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烟台市所城里中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及民居使用现状分析,在尊重传统、保护和延续传统民居精神风貌的基础上,使用和优化传统节能技术,对民居的内部空间形态和外部空间形态进行局部改造,使民居获得节能减排的使用效果,实现了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的同时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发现:传统民居由于层高一般较高,将其局部空间改造成复式空间存在可能性,这为扩展使用空间、解决传统民居中人口密度大造成的生活空间拥挤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建筑南向局部阳光间的加入,不仅解决了传统民居中采光不足、室内环境昏暗的现象,也为室内采暖、通风提供了条件,节约了能源;传统火炕与太阳能结合设计,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现了民居传统的延续和节能减排并重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山西传统民居,进行了节能监测和计算分析,提出了优化改造下沉式窑居和构建新型节能民居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3.
张彦钰 《山西科技》2013,28(5):8-11,14
近年来,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山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点。阐述了山西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成效及科技支撑的作用,分析了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对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的科技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更科学地考核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效果,基于密切值法,构建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将污染物排放和能耗作为负向指标,运力贡献和环境治理作为正向指标,以中国交通运输业2002年~2007年数据为基础,用密切值法对各项目层中指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06年节能减排效果最好,2002年最差.评价结果体现了中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现状与不足,为今后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依据.实例表明,该评价体系可操作,其模型不需确定各类主观参量,评价结果可靠、客观,是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展节能减排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西晋商传统民居数量众多,保存较为完好.太谷县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使得当地晋商传统民居呈现出特有的地域风貌.从太谷老城晋商传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店铺民居入手,阐述其空间形态特征、晋商文化对其的影响因素,力图为晋商传统民居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节能减排效用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能减排是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目前常用的考核方法多是对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考核.针对目前中国节能减排的现状,提出把节能和减排两大任务并入一个系统内进行效用分析和评价.构建包含COD,SO2,单位GDP能耗三个子系统的节能减排系统.并给出了节能减排系统的综合效用模型,提出了一种针对节能减排整个系统的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四川彭州山区农村民居室内居住热环境,降低冬季采暖能耗,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与经济条件,提出了适宜性的绿色被动式建筑设计方案策略,并在彭州市大坪村进行了新建民居工程实践。通过对新建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际测试及计算机模拟,并与现有砖混民居作比较,结果表明新建民居有较好的保温节能效果,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新建民居建成使用后,通过居住满意度调查,当地居民对于新建民居的整体满意度达到95%。在此基础上,又推广建设200余户左右,对于我国山地乡村新建民居建筑的节能减排、生态化建设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节能减排需要科技支撑,重点实验室是科研的主力军之一,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节能减排不能忽视农村。农村节能减排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农村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农村节能减排任务极为艰巨。  相似文献   

9.
对山西晋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丁村传统民居和当地新建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和温度测量,对新旧两种民居的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在平面布局、围护结构、屋顶及隔层、采暖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传统木构建筑在冬夏两季节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寒冷Ⅱ B地区[1]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方法,并且从选址布局、围护结构、屋顶及隔层、取暖方式、新能源利用五方面对今后乡村住宅建设提出了节能设计的策略,以期达到既延续当地民居传统外观特征,又能提高居住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中国传统民居这一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方法在指标选取原则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民居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体系。结果以陕西传统民居为人类家园实例,计算其可居性评价指数、社会性评价指数、美感性评价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提出关中民居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并对民居保护和旅游拓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最后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资源丰富,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类似研究重复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7.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