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本刊针对2006年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许多领域专家对本领域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2.
《安庆科技》2006,(2):47-48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更进一步指出“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科技部对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和资源配置重点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调整后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由重大专项和基础计划两大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4.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2006年颁布实施的《目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春节前后,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和科技创新大会,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提出了科技工作的新方向、新思路、新的目标和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我们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2006年的具体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加快科技创新、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精神,明确我市2006年科技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为“十一五”科技工作开好头、铺好路。  相似文献   

7.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部署了16个重大专项和一系列重点任务,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等重大政策措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没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正值数九寒天,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早已是春意融融。2005年12月27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高等学校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进程中,加快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他要求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2006年1月…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09,(17):10-11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为此,2006年底,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
副省级城市应急平台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把“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列为“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的首要工作。《“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建设“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我国首次向世界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构想。党的十七大更明确地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强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如今,自主创新在我国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得到确立,厦门市也出台了以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3.
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治理机制、政策环境、法律支撑体系等直接关系到科研院所管理的成效。是影响国家科技资源布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微观要素。而科技决策机制、宏观协调机制、项目评估成果奖励制度等则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宏观要素。本文从宏观科技管理和微观院所管理两个方面。就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和相关领域专家提出的进一步完善、深化改革的实施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4.
李吉安  周高 《安徽科技》2011,(12):34-35
自1990年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以来,特别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安徽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技术转移政策措施的颁布和贯彻落实,马鞍山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技术市场交易活动日趋活跃,技术转让、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保障合作各方知识产权权益,科学技术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暂行规定》,以促进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事业的发展,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并提出:"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载体,是激活创新资源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创新成果不断转化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十一五”期间,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必须要夯实。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等各类创新示范区。基本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成为所在地方和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示范效应日趋明显,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及领域专家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围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指导和推进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 杭州具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和优势条件,201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0]30号)正式同意将杭州等16个城市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3年7月杭州市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工作的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2006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高校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时代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