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越来越需要由“权威与顺从型”向“平等民主型”过渡,平等民主关系是师生和谐进步的基石。师生平等民主关系的必要性主要根源于两个前提,即“社会公民主体间关系是平等的”、“教育教学规律需要民主精神的渗入”。社会公民主体间关系决定师生之间必要载现平等的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师生之间建设民主活跃的关系气氛。  相似文献   

2.
甄长申 《科技资讯》2009,(10):218-218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主导是对主体的主导,而主体又是主导下的主体,任何一方都不容忽视。在课堂上,只有“双主”互为作用,和谐统一,完善结合,才能开展生机勃勃的教学活动。然而,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主体潜力,确是我们每个教师所面对的一个研究课题。这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仁们剖析、指正。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运用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分析目前网络教育中师生交流互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虚拟社区建设的思路和初步构想,为增进师生交往的途径和效果提出了一些看法。力求完成学生在网络教育师生交往中的“价值主体”与“事实主体”的统一,增进师生间交流互动的积极性,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么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要么就会导致“个人中心主义”极端的出现。哲学概念“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主体性教育中的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论背景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合理性,由此提出要建构主体间性下的师生交往关系,并重点从知识观方面强调如何重构师生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迅 《奇闻怪事》2009,(9):34-35
大家都知道,在银行里开个户头,就可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解燃眉之急;而在师生关系上开一个“感情帐户”,就可以大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情感,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银行帐户里储蓄的是金钱,“感情帐户”里储蓄的则是关爱。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更加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大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此为诱因,便萌生了师生换位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学术已获得广泛共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术已纳入国家制度管理范畴,在此场域的微观层面,至少存在支持体系、交流合作和师生主体间性三种对话关系向度。通过对“八个统一”要求下的思政课教学学术进行深入发掘和诠释,发现思政课教学学术具有六个“变”的特征。研究认为,高校须在组织保障上架构制度语境,改革质量与学术评价制度;在共同体平台建构学术语境,建设学术生态环境;实施建立教学学术研究联盟和大中小一体化学术共同体及创新师生交往主体间性意义生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主要关注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师生主体间性是学界把主体间性与师生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交互式平等民主融合的师生关系之描述契合和谐德育的本质应然。因此,基于师生主体间性所提供的话语体系和哲学思维,学校德育工作需转换视角、重构德育师生观,创新思维、营造和谐大德育,优化实践、创造德育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勾建新 《科技信息》2009,(11):193-193,181
首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大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环境。让学生跳出教师画好的圈子,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具体来讲,课堂活动中的黑板、讲台、学具、时间等都应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手、口、眼、耳、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活动内容,进而求得生生间和师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对中学数学课堂效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实现课堂效益的优化,教师就必须先解决好怎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本文以数学课堂为出发点,从课堂的活动设计、师生的情感沟通、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好老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出色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善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是鼓起学生自尊、自信的风帆。“尊重教育”使得师生间达到“心心相印”的心理沟通,它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8,(5):106-111
传统高校师生关系经历了从"教师中心"模式、"学生中心"模式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再到"师生双主体"模式的发展历程。基于师生交往关系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现实需要,高校"主体间性"模式的师生交往关系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探讨。然而,理想的主体间性教育理论提出以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却由于沟通手段的缺乏而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师生、师师、生生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多主体多向互动,因而教育的主体间性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一直是现代高校教育创新的难点。网络时代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的融合发展,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的界限日益模糊,共享性成为高等教育嬗变的标志性特征,也为高校主体间性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差异性与共通性融合;二是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共识性与生成性融合;三是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交互性与发展性融合。  相似文献   

14.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老师往往煞费苦心的教育招来问题学生的怨恨,师生间心灵上没有共鸣。怎么去看这些“问题”学生、如何教育他们是每个班主任所要面对的而且也是让人最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若干问题,如部分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机灌”代替“人灌”的现象,师生有效互动与学生的实质参与减少,师生情感交流与学生主体作用弱化等.这需要正确处理好整合中的三个关系即“扬”与“弃”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生自主建构的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旨在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教学规律,形成能促进师生间信息互动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成为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震川成为一所“学习型”学校,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明确告诉我们:教师已不再是滔滔不绝的讲授者,而应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活机器”,而应是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个性主体。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的是交流、互动,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笔者的一次公开课采用了很有创意的“访谈互动式”教学方式,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笔者对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如何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等问题作了些探索总结,借此探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慧辉 《科技信息》2007,(11):191-191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并在快乐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一直努力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增添活力,下面就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将学生真正放在教学主体地位,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条件,师生要进行平等式的对话和心灵交流,使学生在教师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