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莎菲、丽嘉、美琳、贞贞、陆萍、黑妮、杜晚香是丁玲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 ,显示了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 ,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在争取政治经济的解放和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从空间书写的角度解析谢晋电影可以发现:空间被赋予浓重的意识形态内涵;空间焦虑成为故事和叙事进展的动力性因素;在这些电影的空间书写中,时时不离基于政治分别的伦理评判。而这些情况在谢晋电影的不同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谢晋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代表作为例,分析了不同时期谢晋电影的不同风格及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杰  陈小波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1):31-33,41
唐代是小说发展的重要转轨时期,女性形象的塑造也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前期的形象单薄,且以弱女子为主,中后期形象较丰满。其中,中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情女子,后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侠女子。造成这一嬗变的原因,既有小说这种文体自身发展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有社会生活及士人心态发生变化这一深层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5.
谢晋作为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导演,一直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如何对其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对其电影独特的价值与地位作出定位,这也是电影理论界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主流媒体中,我们所看到的批评家主要集中在50后和60后的学者中,而80后的学者还不是很多。我们知道,由于每个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其文化视阈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化阐释也就有着显著的差异。山东师范大学目前这批电影学的硕士研究生,基本上都是80后,在他们的文化视阈中,依然肯定了谢晋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地位;谢晋电影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有必要厘清谢晋模式和谢晋风格之间的差异;至于转型后的谢晋电影,则似乎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也没有再续以前的辉煌。这标明谢晋在对商业化浪潮自觉规避的同时,并没有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影再创辉煌的基本道路。  相似文献   

6.
王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6):122-123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揭露父权制的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视角,对张艺谋影片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可探寻出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的主题——呼吁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谢晋电影、对中国电影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回顾,可以对其电影创作中体现的国族想象、以家论国的主题意义,儒家文化道德理想和精神底蕴,进行深入的探寻.此外,通过对谢晋电影叙事形式和镜语系统的检察,还可以进一步认识谢晋电影在拓展和创新中国主流电影形式中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谢晋于1957年靠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电影《女篮五号》而家喻户晓。此后,这位第三代电影导演中的佼佼者开始了他的电影叙述和电影模式化的创造,一部部令人深思和感人至深的力作,掀起了一场场的谢晋电影风。然而在他的电影作品里,尤其是早期维护女权所创作的女性三部曲(即1957年的《女篮五号》;1961年的《红色娘子军》;1965年的《舞台姐妹》)和文革后的反思三部曲(即1980年的《天云山传奇》;1981年的《牧马人》;1986年的《芙蓉镇》),却是在一种道德与政治体系的相互置换模式中完成的,这一模式体现在谢晋所关注的女权形象、男性形象和对电影所构制的“家”和“国”中。  相似文献   

9.
温艳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105-108
史书上的刘禅是一个有道之君,他能任贤相良臣,被史家评为"不亦卓乎",而小说或民间中的刘禅却是一位庸主,是扶不起的阿斗。从历史形象到文学形象,刘禅形象的嬗变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作者罗贯中依据小说主题和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0.
按照现实主义精神的标准来衡量百年中国电影,无一例外都是深刻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电影。而百年中国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轮回:从自我走向社会,又从社会走向自我。百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人物谱系经历了四个年代,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如果按照代际标准来划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性,为中国电影的人物长廊奉献了很多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11.
电影自诞生起就与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小说传播的有效途径。1980年代以来,大陆女性作家的小说频频被改编成电影。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作为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形象,显得更加光彩照人,其主要历经了时代召唤下的奋斗女性到社会浪潮中的底层女性再到市场推动下的"媚俗"女性,她们的演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显现出影视界对电影艺术探索的时代轨迹,也潜隐着中国当代社会思想氛围和精神态度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60年代香港西游记题材电影的重要作品,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西游记》《铁扇公主》《盘丝洞》《女儿国》四部影片,通过原著女性形象反面色彩的强化、女性形象官能意味的含蓄性表述投射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影片主创者对于女性祸水观的承袭,并折射出当时香港电影艺术家对于《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名著的独特理解与影像诠释。这种电影创作实践,证明了古典名著的人物影像化重塑乃至整体改编只有实现艺术诉求与商业票房、忠实原著与改编创新的双向平衡,才能更好地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时期。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在文化传播媒介中的不同形象塑造和编码方式,往往真切地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民国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基准,希望通过对影像中不同的女性形象构建中,梳理出“她们”与当时社会文化之间的“自觉”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莎菲到杜晚香,丁玲塑造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从张显女性主义到女性意识逐渐淡化乃至于泯灭的嬗变过程。这是女性在进入革命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受男权化思想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电影中由于话语权的缺失,致使女性形象丧失主导地位,呈现出单调、统一的特性。为了探究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电影中的重要性,采用穆尔维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以《跳舞,女孩,跳舞》和《伯德小姐》为例,讨论了这一话题的两个维度:一是女性形象如何通过女性的成长故事成为电影叙事主体;二是女性形象之间的关系叙事如何打破父权秩序,阐释了父权社会无意识对传统电影的影响及女性主义电影如何通过叙事解构视觉愉悦。由此得出:女性形象是女性主义电影叙事的核心元素,以女性形象解构视觉愉悦,是为女性主义电影叙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古代战神形象的嬗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说明了它与中国军事文化观念发展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嬗变兰寿春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作为必然纳入文学视角的商人形象,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间对商人形象的褒贬爱憎,浸透着中国古代社会深沉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思想的内涵及其独特的价值判断。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  相似文献   

18.
警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中经久不衰的重要类型,电影中男性话语占主导地位,女性话语处于弱势地位甚至缺失。本文以近十年几部较卖座的香港警匪电影为例,运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揭示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制约,并对香港警匪电影中女性边缘化的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以文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较为详实的史料,对源远流长、积淀丰赡、至今仍尊贬沉浮的华夏女性文化观之发展嬗变进行了梳理与论证。  相似文献   

20.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到90年代末的繁荣,呈现出曲线发展的轨迹。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女性文学、政治文学与色情文学出现台湾文坛,曲线轨道的中轴是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