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础提离、滑移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布参数法对土-单自由度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基础提离、滑移对其地震反应影响作了较详尽的探讨.此外,对基础提离与滑移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布参数法对土-单自由度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基础提离,滑移对其地震反应影响作了较详尽的探讨。此外,对基础提离与滑移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集中参数法分析上——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中基础提离、滑移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假定地基土为弹性半空间体,上介质均匀、线性且各向同性,采用winkler基础模式;土与结构间的滑移遵从库仑破坏准则。作为实例,在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对一结构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竖向地面运动对结构地震反应有较大影响;基础滑移可减少结构地震反应,起到了隔震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础提高,滑移对多层房屋地震反应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布参数法对基础提高、滑移对一地基土-多层房屋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作了实详细的分析,此外、对基础提高与滑移之间的相互影响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 Nomarski棱镜微差干涉法和有限元方法分别测量和计算了黄铜金属材料 I型裂纹尖端的离面变形场 ,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黄铜材料宏观、细观离面变形的特征。宏观离面变形主要集中发生在裂纹尖端 1 mm2 范围内 ,最大离面变形发生在裂纹尖端。细观离面变形与滑移带、细观组织及细观结构密切相关。晶粒内部的变形导致滑移带出现 ,在滑移带上离面变形有突变。在相邻晶粒之间 ,离面变形连续与否取决于晶粒细观结构的差别。离面变形可以越过晶粒向前传递。实验还发现 ,在宏观剪切带上离面变形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用Nomarski棱镜微差干涉法和有限元方法分别测量和计算了黄铜金属材料I型裂纹尖端的离面变形场,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黄铜材料宏观、细观离面变形的特征。宏观离面变形主要集中发生在裂纹尖端1mm^2范围内,最大离面变形发生在裂纹尖端。细观离面变形与滑移带、细观组织及细观结构密切相关。晶粒内部的变形导致滑移带出现,在滑移带上离面变形有突变。在相邻晶粒之间,离面变形连续与否取决了晶粒细观结构的差别。离面变形可以越过晶粒向前传递。实验还发现,在宏观剪切带上离面变形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滑移隔震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滑移隔震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并对滑移装置和限位消能元件作了简析,介绍了我国滑移隔震的应用情况及隔震构造.根据滑移隔震特点,提出了建筑滑移隔震设防目标和设计原则,指出了有关问题,并对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装备于列车车辆的电磁钢轨探伤装置的设计难点,特别是如何抑制由车辆运行波动导致的传感器提离波动,应用电涡流测距技术设计了提离补偿方法,探伤时电涡流测距线圈动态输出提离距离的变化,由提离距离计算探伤线圈输出值的动态补偿系数,动态修正探伤输出值. 对电涡流测距补偿线圈进行了电磁场有限元仿真及提离补偿的实验室测试. 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提离补偿方法可使电磁探伤线圈的输出波形在有无提离波动的情况下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抑制涡流检测的提离效应对缺陷信号的干扰,在分析提离效应对探头线圈电压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参考电压相量法的提离效应抑制电路,并采用移相和幅值放大电路以实现相位和幅值的解耦调整,使相位和幅值的调整相互独立,从而提高参考点的调整效率,并设计试块对该提离效应抑制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离效应经过参考电压相量法抑制后,缺陷信号幅值可达到提离信号的20倍,可忽略提离效应对缺陷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作者提出的考虑了罐底板柔性及地基弹性作用的动力提离分析模型,对地震作用下储液罐的动力提离效应进行了探讨。对比电算结果表明,不能作出考虑了提离比不考虑提离动力响应就会肯定增大或肯定减小的简单结论;动力提离效应则与罐本身的动力特性、地震波的频谱特性以及地基的弹性大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固安凹陷的重力滑动构造是在大兴缓倾角正断层上盘岩层的边沉积、边旋转、边滑移和边翘起过程中,因滑移较远、抬升较高、倾斜较大的岩层重力失稳而侧向滑脱造成的。在同一凹陷中,断层的旋转、滑移运动,生、储、盖层的沉积作用和重力侧向滑动作用同步发生。彼此既相互影响,又互相补偿,以其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圈闭,有利于油气的富集,它应是石油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对这一构造的动力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带有耗能器的基底滑动结构隔震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带有基底滑动隔震系统及耗能器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种情况下的数学模型,推导了有关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研究了一座四层建筑物在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层间剪力响应等,考虑了不同摩擦系数、不同加速度峰值及附加耗能器不同参数时对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并与相应的线生结构进行了比较,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构隔震和耗能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础隔震时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和层间地震剪力分布与基础固定时的分布不同,结构最大剪力有上移的现象,文中提出用水平地震作分布系数ζ来描述这种情况,并作为一种对隔震结构层间地震剪力分布的简化计算方法,还分别研究了基础滑动摩擦隔震和钢板-橡胶胶叠层垫块隔震两种方法的不同隔震参数对上部结构层间地震剪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摩擦力可控的滑移隔震结构半主动控制方案.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和阻尼,采用一阶微分方程模拟时滞的影响,与结构的振动微分方程一起作为整个系统的状态方程,使用瞬态最优控制算法计算基底摩擦力的大小,通过计算实例对这种摩擦力可控的滑移隔震半主动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消极的滑移隔震结构,当基底摩擦力较小时,其上部结构的最大加速度响应值虽然小,但基底最大滑移量很大;当基底摩擦力较大时,滑移量和残余位移虽然可以减小,但上部加速度反应却很大.通过半主动控制后,不但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而且能有效地减小基底的最大滑移量及残余位移.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对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联轴器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得到了其内球部分许多可视化的数据结果及运动规律,为此种联轴器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隆升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早弱晚强"的构造活动特征;相对于构造圈闭而言,隆升I阶段更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岩性圈闭发育早而且多期次发育;3期原油充注分别对应于隆升I期的B阶段(E_3~2)、II期的C(N_2~1)阶段和E阶段(N_2~3),配合沸腾包裹体群的发现,说明该区油气成藏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隆升所产生的远程构造应力。高压系统内的烃源岩进行"突发式"排烃,经开启的断裂向常压系统内运移和聚集。青藏高原隆升晚期强烈构造活动是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主要成因,可以判断在这种"自我封闭"的高原咸化湖盆内岩性油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断裂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指数摩擦力模型,利用预估校正的数值积分方法计算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地面谐振运动下结构的加速度传递率及基底滑移率随频率比的变化规律,并发现滑移隔振结构的振动有振幅跳跃,基底爬行等非线性动力特征。将地震地面运动模拟成非平衡随机过程,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得到地面运动离散小波系数的统计值,并以此作为输入,使用等价线性方法获得了滑移隔震结构在非平衡地震作用下的均方滑动位移和速度反应。最后,给出了这种结构的最大滑动位移响应随滑移面摩擦系数的变化曲线,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