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建安文人山水园林之游与园林山水赏会,刺激了建安文人山水审美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建安文人已经进入了初期山水诗创作的进程。同时,进一步关注山水景物,描写山水景物,积累了艺术描写的经验,也表现了建安文人的山水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兴寄是传统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东晋中后期之后诗歌中山水描写不断增多,兴寄艺术也出现新的发展。首先是兴寄的内涵,由情感的寄托拓展到山水审美与哲理的体悟;其次则是对作为取兴之象的山水景物的刻画不断深入,逐渐实现了兴寄与体物写景的结合。山水之兴促进兴寄艺术重要的发展,对传统山水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钱包》是高晓声创作的第一篇象征性小说,充满了象征的色彩和人生哲理的闪光。同时,细腻的心理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景物描写、真切的环境渲染叉使《钱包》成为一部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钱包》将现实性与象征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对现实主义的进一步丰富与开拓,堪称高晓声作品中的一部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4.
斯特林堡的长篇小说《红房子》和贝尼迪克松的短篇小说《一个现实主义者》是北欧"现代突破"文学运动的先驱性作品。本文通过比较并分析两部作品中刻画作家形象时运用的人物、景物和对话的描写,试图阐述这次文学运动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历来为研究者所称道,透过其颇具感性特征的景物描写,从沈从文散文语言的张力、口语化短句的运用、"用各种官能"来写景三个方面来考察其景物描写的独特性,可以发现沈从文散文景物描写"人与自然契合"的多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6.
从西汉到南朝刘宋年间山水赋存在一个从虚构走向写实的发展特征,晋宋之际的赋作中,这个特征尤为明显,谢灵运的《山居赋》是其中的代表。谢灵运一方面运用汉大赋的传统手法,对始宁别墅的种种景观进行铺写;另一方面又多用雕绘修饰的手法描写景物,使其中山水景物的描写更加真实可信。此外,他的一些山水诗可与此赋对赏。从虚构向写实的转变与文人辞赋观的改变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山水赋的自身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过:“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是寥寥无几的”。莱蒙托夫笔下的自然景物,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中都很有特色。对他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写研究得较多,而对他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却研究得较少。我想,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给人物提供活动的环境;而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却是为了把自然景物境界作为诗的艺术境界创造性地再现出来。它们各自的目的任务不同,创造的手法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他的抒情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诗歌和绘画是相互影响的姐妹艺术。元代,文人画成熟了,它对山水小令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人画的取材使小令以描写江南的景色为主;文人画的审美倾向使小令追求简逸、空灵之美;文人画的布局使小令更重视景物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第一部史传文学的杰作——《左传》,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叙述典型事件,注重矛盾冲突,留意细节描写,突出心理活动和记载富有个性的语言几个方面具体地论述了《左传》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成就,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被贬后的山水游记中所描写的景物与他自身命运有一定相通性,景物寄托了他内心的压抑感、沉重感、荒废感和被弃感。所以,无论是文中散发出的色彩,还是印在读者心中的心理色彩,都被染上了幽冷浓重的青色。  相似文献   

11.
庾阐是东晋时期文学家,一生著述颇富,众体皆擅。其中庾阐的山水诗刻画山川景物较细致,也兼写人物活动,与当时盛行的玄言诗内容不同。庾阐和同时代及以前偶作山水诗的作家有明显不同:在创作数量上以及作品的描写精细上要胜过一筹,故庾阐称得上山水诗重要的先驱作家。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两宋山水画的特点,指出在空间布局的处理上以“全景式”构图去表现画面的疏朗气氛和雄浑博大的神韵,以小显大的“边角式”构图形成南宋简阔空灵的审美特征。表现手法以皴法的运用为主,在李成、范宽、马远、夏圭等人的继承与发展之下,使皴法走向成熟,,更准确地表现山川的质感特色。两宋山水画对自然景物观察得细致入微,加上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达到情景的和谐交融,使得作品既有生机,又能把握山水的精神和特质。  相似文献   

13.
试论风景名胜区的本质任务及其遗产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风景名胜区的本质任务,寻找解决风景名胜区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方法资料调研与分析类比、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辨析了风景名胜区的涵义是风景资源集中的地域、风景资源的稀缺性、脆弱性及多种复合价值,使风景名胜区具有“突出的、普通的价值”,从而具有人类遗产属性。结论应将风景名胜区保护纳入遗产保护体系中来,并遵照遗产保护的基本准则,才能从根本上有效保护风景资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文化艺术载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并存着.西方风景油画强调客观而忠实地再现自然,中国山水画追求意象造型,更注重画家主观精神与情感的表达.传统山水画写意、传神的创作理念,计白当黑、追求意境的构图方式,注重笔墨、以线造型和皴擦结合的造型特点,随类赋彩、以墨代色的赋色方法都给了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以鲜活的启示.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为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延安市园林彩叶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叶植物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园林绿化和盆栽观赏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景观植物。本文通过对延安市的园林彩叶植物进行调查,共收集了68种彩叶植物,其中乔木16种,灌木16种,草本35种及藤本1种,并将其按观赏季节分为秋色叶类、春色叶类以及常色叶类,按叶色性状分为单色类,双色类,斑叶及花叶类,镶边类以及彩脉类。同时阐述了其观赏特性以及应用配置情况,为延安市彩叶植物的引种、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内容丰富却较为零散的传统园林种植设计,从配置原则和种植设计2方面对“情景交融”的造景理法进行研究探讨.认为植物造景是营造园林自然空间的重要手段,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和社会文化观.为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艺术精粹,探索当代园林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既能够创造出优美的环境,同时又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突出植物的可塑性,增加生态美感是植物造景的关键。但由于人们缺乏对植物生态习性的认识,使得我们在景观植物造景时没能遵循其植物自身生长的特点来合理的安排和配置,致使在植物造景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不正确的配置方式。但只要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城市绿化增光添彩,也为人们创建出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台湾女作家简帧的《夏之绝句》,立意新颖、构思精妙,寓人生意味于绝妙的描绘之中,融抒情、议论、描写为一体,汇比喻、拟人、借移、对仗为一文。意蕴丰富、如诗如画,堪称抒情之绝唱、绘景之上作。  相似文献   

19.
赤水-习水丹霞景观美学价值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赤水-习水丹霞是世界最大的川黔渝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研究其美学价值,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旅游区的景观开发非常必要。赤水-习水丹霞以"丹山、碧水、竹海、飞瀑、美酒河"为主要景致,丹霞形态发育典型,造型奇特;"丹山"与"碧水、翠林"色彩明艳和清新;山、水、林的组合非常完美。通过中国及全球其他丹霞地貌的美学对比,认为赤水-习水丹霞的美学特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