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什么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这是文章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古往今来的文章学家对此作过多种多样的解释。程福宁先生在《文章学基础》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说法。他认为,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有四个:思想,语言,交际、体式。並且以下面图式来表示四要素及其关系: 从图式可知,程先生把交际纳入了文章的基本要素,如同思想、语言一样。为什么要把交际纳入文章的基本要素呢?把程先生在《文章学基础》一书中陈述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文章是为交际服务的,所以,交际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他说:“文章和语言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社会交际,都是为别人存在而因此也为我存在的,只不过是文  相似文献   

2.
宫震 《科技信息》2012,(7):333-333
产生于蒙古族统治之下的文学样式——元杂剧,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蒙古族文化习俗的一定影响,如称妻子为“大嫂”就是受其“收继婚”习俗影响而体现在杂剧的创作当中的。对于这一点,中山大学的康保成先生曾做过阐述,不过对于他的某些观点,笔者不敢完全赞同.故而在康先生的基础之上对此问题再做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联词不说既有动词义也有关联义;从外部特征看,不说句分为五种形式,用于前分句的末尾时意义完全虚化。不说句内部有选择、递进、让步等语义关系,外部有因果关系;具有侧重与强调、收束与过渡、比较与衬托、陈述与评价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清议”与汉末党锢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党镏事件并非是“清议”产生的唯一重要原因。除“清议”之外,东汉还有围绕经学展开的“论难”存在。“论难”不同于“清议”。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前者与后者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同时,“论难”、“清议”共同反映着一种议论、辩论风气——“谈论”。“论难”、“清议”是“谈论”风气在东汉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钟嵘提出的“品第”批评方法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要对作家作品进行品第高下的划分 ,但这种品第高下的划分绝不像有的研究者所说的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行为 ,而是受其总体的“品评”批评方法体系的内在制约和影响 ,并且有着自己明确的批评标准和批评尺度。应该对“品第”法这一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认真的清理和总结 ,并将其整合到当今的文学理论批评中来。  相似文献   

6.
张安祖先生《〈唐国史补〉“元和之风尚怪”说考论》一文中对“元和体”界定有误。张文认为“元和体”应包括元白讽喻诗。对于元稹未将讽喻诗归入“元和体”,张安祖先生解释为:“元和体”当时并非关名,元稹对其讽喻诗格外珍重,出于自我保护心理,故将讽喻诗排除在“元和体”之外。经过考察,这一解释并不能成立,故“元和体”之界定应依元稹之说。  相似文献   

7.
秋瑾死前没有供词是秋瑾冤案的一个焦点。时过百年,马自毅先生却认为秋瑾留有供词。通过考察史料,马自毅先生的四点理由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福期特提出的“‘形状’二分法”,对于研究小说人物的形态体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作为一个复杂结构的简化形式,其类聚群分的结果却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这种比喻性命题的认同至多只能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而无法在严密的理性思辩的参与下把它同小说社会纷繁复杂的现状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向联系起来。马振芳先生对于“二分法”所作的不适当的修正与补充,则使原本没有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和游戏化了。可见,单纯采用以现象分析现象、以规则代替规律的方法来划分小说人物形态的类型,是这一研究领城至今未能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拙作是对《反思启蒙:中国呼唤"逻先生"》一文中"中国传统无逻辑"、中国儒家经典中存在"大量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的"反逻辑传统"、"中国无科学"等观点的反驳。以近代西方关于"逻辑"、"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古代中国是不公正的。近代科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方法的差异,直接原因是望远镜、显微镜等一系列观察工具的发明,由此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奥秘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郝兆矩先生《增订刘伯温年谱》在“白沙”、“水口”地名的考证上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从而导致刘基“武夷山之游”整条路线考证的失误。本文亦从地名考证入手,试图复原刘基“武夷山之游”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11.
仲星祥先生在朱寨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1987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对“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提出否定意见,其理由有五条。我认为,这些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热力学开放体系不可能是绝热体系,开放相不可能是绝“热”相,半透膜必然是透热膜,化学平衡只可能在等温下建立,绝对熵与规定熵根本不同,不能无条件替代,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所谓“渗透温概念”的不存在,并作了热力学的反证。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有许多别称词和借代词,本文以“须眉”和“裙钗”为例,分析了别称词与借代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哲学思维根本不同于实证思维。否定之否定是否具备辩证唯物论品格,无法且不应当用实证思维来分析,只应用哲学思维来探究。在哲学思维的视野内,事物发展无不是由矛盾潜在、经矛盾展开、到矛盾解决所构成的后者否定前者的支持。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作为开放的系统,其动力在于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其肯定阶段毫无神秘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论品格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15.
作者就“否定‘月亮诗’的寓意,否定高、鲁‘爱情纠纷说’”等问题向董大中先生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月亮诗’影射许广平、鲁迅恋爱事是极为明显的,高鲁爱情纠纷是一个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在孙淼先生著的《夏商史稿》(1987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将妾在商代的社会地位,归结为俘虏和罪奴。与其他奴隶不同的地方,乃“床上奴隶”而已。中国历史博物馆编的《中国古代史参考图录》(1989年4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也将妾列为奴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以生产力为基础来研究社会的运行作为一条主线,那么我们往往会忽视另外一条主线,这条主线认为社会运行的基础是消费。甚至这一主线的历史伴随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今天,后现代社会常常被等同于消费社会,消费进而占据了社会运行的主导和基础性地位。这时我们反观历史会发现: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不是横空出世的,它只是现代甚至前现代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这期话题是一个厚重的历史“命题”。我们试图通过回溯中东欧国家历史发展脉络,勾勒一个中东欧回归欧洲的历史轨迹。欧洲联盟在欧洲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感谢陈乐民先生,在他身上,我们再一次感悟到“厚积薄发”的内涵。感谢朱晓中先生,新年钟声敲响时,他还在为我们的文章深思苦想。———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9.
张眺,即叶林、耶林。山东潍县(现山东省潍坊市)人。1930─1932年为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人之一。本文作者系张眺之子,在调查和考释后,认为“歌特”为张眺的化名,不是张闻天的化名。  相似文献   

20.
刘梦溪先生的《红楼梦新论》是在红学界很有影响的一部著作,颇为红学界专家所重视。特别是其中有些篇章,曾被有的红学家誉为“力作”,“力避了过去那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尽量做到了“科学”、“公正”地评价问题,云云。通读全书特别是这些篇章以后,笔者深感作者在治史、考证、思想和艺术的分析以及对新旧红学的评价上确实不乏新意,受益匪浅。然而,也正是在这些问题上,笔者还心存一些疑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