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俞志尧 《科学通报》1993,38(16):1485-1485
1 引言河外OH megamaser有着反常的非常强的辐射,因此广泛地引起人们的注意。观测方面人们对河外OH megamaser进行了大量的搜索,同时对于已知的单天线观测相对比较多的OH megamaser星系进行VLA-A,MERLIN和VLBI观测,例如星系IC4553。从目前的观测看来,OH megamaser云大约位于离核100—500pc之间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正好落在OH megamaser星系的窄线区薄盘上。  相似文献   

2.
张坚 《科学通报》1994,39(8):720-720
自1965年首次探测到羟基(OH)脉泽源以来,天体脉泽源的观测与研究已成为研究恒星早期活动及晚期演化的有力手段.在目前已知的各种天体脉泽源中,OH脉泽源由于分布广、辐射强,并且与恒星早期形成和晚期演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习惯上将OH脉泽源分为两类.一类产生于恒星形成区,称为星际OH脉泽源.另一类产生于晚期恒星包层,称为恒星OH脉泽源.  相似文献   

3.
刘贵龙 《科学通报》1996,41(13):1158-1160
自1958年建立Morita理论以来,Morita context被广泛应用于代数结构的研究。1986年,Cohen和Fischman对Hopf模代数建立了Morita理论,并把它用于研究Smash积。之后,Cohen,Fishchman和Montgomery等又作了发展。为了对余模建立相应的理论,Takeuchi于1977年定义了所谓的pre-equivalence date,即Morita context的对偶概念。本文的目的是对Hopf余模余代数建立Morita理论,并把它用来研究Hopf cogalois。 本文的所有讨论都在固定的域k上进行。有关Hopf代数的基本事实见文献[4,5],采用Sweedler的记法,但省略和号∑。 设C为左H-余模余代数,β:C→H(?)C,β(c)=C~(1)(?)C~(2)(已省略∑,下同)为结构映射,即(?)c∈C有  相似文献   

4.
晚型星拱星包层的多壳模型及P.Cygni型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1,2]中我们研究了晚型星拱星包层OH 1612 MHz脉塞辐射特征。我们提出了一种普适的新的观点和方法,即拱星包层的膨胀多壳模型,并利用  相似文献   

5.
冯健男  黄旭日 《科学通报》1997,42(21):2293-2295
Martin在300K从红磷淬火蒸汽中观测到磷原子簇正离子P_n~ (n≤24)的质谱峰;Huang等人利用XeCl激光束烧蚀红磷测得磷原子簇P_m(m≤35)的飞行质谱。Marco等人利用TURBOMOLE程序,在SVP基组下利用Hartree-Fock及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偶数磷原子簇的各种几何结构和相应的电子结构,但没有涉及系统研究棱柱状的几何结构。具有正n棱柱结构的电子结构通过理论计算已经得到。  相似文献   

6.
大犬座VYCMaOH1612MHz脉塞辐射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志尧 《科学通报》1983,28(12):740-740
一、引言从长基线干涉仪观测,可得一些M型超巨星脉塞源的特征速度区的分布图。例如对大犬座VYCMa,天鹅座NML Cyg OH1612 MHz脉泽辐射的长基线干涉仪的观测。对于特征速度区的分布图的解释是一个一直引人注意的问题,至今虽然提出了一些解释,但这些解释并未能令人信服。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新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长基线干涉仪观测得到的特征速度区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南极中山站紫外辐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极春季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明显增加,对极区生物圈环境与全球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1993年起,我们在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分别建立了辐射和臭氧观测系统,获得了紫外辐射和臭氧的连续观测资料.本文主要分析1993年2月~1994年12月紫外辐射和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初步讨论南极春季臭氧减少与紫外辐射和总辐射的关系.1 观测仪器观测用的采样系统是RYJ-2全自动辐射记录仪,瞬时值分辨率为1W/m~2,时累值为0.01MJ/m~2,采样速率为1min,精度为0.6%.观测项目有紫外辐射、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紫外辐射和天空辐射表均系美国EPPLEY公司生产的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传感器,紫外辐射波长为290~385nm,灵敏度为160μV/W·m~(-2),仪器运往南极观测前在中国气象局计量中心进行了标定.同期进行的紫外辐射B波段(波长为285~325nm)和臭氧观测仪器在文献[1]中已作说明.2 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以内的高红移(红移大于6)类星体为我们研究早期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探针,这也使得对高红移类星体的观测研究成为星系宇宙学前沿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高红移类星体观测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宇宙学意义,利用光学和近红外波段的观测发现早期宇宙中光度最高和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高红移类星体,以及利用亚毫米、毫米和射电波段观测对高红移类星体寄主星系所开展的研究等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科学》2006,58(6):F0004-F0004
美国科学家马瑟(J.C.Mather)和斯穆特(G.F.Smoot)因发现黑体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而获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借助1989年发射的COBE卫星,马瑟(右)和斯穆特领导的1000多人研究团队首次完成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太空观测研究,发现微波背景辐射与黑体辐射非常吻合,从而为大爆炸理论提供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绿洲和湖泊的冷岛效应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苏从先 《科学通报》1987,32(10):756-756
城市小气候特征有一种所谓“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行星边界层内的一种重要气象现象。并得到广泛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 我们于1984年夏和1985年夏在河西的野外观测实验表明,夏季晴天或少云的天气条件下由于日照辐射对不同下垫面加热的非均匀性使沙漠或戈壁等干旱地区的绿洲或湖泊相对于  相似文献   

11.
房豪杰  欧阳彬  秦艳  董文博  侯惠奇 《科学通报》2005,50(20):2195-2198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技术研究了水相中氮气饱和条件下CS_2与·OH反应的机理.瞬态吸收光谱的解析以及阳离子猝灭实验,结果表明:水相中CS_2与·OH反应生成了·CS_2OH加合物,而不是CS_2~ ;当1≤pH<5时,·CS_2OH会继续分解生成COS和·HS,而当pH>5时,·CS_2OH会与OH?反应生成CS_2O~-.同时还研究了温度对水相CS_2 ·OH~k→·CS_2OH反应的影响,得到该反应活化能为(26.9±1.0)kJ·mol~(-1).  相似文献   

12.
卫星热红外异常——临震前兆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1  
强祖基 《科学通报》1990,35(17):1324-1324
地震前出现增温异常,早已被人们所察觉,不少人曾对其进行过研究。但采用台网定点观测的方法,只能得到局限于某些地点的定时温度资料,而得不到孕震范围的大面积的温度动态演变资料。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探测地面温度,则具有资料准确、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捕捉震前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变化等优点。但目前仅见苏联有过探讨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文章。作者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对1989年10月山西大同地震等进行了实际监测和试报,初步探索了利用该手段进行临震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亚利桑那大学一个观察家小组的克里斯托弗·K·沃克等与路易斯州立密苏里大学的布鲁斯·A·威尔金一起,观察了一颗恒星在实际形成过程中的的情景.他们审查了一个很少被人研究的红外线源IRAS 1629A,它位于首先被红外天文人造卫星发现的蛇夫座洛(ρ)分子云中.研究者们是用12米射电望远镜在毫米波段进行观测的.这台射电望远镜,由国家射电天文观测台在亚利桑那州基特山上投入使用.通过研究由一硫化碳分子辐射出的两条谱线,他们就有可能确定在该天体周围的气体运动模式.直接用可见光观测上述天体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处于一个巨大的昏暗区域之中,这个区域仅能被红外线和射电辐射穿透.  相似文献   

14.
广州大气气溶胶对到达地表紫外辐射的衰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表紫外辐射(UV,295~385nm)观测、太阳光度计与辐射模式定量评估了广州大气气溶胶对UV的衰减.观测表明UV谱区340nm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值达1.19,气溶胶光学厚度AOD340nm>1.0的年均出现频率达55%,对地表340nm紫外直接辐射的年均衰减率达68%.地表紫外辐射观测与模式评估表明全年大气对UV的平均衰减达75%,干季(10,11,12,1月)的平均衰减达72%;大气气溶胶在干季对UV的平均衰减达62%.表明目前广州城市群大气气溶胶对紫外辐射的衰减十分显著,至少一半以上的紫外辐射被大气气溶胶衰减,如此大幅度的衰减对城市生态系统、物种化学循环尤其是光化学反应过程将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航天器在宇宙空间进行天文观测,可克服地球大气对天体辐射的干扰和阻挡,对天体进行“全波”观测.通过卫星姿态控制,可使卫星上的探测仪器对准太阳作空间太阳观测,或使仪器按预定方式扫描天空作大气外巡天观测.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就已利用气球、火箭获得空间太阳观测的初步成果;人造卫星上天后,利用卫星、深空探测器和“天空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光学天体测量技术观测得到的是地方铅垂线在恒星背景上的指向,它受重力场变化的影响,因而可用于垂线变化的测量和研究.这对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非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激光测距(SLR)等技术所能取代.经典光学的天体测量技术的最大缺陷是观测效率低、多数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低、需要的人力较多、有的目视观测的仪器还有观测者的误差,难以降低随机观测误差的影响.为此,我们利用CCD等相关新技术、新器件,研制成功了口镜为20 cm的数字化天顶望远镜样机(digital zenith telescope DZT-1).试观测表明,DZT-1做到高效率,每晚可观测上万个星次,这对抑制随机观测误差的影响,提高观测精度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同时DZT-1自动化程度高,甚至可通过遥控实现无人值守观测.同时因其小型化和易于移动,便于垂线偏差的流动测量,适于在地学领域及天文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南极长城站夏季热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秀骥 《科学通报》1989,34(17):1323-1323
关于南极地区近地面的热状况,美国和日本先后在东南极大陆进行过观测实验和研究。对西南极地区的情况则很少有人做过工作。1987年12月—1988年2月,我们在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开展了近地面边界层微气象观测实验。观测场地周围较平坦,前期(1月6日前)地面被积雪覆盖,后期为裸地。利用自动遥测系统,我们对地面辐射平衡各分量及气象要素梯度(0.5、2.0、10.0、20.0和320m共五层)进行了观测。本文根据这次观测实验所获资料,对长城站地区近地面的热状况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科学信息     
Physics Today《今日物理》,(1990),Vol.43,No.41.电子全息照相术:一种新的显微镜法既然可以得到相干区域发射的电子束,那么就可以在原子等级上利用自由电子的波动特性进行全息照相.2.哈勃太空望远镜天文台哈勃太空望远镜已安排在本月进入太空,使天文学家们对恒星和星系有成十倍清晰的视域,并对紫外辐射的宇宙进行前所未有的观测.3.埃德温P.哈勃和宇宙论的改革哈勃提供了河外星系存在的第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证据,他帮助我们注意到宇宙起源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日环食观测队的科学研究任务对我们地球上的各种现象来说,太阳起着极重大的作用。过去对太阳的观测只限于用光学的方法。最近,由于无线电学方面所获得的成就,特别是无线电测位技术和超高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研究太阳在射电波(无线电波)段的辐射并借此进一步了解太阳的物理情况。太阳上的射电波是从围绕着光球的太阳大气中发出的。波长愈长的射电波发出自愈高的大气层。因此,对太阳的射电观测使我们能够研究太阳大气的结构和活动过程。太阳色球层的射电辐射在厘米波段。到现在为止,对色球层的研究还很少。而此次观测则以厘米波  相似文献   

20.
天鹅座NMLcyg OH 1612MHz脉塞辐射特征速度区分布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志尧 《科学通报》1984,29(20):1281-1281
在《科学通报》1983年第12期241页中我们曾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和方法(即根据p_i~2-(v_i-v_0)~2图来划分壳层的膨胀的多壳模型)来解释M型超巨星脉塞源的特征速度区的分布图,并提出这种新的观点和方法具有普适性。本文利用这种新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天鹅座NML cyg OH 1612MHz脉塞辐射特征速度区分布图。我们所选取的NMLcyg O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