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基于NAT-PT的IPv4/IPv6转换网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和IPv6的发展,出现了IPv4网与IPv6网共存的局面。使用NAT-PT、SIIT技术的转换网关可以实现IPv4网节点与IPv6网节点的直接通信。该技术包括3个功能模块:IPv4到IPv6地址绑定、IPv4与IPv6协议转换和应用层协议转换;转换网关是在Linux平台的Netfilter过滤框架相关钩子点挂载转换网关功能模块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IPv6环境下匿名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匿名通信技术作为保护隐私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由于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相对固定,攻击者可以通过追查IP来破坏系统的匿名性。为了提高IPv6网络中通信的匿名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在IPv6下的P2P(peer-to-peer)匿名通信方案。该方案改进了IPv6下的地址生成算法,以及现有的基于葱头路由的匿名通信机制。通过利用IPv6地址空间大的优势,周期变换节点IP地址,避免了因IP地址标识而导致的隐私泄漏;通过葱头路由机制来保证IP地址的跨网段隐藏以及数据的加密。实验表明:2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匿名通信系统的匿名性,并且该系统的通信效率和兼容性都没有减弱。  相似文献   

3.
肖蕴恒 《科技资讯》2010,(26):24-24
本文详细介绍了IPv6路由的基本工作机制以及关键的路由技术,并提出了在IPv6的路由器中保存漫游到该路由器所在子网中的移动节点的相关信息。针对当前移动IPv6技术的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辆移动节点的路由机制和通信信息安全问题,从网联汽车的地理位置和通信安全出发,设计实现了一个融合了IPv6技术的车载通信系统,在C2C子层参考并优化了Cargeo6开源项目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单跳广播通信和多跳广播路由;在路边设施RSU中使用NAT技术实现车联网内部IPv6地址与公网地址的有效切换,同时引入IPv6中的IPsec技术来保证网联汽车通信信息的安全性.最后,在校园IPv6网络中验证了系统的通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通信系统在实际场景中可实现多跳路由,单跳最远通信距离为450m左右,实现了实际场景中低时延、高可靠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级机制的优化移动IPv6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移动IPv6节点进行远程小区移动时的性能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分级机制的优化移动IPv6模型,对面向小区移动的分级管理机制(HMIPv6)进行改进,通过引入域边缘路由器并设计自适应绑定更新策略和传递绑定匹配算法使得HMIPv6下的三角路由问题得到解决,优化了移动节点的性能·另外,模型根据移动节点的通信伙伴(CN)所处位置,提出了内部CN处理策略,进一步降低了内部CN与移动节点间的通信开销,使模型对网络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强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实验系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下一代因特网协议—IPv6的移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当今社会对设备移动性的需求,为此,IETF制定了移动IPv6标准协议以支持Internet上的移动设备。并着重论述了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细节,最后指出移动IPv6的优点及其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组播通信可以节省带宽、减少网络拥塞、避免网络资源浪费,是一种特殊的、高效的通信方式。介绍了IPv6组播通信机制,提出了基于IPv6的PIM—SN协议的实现方案,说明了IPv6组播编程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状拓扑网络 ,提出了方位地址段的思想 .可以在IPv6地址中截取 2L位赋予方位意义 ,每 2位把高位地址确定的网络按位置划分为 4 .提取节点方位地址的奇偶位得到节点的x和 y坐标 ,节点间向量可表示节点间距离和方向 .可采用先左右后上下、先上下后左右或按向量方向等规则 ,或根据下一跳最大可用带宽等路由来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移动IPv6同绑定更新、绑定确认和绑定请求密切相关,移动节点通过绑定更新同家乡代理或通信伙伴取得联系,讨论了移动节点的绑定操作,分析了支持移动特性的分组,结果表明IPv6能够更好地支持移动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因特网协议——IPv6的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当今社会对设备移动性的需求,为此,IETF制定了移动IPv6标准协议以支持Internet上的 移动设备。并着重论述了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细节,最后指出移动IPv6的优点及其今后发展的 方向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许绘香  王浩川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3):114-115,126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IPv6协议将取代IPv4协议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协议具有许多新的特性与功能,如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支持网络节点的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等。本文主要探讨了IPv6环境下地址自动配置机制,并以嵌入式IPv6为例探索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Internet工程任务组提出的层次化移动IPv6路由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路由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位于同一个MAP域内的移动结点和通信对端,当对报文传输适时性要求比较高时,该方案实现了最佳路由,减少了报文传输的延迟和网络流量.  相似文献   

13.
移动IPv6中提供了一种路由优化机制,允许通信节点向移动节点直接发送路由数据包,但移动节点必须先要向通信节点发送绑定更新.在发送绑定更新之前的返回路由可达过程中,其测试消息的发送过程将会带来一定的时延和数据流量的增加,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绑定更新机制,通过减少信令发送和引人数字签名,使其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通过名字-地址映射关系简化IPv6地址配置和网络迁移的方法.利用IPv6本地链路地址可以在邻居节点间直接通信的特性,将根设备上定义的名字-地址映射信息通过专用控制协议在全网范围内进行涟漪式传递,使得网络设备上须要配置传统128位IPv6地址的地方可以通过配置名字来替代,降低了IPv6地址配置的复杂性,同时大幅简化了网络迁移的难度.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可以极大减少IPv6地址配置和网络迁移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误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5.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IP网络正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通信的基础设施.IPv6将解决IPv4存在的地址枯竭、路由表膨胀、安全性脆弱等诸多问题.本文基于SNMP协议的开源工具(SNMP-NET),在Linux平台上构建并实现一个具有基本网络流量监测功能的管理系统.通过轮询的方式对IPv6对象节点上的MIB数据的收集,从而实现了对IPv6节点网络流量的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16.
IP安全是保证Internet网络安全的重要部分。从分析IPv4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入手,与新一代IP协议IPv6作了比较,详细分析了IPv6地址空间,地址结构,扩展,对扩展选项的支持,流标记,身份证及封装安全载荷等特点,可以看出IPv6有效地解决了IPv4面临的地址枯褐,路由效率低,缺少安全性及服务质量等问题,IPv6将进一步推动Internet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园区网双栈环境下IPv6地址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IPv4/IPv6双栈环境下如何利用园区网已有IPv4地址分配方案实现对IPv6地址的规划和快速部署.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传统的 Ipv4协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入 Ipv6协议的必要性,Ipv4向 Ipv6网络升级的可行途径。阐述了 Ipv4向Ipv6网络升级的目标,实现 Ipv4与Ipv6网络互通信的几个关键技术,并给出了新的与 IPv4兼容的 IPv6地址格式及其相关算法。解决了实现 Ipv4与 Ipv6网络的互通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讨在IPv4/IPv6双栈环境下如何利用园区网已有IPv4地址分配方案实现对IPv6地址的规划和快速部署.  相似文献   

20.
ICP/IP是Internet能够实现网络互联的基础。IP地址标识了接入Internet主机的地址编号,IP地址体系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Internet网上的信息能否准确地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节点。随着接入Internet的主机数目迅猛增加,IP地址体系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对IP地址体系结构及其新一代的IP协议即IPv6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