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意愿,影响政府决策;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在网上暴露,形成热点网络舆情。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问政成为我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络快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舆情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互联网管理和监控,开展互联网舆情信息的监测与分析,已经成为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可以实现针对互联网海量舆情自动实时的监测分析,有效地解决政府部门以传统的人工方式对舆情监测的实施难题。  相似文献   

3.
赖宏慧  廖华  钟娟 《科技信息》2013,(9):488-488
互联网信息瞬间万变,网络舆情包罗万象,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提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成为摆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内外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监控的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讨分析,来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政府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角度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发展现状.方法:文献研究.结论:在政府实践中,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但其管理方式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学术研究领域,网络舆情正逐步成为各领域的学术热点,然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还很有限.因此,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熟的舆情动态调节机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宋佳蔓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31-1333,1342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影响力日趋增强,构建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十分必要。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多元性、多变性、突发性、扩散性的特征,它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削弱政府公信力,影响政府决策,降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认同。要应对网络舆情危机,需要建立网络舆情危机监测预警机制,网络舆情互动机制、引导机制和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协调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管控对建立政府公信力和营造网络法治化环境意义重大.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系统动力理论,分析了无政府管控下环境事件网络舆情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演化规律,构建了一个政府管控下网媒、网民和政府的三方网络博弈场,并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3·21响水爆炸事件”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发现: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扩散主要受政府奖惩力度和动态惩罚机制的影响,政府可通过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构建科学的动态奖惩治理机制和规范网民诉求表达方式以实现对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在人人皆可自媒体的时代,突发公共事件在传播机制上发生着变化,如何有效控制网络舆论发酵、防止舆情传播、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引发出的舆论中,主流媒体在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舆情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新媒体传播因去中心化、跨区域性的特征,呈现平台管理和审查力度不足、舆论引导偏离、信息资源过剩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传播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来源虚假、舆论矛头不断转向、舆情多次反转等异常情况,需从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传播新闻的真实性、加强政府与新媒体的协同引导作用三个方面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广泛调研以往互联网舆情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之上,研发了一套互联网舆情深度分析与引导系统DeepOpinion。该系统从用户、主题、情感三个方面对互联网舆情进行分析,并通过信息检索和内容定制技术对所关注的网络舆情进行适当引导。以天涯杂谈板块为网络舆情来源、以“辱母杀人案”事件为具体案例对系统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DeepOpinion系统在互联网舆情深度分析与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建模,考虑网络舆情传播各个环节,建立了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从政府和网络媒体两个方面分析了模型。结果表明,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网络舆情提高了舆情预警的准确性;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加强舆情预防,可以缩短舆情运行周期;加强网络监管,从源头提高预警,减弱其对社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这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工作者缺乏舆论意识、盲目应对舆情问题、线上与线下不匹配等问题。基于此类问题,笔者提出健全舆情应对机制、培养工作者的舆情意识、舆情处理工作与现实相符合等措施,以期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