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密度是影响林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林生长的影响,进而为其间伐密度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中等立地两种不同密度调控的米老排中龄林为对象,按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的条件选取了28株标准木(每林分各14株),基于2 m区分段的中央断面积树干解析法和双侧t检验的统计分析法,对不同调控密度下米老排林分的平均木、优势木和林分蓄积等生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米老排径向生长的缓慢期在第1~2年,速生期在第3~10年,衰减期在第14年后。树高的早期速生特性明显,连年生长量呈多峰状,速生期主要在第2~6年。平均木与优势木材积生长的缓慢期均在前6年,从第8年起均进入速生期; 密度对平均木材积连年生长与林分数量成熟时间的影响显著,哨平试验林(在第12年经过生长伐1次,伐后林分最终密度为1 200株/hm2)数量成熟在第24年,而青山试验林(分别在第12年、第17年、第25年经过3次生长伐后,林分最终密度为520株/hm2)直至第34年仍未达到数量成熟。中弱度间伐(株数间伐强度<30%)对中龄林蓄积总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短期有一定影响; 强度间伐(株数间伐强度>30%)对中龄林蓄积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影响显著(P<0.05)。在第14年后,米老排树种的实验形数趋于稳定。【结论】林分密度调控在520~1 200 株/hm2的范围内,密度调控措施对米老排平均木的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对林分树高和平均实验形数的影响不显著,对优势木的胸径与材积的短期生长影响显著(P<0.05),对其长期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对减小林分径阶分化及提高大径木比例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胸径(D)生长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进行模拟。【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与江山娇林场10块固定样地复测数据,建立了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与树木距离无关的长白落叶松单木胸径5年生长量预估模型,量化了抚育间伐对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长白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模型为基于样地效应的单水平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等统计指标和似然比检验对模型进行比较和筛选,并采用独立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当地位指数一定且林分年龄较小时,抚育间伐强度越大,林木直径生长量越大; 当林分年龄较大时,抚育间伐对林木直径生长影响不明显。同一林分中,林木直径生长量随林木径阶增大呈增大趋势。长白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模型中显著自变量为:林木前期胸径的二次方(D2)、胸径的自然对数(ln D)、林分中大于对象木的所有林木断面积之和(B)、地位指数(I)、抚育间伐年龄(Ti)和间伐强度(Pi)。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的AIC、BIC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一般线性模型。独立样本数据检验最优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一般线性模型的拟合效率分别为0.678 和0.624。【结论】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落叶松直径生长的最优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优于一般线性模型。模型能够较好地量化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角规测树生长理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系统地提出了复测角规固定样点计算林分材积和断面积生长量新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利用样地保留木的胸高断面积生长率,实现对林分生长量的估计。在此基础上应用七板林场前4期固定角规样地样本数据对该理论方法进行验证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体系不仅完善了传统方法,而且克服了传统方法中测定林分断面积、蓄积零增长及跳跃等现象;同时证明了固定保留木胸径生长反映角规样点断面积生长的理论式是无偏的。该方法与以角规张角度化或变角规系数估计林分断面积生长在理论上具有一致性,并由此可形成一个完整的角规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临时祥地中优势木高生长与龄组关系的研究,综合不同林分中空间因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提取出日本落叶松林中的空间信息:海拔、坡向、坡度、林分密度、土层厚度、坡位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0%,20%,30%,40%和50%)间伐后,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润楠(Machilus pingii)3个乡土阔叶树种,每种强度设3次重复,每个套种树种密度均为120株/hm^2,2013年8月对所有样地(共15个,每个样地面积为600m^2)的马尾松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和树高等。【结果】间伐处理8年后,不同间伐处理间林分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P〈0.001,树高:P=0.001,蓄积量:P=0.008);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促进了3个套种树种幼树的生长,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米老排在50%间伐林分下生长最优,而红锥和润楠以40%间伐林分较优,前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后者。间伐显著的提高了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林木株数,与对照处理(100±25株/hm^2)相比,20%,30%,40%和50%间伐林分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2倍、11.22倍、11.06倍和13.78倍;间伐显著提高了自然更新林木的树高生长,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从人工林木材生产、套种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情况分析,采用30%或40%的间伐强度和套种优质乡土阔叶树是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3 a生木荚红豆树人工林的生物量、生产力与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未经疏伐的33 a生木荚红豆树人工林保存密度、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量分别为1 117株·hm-2、18.37 m、17.15 cm和229.48 m3·hm-2;林分生物量和乔木层生物量则...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文献报道,斜纹理多发生在过熟林木中,幼林内不甚普遍。我们在滇东南削皮调查4108株云南松的木纹理,发现幼林普遍扭转,林分平均扭转度大,过熟林中扭转木少,林分平均扭转度小。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有些轻度扭转木在生长过程中随茎干增粗而逐渐变直,二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扭转度大的个体被淘汰得多。  相似文献   

8.
闽北天然闽粤栲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及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闽北天然闽粤栲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群的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606,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林分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494,各树种大小分化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闽粤栲、酸枣、拟赤杨、重阳木、麻栎、榕叶冬青及白花泡桐在胸径上具有优势,鹿角栲、皱叶荚蓬、天仙果及石楠处于劣势;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40,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较大,已形成由不同树种组成的呈较高混交状态的复杂群落.该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与其所处生境、演替阶段、干扰和各树种生长状况、生物学特性、林分地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公益林林冠下套种阔叶树后林分生态功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马尾松公益林中进行间伐套种闽楠、细柄阿丁枫、木荷等阔叶树的林相改造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马尾松公益林间伐套种不同阔叶树后的林分生态功能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间伐套种的培育改造能够显著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各种套种阔叶树的林分生态功能均显著好于马尾松纯林,各处理林分生态功能从大到小分别为处理2处理6处理3处理7处理4处理5处理1处理8.马尾松林分生态功能与林分的蓄积量呈正相关,林分生态功能与套种树种的生长关系密切,套种树种的生态功能从大到小分别为套种细柄阿丁枫套种木荷套种闽楠不套种.  相似文献   

10.
杉木,檫木,柏木等林分下土壤微量元素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分析了皖南等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檫木,柏木不同林分下12个样土壤剖面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锰、钼)状况,分析了其有效含量,并调查了各林分的林木生长状况。通过生态系列比较法。初步探明了不同林分下各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与混交方式下的差异。指出在林地土壤富含有机质的情况下,某些林分下土壤中个别微量元素的有效量仍较低,甚至处于临界水平之下,可能存在铜、锌、钼不足的问题和铁、锰富集现象,同时认为混交可改善  相似文献   

11.
对吉林省黄波罗(Pheliodendron amurense Rupr.)天然林和人工林平均优势木的树干纵向解析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波罗不同林分个体生长性状变异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幼、成龄相关系数随年龄增长渐次提高.其中,天然林30 a以后生长变异分化趋于平稳,是生长性状相关的转折点,人工林为18 a.综合分析黄波罗不同林分个体生长变异规律,早、晚期相关程度及选择效率,初步确定黄波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最佳早期选择年龄分别为30 a和18 a.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影响其林分生长的主导因子之一是密度。研究樟子松生长特性及其与密度的相关性,对引种栽培和林分抚育管理等都有重要意义。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那日斯台林场为试验地,通过对高密度(>3000株/hm2)、中密度(2000~3000株/hm2)、低密度(1000~2000株/hm2)3个不同密度组被选的8个样地每木检尺和解析木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段3个密度组之间在树高生长量上没有大的分化,而在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具有较大的分化。研究表明,密度对山地樟子松的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有显著影响,而对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加,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减少,蓄积增加;20龄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胸径总生长量相差10 cm、材积总生长量相差0.9 m3。密度愈大,材积迅速生长开始期的树龄愈大。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管理定向培育大径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经营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进程的比较分析可知,在相同年龄下,杉木林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随密度降低而增大,且密度小的林分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的时间推迟2~4 a,林木生长的速生期有延长的趋势,呈现出较强的生长后劲.密度管理是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关键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应在10 a前后,并且适时调整林分密度,以适当增加立木中大径木所占比例,促进大径木成材.保留密度以1 200株·hm-2左右较为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大径材种出材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  相似文献   

14.
人工华山松林木出现竞争,影响生长时,一般在13—15年生,胸径达9cm左右,进行间伐,能起到调整密度,改善生长环境,保持良好结构,缩短培育周期,提高林地生产力的目的。不同抚育强度,对林分生长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60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林分饱和密度模型,编制了经营密度表,再利用26块密度近似于合理经营密度的不同生长阶段样地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径阶分布和总蓄积量的分析,评价以经营密度表指导抚育间伐的过程及效果。结果表明:随平均胸径的增大林分密度不断减少,方程N=3 847.345 1e-0.082D适用于预估林分密度,编制的经营密度表反映了0.6~0.8郁闭度下长白落叶松各个生长阶段的最适林分密度。26块模拟样地的间伐前密度为2 883株/hm2,经历3次间伐后的林分平均密度分别为2 000、1 400和1 000株/hm2,最终成熟林的平均林分密度为600株/hm2,树冠竞争因子为416.33,总蓄积量为242.12 m3/hm2,大径材比率达59.26%。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立木及各组径级水平级的划分,分析了成过熟阔叶林分的资源分布状况及林分状态,为采伐优化设计特别是采伐强度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蓄积量相同的林分,其林分状态差异很大;各组径级水平级、特别是大径木和过熟木径级水平级是确定采伐强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分析了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的平均直径、树高、单位面积林木平均株数和蓄积的生长过程。另外,用未参与建模的28块云冷杉林、4块杨桦次生林和3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复测样地对拟合的3种林型林分生长过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预估的相对误差为3.26%~4.96%,估计精度为95.04%~96.74%。  相似文献   

18.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分析了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的平均直径、树高、单位面积林木平均株数和蓄积的生长过程。另外,用未参与建模的28块云冷杉林、4块杨桦次生林和3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复测样地对拟合的3种林型林分生长过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预估的相对误差为3.26%~4.96%,估计精度为95.04%~96.74%。  相似文献   

19.
杂交鹅掌楸生长表现及其木材胶合板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2~3年生苗期不同交配系统杂交鹅掌楸、10~12 年生和 22 年生杂种林分的生长量,发现杂种具极显著的生长优势。10~12年生杂种林分在湖北、湖南和江苏三地的生长表现说明了杂种具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境能力;22年生的解析木分析表明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主干明显,通直圆满干形好;从材积生长、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看,杂交鹅掌楸比鹅掌楸更早进入速生期,同时发现22年生时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均处于中、壮龄期,未达生长最高峰。经对4种规格的杂交鹅掌楸胶合板胶合性能测定,得知杂交鹅掌楸胶合板符合Ⅰ类胶合板标准的胶合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频次分析方法研究了松材线虫萎蔫病病死木和林分中原有松树的空间分布型。松材线虫萎蔫病病死木在马尾松林内的分布为聚集分布,主要为波松-二项分布,林分内原有松树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说明松材线虫萎蔫病病死木的聚集分布不是由林分内原有松树的分布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