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中期以前,中国的含义有二:指王政与霸政时代王者及诸侯所居的都邑;二指春秋以来文明开化翟度较高的若干中原城邦.自邹衍提出"中国名日赤县神州"的大九州说命题后,中国与赤县神州二概念.因属同一关系,中国又赋有了专有名词的性质及义项.中国天下一统观念发端于老子的一元论世界现.墨家学派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的政治理念.战国中后期,秦欲称帝中国的舆论影响日深,战国混战不休的局面,终为秦的中国政治一体化进程所替代.  相似文献   

2.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Ⅰ黄,东海环流的数值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首先依据拉格朗日环流理论与黄、东海的环流牧师和几何特征建立一个黄、东海环流的动力学统一模型,并按其无因次方程的量阶分析获得其零阶和一阶模型方程。最后依此模型方程的数学、物理特征确立了流速分发解方案,从而形成完整的黄、东海拉格朗日环流数值模型。该课题组已完成较系统地对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该篇论文为系列报道之道之首篇。  相似文献   

3.
楚国是先秦时期生活于江汉之间的一个封国,在商、周时期时均独立于华夏民族之外,被中原国家视为蛮夷之邦。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他们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迥别于以中原国家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民族的文化与习俗,但由于种种需要与中原各个国家发生着频繁的交往。在交往中,深受着中原文化的影响,自觉不知觉地吸收着中原文化的元素,这也使他们逐渐融入到中原文化中。《清华简·系年》中的众多史实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特点,对研究两种文化的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建设中原文化传承创新区,弘扬中原传统文化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对现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于此可知中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关系之密切。具体而言之,中原文化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有四:一是高等人才的素质培养宝库;二是高等人才的教育动力源泉;三是高等人才的民族精神教育重镇;四是高等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之依皈。总之,开展中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弘扬本地区民族文化,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且对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产生重要影响。这正是当代大学教育迫切的任务,同时也具有向其他区域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郡县治则天下治。县城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聚集了不少非农业人口,是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化发展的节点,是大城市连接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城镇化战略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在中原城市群中以郑州、洛阳、许昌三市为顶点的三角区域里,有六个文化相同、地理位置相连的县(市)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被称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中原组团,这六个县(市)连同龙头巩义市一起,形成了中原城市群的隆起区,为郑州、洛阳、许昌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名列河南省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位作出了贡献,而这三市GDP的总和占中原城市群的57%,约为全省的三分之一,使郑、洛、许三市经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金三角。  相似文献   

6.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动力学模型,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科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岩流;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东海争端,是中日两国围绕能源安全在国际法领域展开的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争夺和较量。在东海争端中,中国主张公平原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延伸原则。自然延伸原则在适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具备坚实的国际法文本依据、地理法律事实依据、国际司法判例依据。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原则不过是一种简便的划界方法,并不具备国际法原则地位,因此,日本无权将中间线原则强加给中国。  相似文献   

8.
浅析客家服饰文化的根源性与融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作为中原衣冠士族南迁而来的一个民系,其服饰与中原服饰从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与百越诸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族群.故客家人的服饰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族服饰之特点,体现其服饰文化与中原服饰文化的根源性,同时又体现出与南方民族服饰融合之特征.  相似文献   

9.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又北二百里,日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日精卫,其鸣自叫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两段文字节选自《山海经》,记载  相似文献   

10.
学报赋     
夫学术者,聚文脉,续学统,为天地立心,为国家奠基,为民族植根,为子孙后代万世开太平也。时移势易,中国近现代大学应运而生,薪火相传,革故鼎新。国学与西学交融,科技共人文齐辉。此乃思想之宝库,精神之渊薮;文化之摇篮,文明之大纛也。泱泱乎,千古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浩浩乎,百代神州先哲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1.
李霆 《太原科技》2007,164(9):7-8
1于封闭中扬开放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地形狭长,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00%以上。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山西一直给人以封闭、不开化的形象,其实,从历史上看,山西从来就不是封闭之地。这里曾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杂居之地,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原的通道,也是中原农耕民族守土厮杀的战场,拉锯式的争夺,各自疆土的消长,获胜民族主导文化的更替,推动着民族混居地区大规模、长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预报及冬汛渔获量预报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对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气象、水文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东海带鱼补充群体发生数量预测方程和改进后的新的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方程,预测和预报结果经检验后表明有较高的精度,对东海带鱼资源的评估研究和渔政管理、渔场生产安排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是对上古玉石之路的入关终端所做的田野调研和文献综合梳理,提示"玉石之路山西道"的命题,认为自史前至先秦时代的西玉东输运动至少存在新老两条路线:水路漕运之道为距今约4000年的黄河道,以黄河两岸出土的龙山文化玉器为证;陆路运输之道即雁门关道,约3000年前始于家马和马车技术在商代进入中原之后,即穆天子西行之路线。雁门关作为西部玉料资源进入中原国家的战略要道之关口,催生出中华文明内部的文化区分标志: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定居文化——从犬戎族到犬封国、神马吉量的神话历史叙事,再到穷奇、饕餮一类妖魔化想象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中原位于中国的腹部地区,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成为古时王者的梦想。根据史籍资料记载,5000年前左右,在中原大地上先后发生了三场较大规模的部落战争。即:蚩尤逐炎帝出九隅之战、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和黄炎与蚩尤涿鹿大战。  相似文献   

15.
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实验研究黄河口水文站沉积物对黄河水磷的吸附释放过程和东海111号站位沉积物对海水磷的吸附释放过程,并模拟黄河沉积物在海水中磷的吸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底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相当迅速,无论是河泥还是海泥在24h均能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与沉积物的量和水中原有磷的浓度有关,在不同的pH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是有显著差别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为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效应抑制赤潮藻生长提供最佳方案,分别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茎、叶和花四种器官的水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四种器官的水浸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培养7 d后抑制率达90%左右;四种器官的水浸液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均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水提液浓度增加而增强;在相同水浸液浓度下,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部水浸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岭南先秦古国的研究是先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驩兜在古籍中有驩头、丹朱、驩吺等九名,实为中原丹朱部族与苗蛮驩兜部族融合后的我国文明初期的一个部族。他们受中原部族攻略,被放之“丹渊”“崇山”而南迁,历经河南丹水,湖南澧水、大庸,广西崇善等地,最后沿左江、郁水东徙,“其子居南海而祠之”,成为岭南先秦时期的较早古国。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桃花源记寓意之文,亦纪实之文也。其为寓意之文,则古今所共知,不待详论。其为纪实之文,则昔贤及近人虽颇有论者,而所言多误。故别疑新解,以成此篇。止就纪实立说,凡关於寓意者,概不涉及,以明界限。 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共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北则托庇於慕容之政权,南则侨寄於孙吴之故域。不独前燕东晋之建国中兴兴此中原之流民有关,即後来南北朝之土族亦承其系统者也。史籍所载,本末甚明。以非本篇范围,可置不论。其不能远离本土远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个盗之难。兹略举数例…  相似文献   

19.
徽州民居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同属于中原文化,有着相同的信仰对象和艺术审美情趣,他们本身在平面布局、建筑外形、结构用材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徽州文化更为内向、尚祖,徽州民居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江南民居则因为被破坏或分化而不成气候。在整个中原文化的大基调下,徽州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是现存古代民居中并不多见的。本文着重通过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艺术手法的对比,研究它们文化传统和特殊艺术风貌,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现存的古建筑遗产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与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楚文化之原生形态为苗蛮文化,先秦之楚民族为苗蛮族,楚苗蛮先民即夏商之“古苗”,苗蛮文化有着迥异于中原文化之不同文化内涵,《楚辞》中之“楚声”、“楚语”即“苗声”、“苗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