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劳动合同服务期条款的含义以及法律特征(一)服务期条款的概念”劳动关系中的服务期,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的,劳动者因享受用人单位给予的特殊待遇而应当为用人单位工作的期限”。这些特殊待遇主要包括:出资招用、出资培训和其他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2.
失业通常认为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国际劳工组织(ILO)具体描述为,“在法定的劳动年龄内具备劳动能力,但在规定时期内不具备有收入的职业(包括自营职业)并正在积极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我们更多的看到劳动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关怀下,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得到了空前提升。基于劳动关系的对合性,劳资双方间都存在着侵害对方权益的可能,用人单位固然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但优势地位并不意味着其权益不会遭到劳动者的损害。本文结合两个案例,对劳动者履职过错给人单位造成损害时的赔偿责任及其防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海燕 《奇闻怪事》2010,(9):10-11,15
当今劳动者辞职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没有对劳动关系的种类和劳动合同的主体做任何的区别,统一规定了30日的劳动合同解除的预告期限。本文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法规中关于劳动者辞职权的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我国劳动者辞职权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就业浅谈     
赵岩 《科技资讯》2006,(27):210-210
未来两年将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最快的两年,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两年,尤其是明年,中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挎达到峰傅.,也是最有可能出现高失业的时期,近几年来,尽管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仍遭遇空前的就业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林家彬不久前公开表示,中国目前有2亿左右的劳动力处于失业或隐形失业状态,城镇真实失业率估计达到10%左右,远远高于官方登记的4.2%。就业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产资料逐渐与自然劳动者分离,雇佣关系成为部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间接结合的纽带。同时,在这种关系下形成了被雇佣人(劳动者)与雇佣人(用人单位)两大利益群体。针对群体权益的维护,劳动法不断调整着保护重心,现代劳动法主要沿着倾向于相对弱势的劳动者来修正群体间的力量差异的。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是劳动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也是劳动法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劳动法上的所谓劳动,乃是劳动力所有者在与资本所有者订立用工契约让渡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前提下,按照契约约定或用工者及其代理人的管理指令所从事的具有人身隶属属性和协作分工性质的相关工作或活动,它具有劳动内容的约定性、劳动活动的内部分工性、劳动成果的分配性和劳动保护的强制性等法律特征。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平等就业权等权利.我国立法应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执行,劳动争议发生数量大量增长。利用198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立法价值取向与劳动争议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的立法价值取向与劳动争议数量显著正相关;加大对劳动者合法利益保护的力度有利于减少劳动争议数量。因此,我国应该坚持加强对劳动者合法利益保护的立法价值取向,继续完善调整劳动争议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并提高实际工资占实际GDP的比重,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9.
从短期来看,加入世贸有可能使中国劳动力需求总量减少,加大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加入世贸有助于中国国民经济尽快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GDP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同时中国企业竞争能力得到增强,中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提高,中国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将有可能得到部分解决,并使中国总体失业水平有所下降.应当从长期与短期、总量与结构等不同方面综合分析加入世贸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曹涌 《今日科技》2000,(9):36-37
社会保险是劳动者因为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劳动或失业,失去生活来源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由政府强制实施,提供给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国务院发布了1991年33号文件和1995年6号文件,要求各地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并在原则上规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政策。社会保险关系到千家万户,以杭州市为例,目前全市有90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40多万在职职工、20多万离退休职工以及5万多个体工商户办理了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1.
朱欣 《当代地方科技》2012,(19):20-20,22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这条规定,即用人单位只要在用工之日起一年之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就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是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生活中,这样单一的理解在特殊情况下会有失公平。因此,笔者认为在解释此条款时当应用过错归责原则,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责任做具体的分析,才能在公平的前提下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脑体倒挂问题”的思考/王春研“脑体倒挂”人们一般的理解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者(主要指专门从事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发明和传播的劳动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的劳动支出与经济收人出现倒挂,即脑力劳动者的经济收入跟体力劳动者相比普遍低于自己的劳动支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法》和劳动部颁布的有关规章对如何保护下岗职工权利都作了明确规定。具体来说,下岗职工有下列权利。知情权劳动部于1994年11月14日制定发布了《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明确了裁员的程序,要求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征求和听取意见,让职工知情。提前通知权对涉及哪些人员下岗或者用人单位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必须在作出决定前对日内通过劳动者本人。补偿权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具体规定是:在本单位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  相似文献   

14.
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必然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逐利本性与劳动者利益的矛盾日益紧张并呈普遍化趋势。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过程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资本无限度地扩大劳动和价值创造与劳动异化之间的悖论,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终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运用马克思的资本与劳动关系理论对发展资本与维护劳动者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地分析,探求化解资本与劳动矛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侧重保护劳动者利益与劳动法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劳动关系。文章从八个方面对我国正在讨论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就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所做的规定进行比较,说明我国劳动法规在保护劳动者利益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分红的关键在于法律保障,在于以制度的方式鼓励恒久的技术创新,在于对劳动者与资本的关系做出全新的定义,在于公开昭示劳动换股份的等价关系,从而把桌子底下遮遮掩掩的“对价”拿到桌子上面来。  相似文献   

17.
我学我活     
“失业”、“下岗”、“竞争”,这些字眼伴随着“高科技”、“互联网”、“知识经济”、“人才优势”等,仿佛同时成为这个激变时代的标志语。 许多人彷徨不知,在明天的血腥竞争或某项高科技设备的引进后,自己会不会也在下岗之列…… 但是,我们应该相信,知识社会,毕竟要以知识竞争为基础。如果我们走“继续学习”、“终生学习”之路,就能在任何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取得发展。 也就是说,只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个时代新的东两,就会有“活路”。我学我活!我活我学!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人们把企业中从事体力劳动和经营、管理性劳动的人分别称为“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并且把这两者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劳动力队伍里又不断增添着一种新的“成员”,即“机器人”。有些人风趣地把它们称为“铁领工人”。在“机器人王国”日本,“铁领工人”的优越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筑波科学城中,有个西武百货商  相似文献   

19.
胡容 《科技信息》2006,(10):271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指导和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落实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2006年7月25日,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了“十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业持续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管理服务规范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保障法比较健全。可以说目标既具体又艰巨。“十五”期间,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基…  相似文献   

20.
刘仲蓓  孙婧 《华东科技》1997,(10):12-13
一、再就业工程实施的背景 再就业工程的产生和我国现阶段矛盾突出的劳动力供需关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原有的“高就业低工资”就业原则和统分统配的就业机制作用下沉淀于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或是滞留在企业中,或是由于企业的破产和精简机构而被剥离出来,成为失业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我国城镇公开失业人数1992年为370万人,1993年为420万人,1994年为500万人,分别占当年城镇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总和的2.4%、2.6%和3%。城镇失业率呈连年上升态势,并且还未包括国有企业1000多万已下岗、半下岗和待下岗以及500多万不能正常领取工资的生活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