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血和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测定是临床诊断疾病常用的一个指标,但目前血中β_2-mG测定多采用静脉抽血法,许多病人不愿接受.我们应用手指采血法测定了84例病人样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25℃,作者用等蒸气压法测定了MgCl_2—NaCl—H_2O三元混合体系达平衡后的浓度,结果表明当α_W在0.7527—0.9026的区间内,1/m~x_1(或x_2,m=2m_1+3m_2)具有綫性关系,因此可以将McKay-Perring公式简化后计算活度系数。在总离子强度恒定为4.5,5.0,5.5,6.0的情况下,求出了Hamed规则表达式中的系数α_(12),α_(21),β_(12)和β_(21),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β_(21)的数值很小,可以略去不计。根据蒸气压加和规则的检验,以及等温等压线具有线性关系,表明在所讨论的浓度范围内离子之间没有特殊的相互作用,并且该体系服从Здановскии规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在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25例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和75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尿β_2-MG、hs CRP、IL-6、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血清BUN、SCr正常范围时其尿β_2-MG、血清hs CRP、IL-6水平均已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β_2-MG与血清hs CRP、IL-6水平呈正相关;Hb Alc水平越高的患者尿β_2-MG、血清hs CRP、IL-6升高越明显。结论不少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BUN、SCr虽然正常,但其肾功能已经下降,尿β_2-MG、血清hs CRP、IL-6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着更良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诊断符合率,对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利于临床早期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斜率法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HPMBP,HA)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铒(Ⅱ)及铥(Ⅲ)的溶剂效应,萃取平衡可表示如下: Ln~(3+)+3(HA)_0=(LnA_3)_0+3H~+ 实验测定了在两种溶剂(1、2—二氯乙烷、氯苯)中,有机相萃合物的生成常数logβ°_(300),并以Hildebrand正规溶液理论为基础求出logβ°_(300)半径经验公式: 对ErA_3:logβ°_(300)=log(1000d/M)-0.47(9.65-δ)~2+16.95 对TmA_3:logβ°_(300)=log(1000d/M)-0.47(9.73-δ)~2+17.27 式中:d、M及δ分别表示有机溶剂的密度、摩尔质量及溶解度参数,由半经验公式计算出的logβ°_(300)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TBP—HNO_3—H_2O—C_6H_6(或正己烷)的萃取平衡,孰为生成1:1和1:2两种络合物。提出用对应溶液法测定了前人工作者未能测定的有机相中未络合的硝酸分子浓度,从而求得A和β_1及β_2,并对文献中争论未决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测定了25℃KCl在水中(1mol、KCl:200mol、H_2O)的溶解热ΔHs=17.57±0.41kJ/mol。此值与文献值[4]相一致。用该仪器测定了Pr(NO_3)_3·6H_2O在水中(0.2m~0.05m)的溶解热,推出了溶解热与浓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并计算了Pr(NO_3)_3·6H_2O的标准生成热ΔH_f~0=—3078kJ/mol。  相似文献   

7.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La~(3 )、Pr~(3 )、Nd~(3 )、Sm~(3 )、Eu~(3 )、Gd~(3 )—四环素络合物的稳定常数(β_(MH_3L)、β_(MH_2L)、β_(MHL))。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三(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二水合钕(Ⅲ)萃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Nd(PMTFP)_3·2H_2O,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分子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如下:a=17.799(9)×10~(-10)m,b=12.661(6)×10~(-10)m,c=18.691(7)×10~(-10)m,β=102.71(6)~0,v=4108.8(10~(-10)m)~3,Z=4.分子中中心原子钕与八个氧原子成配位键,其中六个氧来自三个双齿配位的PMTFP-基,其余两个氧则由两个水分子所提供,八个氧原子取四方反棱柱型排列在钕的周围。  相似文献   

9.
本文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若LS估计β_(nm)(m是某固定的正整数)是β的r—平均相合估计(r≥2),那么β_n是β的r—平均相合估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钛(Ⅳ)—磺基水物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竞争体系中络合物的形成。测定了柠檬酸钛、酒石酸钛、苹果酸钛络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3.7时、钛(Ⅳ)与柠檬酸形成1:1无色络合物,其lgβ_1=9.95(±0.04),钛(Ⅳ)与酒石酸形成两种无色络合物,其组成比分别为1:1和1:2,lgβ_1=7.81(±0.03),lgβ_2=10.35在PH3.5时,钛(Ⅳ)与苹果酸形成1:1无色络合物,其lgβ_1=8.49(±0.04)并用金属指示法等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吸收法对德格藏山羊血清总蛋白(TP)进行不同季节(春、秋)测定,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总蛋白的含量有显著差异,春季测得43头,总蛋白平均值为6.64±0.22,秋季测定25头,总蛋白平均值为6.19±0.27,经“t”检验统计,差异显著(P<0.05)。又采用醋酸纤维溥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通过扫描测得春季39头的相对百分含量为:清蛋白39.13±2.95,α_1—球蛋白7.35±0.60,α_2—球蛋白15.57±1.13,β—球蛋白8.58±0.71,γ—球蛋白30.29±2.65,清球蛋白的比值(A/G)0.693±0.08。测得秋季24头的相对百分含量为:清蛋白38.72±4.38,α_1—球蛋白9.11±1.32,α_2—球蛋白18.35±1.63,β—球蛋白9.59±1.94,γ—球蛋白24.22±3.18,清球蛋白的比值0.72±0.12,经“t”检验α_1、α_2和γ三种球蛋白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α_1、α_2球蛋白秋季大于春季,而γ—球蛋白则春季大于秋季,清蛋白和β—球蛋白虽有差异但不显著,由此可见总蛋白的含量变化与α_1、α_2和γ三种球蛋白的含量有关,春季γ—球蛋白增加的量超过α_1和α_2球蛋白降低的量,这种变化可能是动物体的血清蛋白对季节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将Eu_2O_3,K_2CO_3和(NH_4)_2HPO_4混合物加热,制得γ和β相KEu(PO_3)_4的混合物.测定了产品的化学组成、IR与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并计算出其晶胞参数.首次观察到γ—KEu(PO_3)_4为单斜晶系,P2_1/c,a=1.070(3)nm,b=0.898(1)nm,c=1.272(4)nm,β=128.1(2)°,Z=4;β-KEu(PO_3)_4为单斜晶系,C2/c,a=0.775(1)nm,b=1.200(1)nm,c=1.098(1)nm,β=112.5(1)°,Z=4.  相似文献   

13.
对给定n+1维欧氏空间R~(n+1)中的m个点x_1=(x_(11),x_(12),…,x_(1n+1)), x_2=(x_(21),x_(22),…,x_(2,n+1)),…,x_m=(x_(m1),x_(m2),…,x_(mn+1)),证明了存在最优超平面β_0+β_1x_1+…+β_(n+1)x_(n+1)=0,使这组点到此超平面的加权垂直距离和Q(β)=(∑~(n+1)_(j=1)β~2_j)~(-1/2)∑~m_(i=1)w_i|β_0+∑~(n+1)_(j=1)β_jx_(ij)|=min (w_i>0,i=1,2,…,m);提出并证明了最优超平面β_0+β_1x_1+…+β_(n+1)x_(n+1)=0应满足的3个必要条件,从而给出了求最优超平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含(9~10)wt%Al和(0.1~5)wt%Ni的镍铝青铜中可能出现α+γ_2,α+β′_2和α+γ_2+β′_2三种共析组织。α+γ_2和α+β′_2两种共析组织的形貌十分相似,但α+β_2比α+γ_2更致密。在α+γ_2+β′_2共析组织中,β′_2主要集中于共析区边界,而γ_2则分布共析区内部,γ_2的晶粒度比β′_2粗大得多。在α+γ_2和α+β′_2含金中,α与γ_2(或β′_2)之间存在K—S和N—W两种位向关系,但当合金中存在α+β′_2+γ_2共析组织时,γ_2和β′_2位向一致,它们与α都成N—W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25±0.1℃,1=0.1 mol·L~(-1) 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甘氨酸,L—缬氨酸,L—丙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和DL—笨丙氨酸等α—氨基酸(缩写为α—AA,记为B配体)的酸离解常数,Zn(Ⅱ)—α—AA二元配合物和锌(Ⅱ)—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芬布芬缩写为Fen记为A配体)的稳定常数。实验发现在logβ_(102)与pK_2~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lo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logK_M和△logβ_(111)二个参数描述了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体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堆积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多种推、拉电子基团端位取代H—(CH=CH)_n—H的电子结构,并在LC-BLYP/6-31G(d)水平上计算推电子基团(—NH_2,—OH,—NHCOH,—CH_3)、拉电子基团(—F,—Cl,—C_6H_5,—C≡CH,—CN,—CHO,—NO_2)对长程共轭烯烃分子结构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的推或拉电子基团均能有效地增大共轭多烯结构的超极化率(β0/a.u.).β0从结构H—(CH=CH)_6—H中的0.6分别增大到NH_2—(CH=CH)_6—H中的4.0×103和H—(CH=CH)_6—NO_2中的5.4×103;推、拉电子基团同时连接在共轭烯烃两端时,对β0存在协同作用.其中—NH_2与—NO_2的协同作用最明显,去除单纯—NH_2和单纯—NO_2取代对β0的贡献,协同作用的Δβ=4.6×10~3 a.u..β_0从结构H—(CH=CH)_6—H中的0.6.增大到NH_2—(CH=CH)_6—NO_2中的1.4×10~4,增大了大约2.3×104倍;结构NH_2—(CH=CH)_n—NO_2的β0随着链长n的增大而增大.提出一种推、拉电子基团协同作用提高共轭分子结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尿转铁蛋白(TRF)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3种检验指标的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S C,β_2-MG和TR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据临床病理分型的Ⅱ,Ⅲ,Ⅳ型患者血清中CYSC,β_2-MG,TRF水平浓度均高于Ⅰ型,血清水平呈递增性升高.结论通过联合检测CYSC,β_2-MG,TRF有助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诊断,并且能够准确、灵敏地反映肾小球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以 TBP为萃取剂,四氯化碳为稀释剂萃取碲的溴络合物的组成为H_2TeBr_6·_4TBP。其反应为: _2H_(W)~ Te_(W)~( 4) 6Br_(W)~- _4TBP_(0)?H_2TeBr_6·_4TBP_(0)该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 硒和碲分离的主要条件为:60% TBP;NaBr浓度为5 N;酸度为0.3——0.6N。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大量硒存在下微量碲的分离和测定,用于二氧化硒中微量碲的测定,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对四川的牦牛、奶牛和水牛的血清蛋白进行分离测定,用CDS—200型计算机控光密度仪,以波长600nm扫描,并进行比较和初中分析。测得41头牦牛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白蛋白39.93±3.70、α_1—球蛋白14.43±1.29、α_2—球蛋白13.51±1.17、β—球蛋白7.49±1.35、γ—球蛋白24.66±2.70;黑白花奶牛61头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白蛋白38.38±2.62、α_1—球蛋白12.14±0.76、α_2—球蛋白11.7±0.66、β—球蛋白16.25±0.48,γ—球蛋白21.51±1.80;德昌水牛90头(其中公18头、母72头)相对百分含量为白蛋白30.76±2.85、α_1—球蛋白24.25±1.04、α_2—球蛋白11.97±0.62、β—球蛋白17.07±0.96、γ—球蛋白15.93±1.08。  相似文献   

20.
淀粉样β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二次成核机制认为Aβ聚集体可作为种子加速Aβ聚集.而Cu~(2+)与Aβ结合也会加剧Aβ聚集,因此了解Cu~(2+)诱导的Aβ种子对Aβ二次成核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不同浓度Cu~(2+)诱导的Aβ_(40)种子对Aβ_(40)聚集过程、聚集体形貌、二级结构以及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增加,Aβ_(40)种子形貌由纤维状转变为球形.并且,两种形貌的Aβ_(40)种子均可促进Aβ_(40)二次成核并形成富含β-折叠结构的纤维状聚集体.其中,纤维状种子比球形种子的促进作用更强并具有浓度依赖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形貌的种子诱导的Aβ_(40)聚集体细胞毒性具有明显差异.对比发现:球形种子诱导的Aβ_(40)聚集体比纤维状种子诱导的聚集体毒性显著加剧.本文明确了Cu~(2+)诱导产生的种子对Aβ聚集的促进作用,可为开发有效的Aβ聚集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