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之一,主要通过模仿而传播。语言是说话和传达思想的工具,是模因的载体,在语言模因的广泛复制和传播过程中,总是显示出变异现象。在发生变异的语言要素中,词语的变异是最典型和鲜明的。新的语言现象往往是基于模因变异,形成强势模因的结果。从语言文化模因的视角,来观察语言传播和变异现象,解析发生变异的依据和规律,不仅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寻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进化趋势,而且为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语言学习方法提供新的理据。  相似文献   

2.
英语截短词可反映语言的变异与变化现象。截短词本身就是语言变异的结果。如果某个截短词的生成非常成功,以至完全顶替了原来的词语,这个过程就是语言变化的一个例子。不少英语截短词仅存在于某一语言变体之中。对英语截短词的研究可以揭示语言变异与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符号。语言反映化,词语是特定化的产物。虽然使用英语的民族和使用汉语的民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面对很多共同的问题时,都有类似的感情和思雏,但是彼此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语义上的偏离。本将从词汇、语义和化背景三方面分析语义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4.
根据语法学规则,词的语法分类以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标准,相应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每一个词就有了理论上的词性划分。在日益变化发展的语言实践中,面临特定语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界定.传统语法理论已显单薄,而语义的信息指向可引入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修辞语义与语言意义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既不乏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修辞语义是具体的、个体的、临时的,而语言意义则是抽象的、全民的、稳定的;语言意义是修辞语义形成的基础,修辞语义则是具体语境和特定语体规制下语言意义的修辞化变异。  相似文献   

6.
对词进行成分分析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语义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其目的是保证概念意义能够准确地得到表述和传达。一般来说,不同词之间存在着四种语义关系-语义重叠,语义包孕,语义交叉和语义空缺。用成分分析法对词语进行对比,无论在语言教学,语言学习还是在翻译过程中都能使“近义词”以及有些“对等词”语义特征的细小差别张显出来,从而在理解与表述中避免某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超语言信息泛指话语和文字背后的信息,包括语境,背景知识,文化因素,比喻含义,信息形式,语题主题,原文类别,俚语行话,等等,超语言涉及到语用学,语义学,词汇学,修刮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历史等方面。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功能都是受到超语言信息的制约。原文的内容是由语言信息和超语言信息组成的,翻译就是分析和重组这两种信息的过程。翻译的难度是超语言信息的复杂性与广泛性造成的,因此,在释译中必须把握好超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关于动物的习俗语、成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词语在表达语言意义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语言意义对等性。两种语言中,有些词语在表达同一语义时,使用完全相同的动物名称;而有些词语在表达语义时,则使用不同的动物名称;还有些词语在表达语义时,在一种语言里借助动物名称。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则根本不用动物名称。揭示两种语言中利用动物词语表达语言意义的对等性差异,可以促进语言学习、翻译和跨文化交际,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语言利用声音,文字媒体等手段得以传播,使学习者受到刺激,作出反应,进行记忆。本文将从信息,语义网络,表达诸方面分析日语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10.
英汉空缺词汇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科技信息》2010,(6):156-156
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两者关系密切。每个人无时无处不生活在文化之中,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当中,交际者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从自身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但实际上,不同语言之中的词汇由于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常常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因此,这些具有民族文化语义的词语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往往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引起误解、冲突,甚至仇恨。  相似文献   

11.
正确把握诗歌语言主体意象词语赖以存在的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是理解诗歌意象语言深层语义的关键.从语义关系上讲,诗歌的上下文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横轴,诗歌主体意象词语的各种文化语境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纵轴.纵、横轴上的语义组合关系和语义聚合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诗歌意象语言的深层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俗语义是指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汉英词语中动物名称所表达的国俗语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王燕 《科技信息》2008,(32):320-320
本文从称谓形式、词语的不对称性、男性词语的泛化以及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提出了如何避免性别歧视语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词,有音、形、义三要素。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从上述三方面正确把握和规范运用词汇进行交际。但在具体的语言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为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和效果,读音、词形、词义往往会偏离常规(Norm)而选用特殊的表现形式,便形成了变异(Deviation)。那么,这些变异到底是怎样  相似文献   

15.
以100条中文祝福手机短信作为语料,运用杰弗里·利奇的语言变异理论分析了这类手机短信中出现的7个方面的语言变异现象。同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释了语言变异在短信交流中的可行性。旨在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变异在短信中的重要性,从而通过正确理解和恰当使用语言变异来进行更有效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个异质有序的结构系统,尽管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变异形式,但它们却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社会语言学有关语言变异的描写和解释方法论,不仅能够有效地解释语言变化的起因,而且可以描述语言变化的过程,在某种情况下,还可以预测语言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中与狗有关的词汇、习语多带褒义,或以“狗”直接指代“人”,而与之相反,在汉语中有关“狗”的词语多带贬义。这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同文化一样具有民族性,每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涵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因此我们不能只了解词语的概念意义,更要了解词语深层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心理,注意某些词汇在语义和感情色彩上的变化,否则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指称现象一直是语言哲学家、传统语义学家、语用学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语篇分析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称词语的变异也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运用心理空间理论,从人类认知和心理表征的普遍规律出发,对指称词语的变异现象,尤其是对指称词语使用中自我中心转移和语境变换等现象作了尝试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象声词是语言符号,符号是能够简单地或者方便地代替事物的事物。符号可以从形式上分为听觉、视觉、触觉等类型;从来源上分为有理和无理两种类型。有理符号便于心理联想,无理符号容易形成有序性,汉字和英文相比,有理性多于无理性。艺术符号最有有理性。象声词是词语中有理性强的词,但是不是声音本身,具有代替性,仍然是符号。  相似文献   

20.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诗歌中有八种语言变异现象,即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语义变异、语域变异、历史时代变异和方言变异。从美学功能角度来了解诗歌的语言变异,能达到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