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评价帽儿山地区纯林与混交林(红皮云杉纯林、长白落叶松纯林、胡桃楸和红皮云杉混交林、胡桃楸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和红皮云杉混交林、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生态系统中参与土壤碳代谢的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借助BiologMT技术,比较了纯林与混交林之间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情况。【结果】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呈现阔叶林高于针叶林,胡桃楸针-阔混交林型中针叶林土壤微生物AWCD值优于与水曲柳混交林型。胡桃楸针-阔混交林中,针叶林的Shannon指数显著地高于水曲柳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羧酸、氨基酸和糖类这3类碳源是导致微生物代谢呈现差异的主要碳源。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与水曲柳混交后对糖类、羧酸和氨基酸3种主要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能是导致AWCD值较低的原因之一。【结论】胡桃楸针-阔混交林比水曲柳针-阔混交林以及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杉阔混交林固碳的影响,对增加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优化林分结构、提升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FORECAST模型模拟了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楠混交林固碳的长期影响,达到优化经营杉木人工林的目标。研究表明,在中等立地条件下,杉木和楠木混交时楠木比例不宜过大,杉木和楠木以3:1的混交比例最适宜,是混交林中固碳效果最优的。在增加土壤有机碳方面,楠木纯林杉楠混交林杉木纯林,这是因为楠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结构较杉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疏松。  相似文献   

3.
对浑河上游4种典型林分类型的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21.89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18.58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15.03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14.38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55.93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50.42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37.84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35.84 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42.72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39.09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27.41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25.94 t/hm2)。基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次生林均有较高的枯落物蓄积量和较高的持水和拦蓄降水能力,在今后的水源涵养林建设时,宜选用日本落叶松、辽东栎为主要树种营造各种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复杂性的评价来确定影响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森林结构经营的精准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翠岗林场的不同林分类型(白桦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林分类型的30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从林分结构、林木大小多样性、林分活力和土壤状况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采用雷达图法对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复杂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3个林分类型林分直径分布均为倒“J”形;林分整体呈随机或轻微均匀分布;林木大小分化呈劣势和中庸分化状态;林分密集程度从中等状态向密集状态转变;林分混交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有最大值,而林分蓄积和健康木占比在兴安落叶松林有最大值;林下天然更新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在不同林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结构复杂性评价指数大小依次是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0.45)>兴安落叶松林(0.37)>白桦林(0.31),其中混交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健康木占比是影响林分结构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5.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营建多样性及景观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各树种不同配置方式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区构建多样性、稳定性农防林的框架,结果表明,营建针叶常绿林带或针阔混交林带在防护效果和观赏价值上皆优于纯阔叶林带.针对风沙区农防林单纯林带比重大、空间分布欠合理等问题,提出景观补救方法引入新"斑块"扩大混交比例,增加观赏价值高的树种种类,采取人工抚育、修枝等措施创造适宜的观赏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地形因子对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的影响,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基于浙江省2009年国家森林资源清查(NFI)数据,选择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ISCD)、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为树种多样性指标,通过分析各多样性指数在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4个地形因子不同梯度间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差异性检验,解译地形因子对树种多样性的影响情况。【结果】ISCD、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间存在显著差异,ISCD、Simpson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在坡度梯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树种多样性指数值在不同坡向间没有显著差异性,Margalef指数与Alatalo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坡位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多样性水平较高。海拔和坡度对树种多样性有明显的综合影响效应,对树种数量和分布均匀性影响不大;坡向对针阔混交林的树种数量、分布均匀性及其综合效应均没有明显的影响;坡位影响树种分布的数量、分布均匀度,但对树种多样性的综合效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及以大小比数为权重的空间优势度和树种优势度4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比分析不同强度(中度34.4%、强度47.1%和极强度69.5%)择伐下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变化,探讨择伐强度对杉阔混交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混交程度看,择伐强度越大,越易导致林木单种聚集.与伐前相比中度择伐后林分和主要树种的平均混交度都有所增加,强度和极强度择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明显降低,杉木平均混交度增加而木荷则显著降低;不同择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改善了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度择伐后林分的单木聚集分布改善最为明显;从空间优势看,中度或强度择伐能够维持及提高林分和主要树种空间优势度,有利于发挥林分生长潜力.综合来看,中度择伐后林分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建议采用中度择伐作为优化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西南桦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相似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桦人工林多样性与相似性的比较,得出:(1)西双版纳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得到较好恢复,其中,在山地雨林采伐迹地上经火烧整地后直接营造的西南桦人工林,其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超过山地雨林;(2)西南桦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与更新迹地的原生植被及次生裸地状况密切相关;(3)利用先锋树种采用近自然的人工林经营方式可加速林分向地带性植被演替的进程;(4)适时地开展西南桦人工林抚育间伐将有利于促进西南桦的生长和人工林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下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动态关系,为全球变暖背景下兴安落叶松林可持续经营中合理的林分密度确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林分密度指数(SDI)选取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低、中和高3种林分密度梯度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检验确定研究区气温突变点,基于野外调查和树轮数据,分析气温突变点后各林分密度下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趋势,并利用皮尔森相关和滑动相关分析其与各气候因子的关系及稳定性。【结果】在气温突变点后,研究区域兴安落叶松生长出现增强和衰退趋势,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树木生长衰退比例增高。高林分密度下兴安落叶松生长受抑制程度最高,1988—1990年平均生长变化率为-25%,处于衰退状态。林分密度改变了兴安落叶松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关系,高密度下衰退组树木生长与8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正相关关系最强(P<0.05),与夏季温度呈稳定的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区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而低林分密度兴安落叶松保持54%的生长增强比例,树木与温度由低密度下的正相关关系向高密度的负相关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在崇义县设置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马尾松天然林固定样地,连续5年监测雨雪冰冻灾害对其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后的5年内,人工马尾松林受害比天然马尾松林严重。2块样地乔木层植物阳性树种马尾松和枫香木(Liquidambar formosana)数量都减少了,中性和耐荫的树种数量增加。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丰富度指数增减幅度不超过0.3,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超过0.2。2块样地林下植物物种种类变化较小,增减都为1种;林下植物数量增加较多,主要是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增加,其株数占50%以上,盖度超过了60%。2块样地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很小,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减的幅度都不超过0.2。  相似文献   

11.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内木荷+紫花杜鹃林、木荷+腺叶山矾林和木荷林3种常绿阔叶林物种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物种十分丰富,3个群落冠层树种共计41科74属105种,其中木荷+紫花杜鹃林34科53属66种,木荷+腺叶山矾林28科44属56种,木荷林24科39属50种.2)保护区内3个样地群落共计75个样方,其中丰富度、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2.466,0.731,1.807和0.726.总的来说,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72个400m^2样地的调查,了解特大冰冻干扰对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树冠和林冠状况的影响。【方法】2009年,在大明山海拔934~1223m的范围内,按上、中、下坡设立3组调查样地,每一组样地包括24个20m×20m样方,对胸径≥5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记录种名、胸径、树高、冠长、冠幅、座标及受损类型等。【结果】经统计,在调查的胸径≥5cm的2538株林木中,有1714株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占总数的67.53%,其中轻度损伤占47.75%、重度损伤占19.78%。总体上,不同坡位的冠损状况相似,均以轻度损伤为主,但表现有所不同,上坡轻度损伤比例最小(40.94%),严重损伤的比例最高(26.49%);中坡与之相反,轻度损伤比例最大(52.38%),严重损伤比例最小(16.52%);下坡损伤比例最低。胸径影响树木的受损类型和程度,呈现出随着胸径的增加,树冠受损的比例逐渐增大,并在30~40cm径级(上坡)和40~81cm径级(中坡和下坡)达到最大值。断枝比例(包括断枝少和断枝多)随胸径增大而增大,而断梢和失冠则随胸径增大而减小。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受损更重。冰冻灾害后,林冠叶面积指数显著下降,散射透光系数和直射透光系数显著增加。【结论】特大冰冻干扰对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已造成严重影响,受冰冻灾害的长期影响,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树冠和林冠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半圆球形树冠演变为狭窄的圆柱形树冠,以适应冰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四川布拖乐安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6日至30日作者对布拖乐安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本次调查共发现两栖爬行动物135号,经鉴定为13种,访问到有2种,共有15种,隶属于13属9科4目.分析表明: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比较丰富,其多样性指数(D)分别是3.5246、1.4132.爬行类DG-F远远高于两栖类DG-F,表明爬行类的科属间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有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趋势.在垂直结构上,从上到下,种类数和个体数呈增加之势.在不同层次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乔木层和草本层。整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完整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in conservedarea,C)和地处同镇,生境基本一致,曾受人为严重破坏的吴大源村和七道村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with human-caused disturbance,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建瓯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群落与D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别为69.3和78.7,差异明显。D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因为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所占比例较C群落增多所致。群落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其均匀度计算表明,人为干扰对群落上层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D群落高大乔木待恢复。D群落经过多年封山育林,由于种类入侵和竞争,正在形成物种更为丰富的当地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该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可能是维持甚至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资源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布设165台红外相机,调查野生兽类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野生兽类在多时空尺度上(如不同植被类型、海拔和生态季节)的出现频率。【结果】研究期间,利用红外相机共拍摄到有效兽类照片1 619张,鉴定兽类25种(分属5目13科)。调查发现,夏秋季野生兽类的相对丰富度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 少部分兽类(如雪豹(Panthera uncial)、岩羊(Pseudois nayaur)等)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及流石滩生境,大部分兽类生活在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结论】卧龙自然保护区存在丰富的珍稀濒危兽类资源(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应对这些哺乳动物的高时空活动频率(如夏秋季和中等海拔地区(1 700~3 500 m))进行集中研究,如探究其生境适宜性及日常行为,加强对它们的监督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分别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群落仅。结果表明:(1)仪多样性在600—700m海拔段最高,在1600—1700m海拔段最低;(2)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各指数值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3)在不同坡向中,物种多样性在西南坡的各指数值最大,而在南坡的各指数最小;(4)不同坡度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值存在较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莫莫格国家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集中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及PIE种间相遇率对不同生境优势目昆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4种多样性指数测度6个优势目昆虫总体多样性时,其结果虽有差别,但都显示碱蓬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对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秃杉母树资源及人工林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秃杉母树40株,其中保护区内28株,平均胸径82.1cm,平均树高43.05m.16年生秃杉生物量为75.40kg,各组分之间分配比例存在差异。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