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蓄热式燃气加热炉由于采用换向燃烧,烟气蓄热方式,燃烧充分,余热回收率高达90%以上。故能源利用率高,烧损小,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沙景大盘卷生产线采用蓄热式步进梁加热炉,以高炉煤气作燃料,设计能力为200t/h(冷装)。由于炉体较大,加热炉采用双步进梁形式以灵活控制坯料进出,以满足后续工序需求。  相似文献   

2.
相变蓄热在工业炉余热回收利用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建明 《科技信息》2009,(34):I0083-I0083
工业炉燃烧烟气的排放余热所占燃烧热量比重较大,控制工业炉烟气余热温度过高一直都是提高工业炉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技改目标。本文介绍的蓄热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温相变蓄热复合材料,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泡沫镍与Li2CO3和Na2CO3熔融盐形成的复合蓄热材料既兼备了固体显热蓄热材料和潜热蓄热材料两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两者的不足,从而具备能快速放热和快速蓄热和蓄热量大的特性,这种蓄热材料运用到工业炉的余热回收装置中,可显著提升工业炉的余热回收能力,提高工业炉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钢坯加热理论出发,提出高炉温、高烟湿的加热炉温热制度,并用最新科技成果──蓄热式自身预热燃烧器,以实现高余热回收,从而推出一种新型连续轧钢加热炉炉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蓄热式燃烧的换向时间对燃烧室的温度波动、烟气排放温度及蓄热室的整体余热回收效率的影响,需要在较高余热回收效率之下寻求最佳换向时间.本文整理了换向时间与余热回收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一个数学关系式;通过关系式找出合理的换向时间,得到最高余温回收效率.作为验证,在某一特定的实际工况下计算理论换向时间,考虑预热温度和蓄热室空隙体积对换向时间的影响,并与小球的透热时间作比较,最终得到最佳的换向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世界各国中能源消耗主要依赖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各行各业在积极寻求新能源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节能技术的研究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具体到船舶运输业,由于燃料的利用率不超过50%,有的甚至不到30%,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提高燃料总能量利用率,以柴油机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热源并结合Kalina循环技术,设计一种用于船舶烟气余热回收的Kalina循环动力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系统的性能做了优化设计,将Kalina动力循环系统与蒸馏系统耦合组成新的一级蒸馏Kalina动力循环系统,以便提高余热回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华南地区某大型造纸企业挖掘热力系统节能潜力,实施烟气余热回收和冷凝水回收等余热利用节能改造工程,并分析了该综合余热节能改造方案的工艺技术及技术经济性,通过分析,该综合节能项目节能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可观,阐述了该节能改造项目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钢铁企业基于能耗指标分解模型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钢铁厂能耗指标分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对钢铁厂的主工序吨钢能耗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评价国内某钢铁厂2009年和2012年的能耗水平,构建了先进工序能耗、近期可行及远期可能余热回收情景,其中近期可行余热回收情景只涉及烧结烟气、热轧烟气和冷轧高温烟气的余热回收,远期可能余热回收情景则包括各工序排放的高温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余热回收.通过对各情景的比较,得出节能效果最好的是先进工序能耗情景,近期可行余热回收节能效果并不显著,远期可能余热回收可较大幅降低能耗,最后提出了应用先进电炉预热技术、发展高温固体余热回收技术及提高轧钢工序余热回收等进一步节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容量火力发电厂660MW级燃煤锅炉增设烟气余热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方案,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和增加的投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引风机出口汇合烟道前装设烟气余热换热器,回收的热量加热凝结水,进入回热系统,可提高全厂热效率0.16%,机组发电标煤耗率降低1.0g/k Wh,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能源价格日益高涨,空气污染日渐严重,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讨论了余热回收利用的难点及解决方法,介绍了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式,探讨了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经济效益估算及节能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协同处理好燃气锅炉的烟气冷凝余热回收与低氮排放问题,提出喷淋塔式烟气冷凝余热回收与低氮排放协同处理技术方式,并搭建了该协同处理技术的实验台.该方式将烟气冷凝余热回收段和助燃空气加湿段进行集成设计.实验研究了热网回水温度、喷淋水流量、空气加湿段液气比和助燃空气含湿量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助燃空气含湿量是影响烟气冷凝余热回收与低氮排放协同处理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维持热网回水温度为45.0℃,喷淋水流量为0.83 m3/h工况时,该系统的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可达12.2%,热网余热利用效率为6.9%;排放烟气的氮氧化物浓度可降至50.0 mg/m3,氮氧化物减排效率为61.4%.该喷淋塔式烟气冷凝余热回收与低氮排放协同处理技术方式不仅可以高效回收烟气冷凝余热,还可以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具有很大的节能、环保与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回热型吸附式空调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回热型吸附式空调样机上开展的大量实验,研究了有关时间因素(如回热时间,回质时间,半周期时间等)对样机性能制冷系数COP和单位质量制冷功率SCP的影响,分析了SCP的瞬态特性,实际循环p-T图的特点,从而探索回热型吸附式空调的动态特性,为进一步改进其性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内温排水余热利用形式单一、总体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对中国核电站温排水余热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阐述了生态工程及生态设计的概念、相关原理及温排水余热综合利用工程与生态设计的结合点,得出温排水余热利用生态设计的最终成果形式是一种以利用温排水余热为主要目的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同时也是以核电厂及“优选利用途径”为核心的行业类生态(工业)园的结论.结合生态工程理论及生态设计的理念,根据中国北方某典型电厂的厂址环境特征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环境规划和工业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初步选定相应的“优选利用途径”为“海水淡化(RO(反渗透膜)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典型厂址余热综合利用方案的生态设计及方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计算了CH3OH的理论燃烧温度,喷火圈燃烧器的最大可用能,热效率和热负荷。介绍了喷火圈燃烧器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思路和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余热驱动的回顾吸附式空调能有效利用工业余热并且无环境公害的问题,研究该空调样机性能随工作参数的变化规律,可指标优化运行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基于已建立的实用三热源模型,通过大量实验,分析了余热驱动的回热型吸附式空调样机冷媒水进出口温度和蒸发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定义了样机实验性能指标,研究表明,样机性能随热源温度和供风温度的变化与模型预测的规律比较吻合,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余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必将对我国能源结构的改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具有结构简单、适用热源温度范围广、余热回收效率高等优点,ORC发电技术已成为余热回收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针对低温余热ORC发电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工质研究,完成了发电目标为20 kW、以向心透平为膨胀机的低温余热ORC发电系统试验平台的设计,并完成了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的设计.20 kW (小功率)向心透平的设计,扩大了低温余热ORC发电系统的应用范围,促进了余热资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加热炉采用的蜂窝蓄热体出现的破损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蓄热烧嘴内部气体流动状况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蓄热和放热过程中烧嘴内部存在明显的速度偏心现象,该问题是导致蓄热效率下降和蓄热体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闫书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3):2935-2940,2944
为了解高温空气燃烧机理,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对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后进行蓄热式燃烧器内等温射流流场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入口高速射流是产生回流卷吸和实现高温空气燃烧的主要因素,可采用一次燃料消耗空气中大部分氧气实现低氧燃烧来降低NOx产量,二次燃料入口距离与空气入口存在最优距离且其入射角度不宜过大,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可靠性。研究成果对蓄热式燃烧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也为热态射流流场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威  李元希 《科技资讯》2014,(7):85+87-85,87
对一种新型的铝制沐浴水热回收器进行初步设计。该沐浴水热回收器具有成本低,回收效率高等优点。介绍其工作原理,并以某三口之家为例,计算该热回收器的节能效益。结合沐浴水余热使用情况不合理的现状,讨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低压省煤器,可回收锅炉烟气的余热,加热给水回热加热系统中的主凝结水,提高锅炉给水温度。低压省煤器连接方式有多种,针对霍林河电厂1#机组设计了6种连接方式,并利用等效热降原理对这6种连接方式进行了热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低压省煤器与6#低加并联连接的方式节能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侯学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644-764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钻井常用柴油机Z12V190耗油量大、热效率低、大部分热量以废气余热形势随废气排到大气中、能源浪费较大等问题,分析柴油机燃烧反应与废气成分,分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废气排量计算模型和废气余热量计算模型;并举例计算。分析发现:Z12V190柴油机废气排量较大,废气排量随废气含氧量增加急剧增加;废气余热量随废气排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废气余热量较大,具有较好的经济开发前景,结合当前存在的利用柴油机废气余热热管锅炉、热力发电、热能储藏等实际应用,为钻井用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