩层结构(松散层厚度、基岩厚度、直接顶厚度)对短壁单翼旺采工作面岩层运动和矿山压力的影响规律,为神东单翼旺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藏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划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组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西藏申扎德日昂玛-下拉和昂杰剖面石炭-二叠系发育,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的岩石地层单位都是在这两个剖面上建立.然而,其中的一些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是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组合而不是据其岩性特征,不符合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该文对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系统提出了一些见解,并简要讨论了石炭-二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15.
高永利 《河南科学》2014,(8):1559-1564
西昆仑库木别勒沟一带地层单位划分与厘定争议已久.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库木别勒沟一带发现一套深色浅变质含砾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火山岩建造,沉积环境为浊流沉积.并在其下部灰岩内首次发现含珊瑚、腕足及海百合茎类化石;岩层内包含有下志留统中的大理岩砾石或块体,其形成时代要晚于下志留统.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和化石,新划分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喀拉塔什组(C2-P1k),另据岩石组合特征,该组自下而上划分为一段和二段两个段,这一地层单位的合理确立,为区域地质填图建立了正确的岩石地层单位,并为本区的地层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搞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成藏与储层致密化关系,采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伊利石测年分析对研究区盒8段的成藏时间进行了恢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为双峰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105~120℃之间和135~160℃之间,由捕获的包裹体内气体组分推算的R0介于0.6~1.0和大于1.2两个区间,伊利石测年分析显示峰值年龄分别为160和120 Ma,确定研究区主成藏时间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通过成岩作用及埋藏热演化史分析,三叠纪末时研究区盒8段储层孔隙度已小于12%,浮力无法克服毛管阻力,天然气将无法依靠浮力成藏,即储层已致密化。由此得出研究区气藏整体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成藏特征,为在研究区寻找勘探有利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保存了巨厚的完整连续的新生代沉积层序,为研究沉积旋回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位于盆地西部尕斯地区的上干柴沟组是典型的陆相碎屑岩地层之一,由多层砂岩和泥岩频繁相互叠置而成,高精度的沉积旋回研究鲜有讨论.综合运用频谱及滤波方法来深入分析地处柴西尕斯地区的YP2、YQ17井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结果显示,天文轨道周期比值和中高频旋回厚度之间比值的对应性相对较好.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速率及古气候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讨论,发现尕斯地区上干柴沟组的地层中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其中,短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10.48~11.26 m;轴斜率长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5.85~5.87 m;轴斜率短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4.22~4.57 m;岁差长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2.42~2.61 m;岁差短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1.97~2.12 m.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分区及其地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地层序列同黄土地貌分区有成因上的联系,不同成因的地貌环境其黄土地层结构不同.依据地貌区划结合黄土地层特征可将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分区:1.梁峁地层区.该区又可分为六盘山以西及以东两个亚区;2.源地层区.又可细分为塬亚区.台塬亚区及山麓塬亚区;3.山间盆地地层区;4.河谷地层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安徽省淮南、淮北地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中的植物化石,研究了本区植物群在垂直剖面中的演替特征,划分了五个植物组合带,并据此对本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划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