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词义引申的角度探寻了“以”字的动介虚化规律,并对虚化过程中出现的动介混用现象以及误注现象,从语义分析和语法研究方面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见”的本义、引伸义、假借义和其它意义等方面探讨“见”的种种用法,内容较全面具体,资料较丰富,无论在研究和教学上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叶公之“叶”字读音辨析杨晓宇叶公沈诸梁为海内外叶姓始祖,已成叶氏宗亲之共识.但是,说到叶公之“叶”字的读音,就令许多人茫然了,甚至也包括叶公后裔.在许多有关叶公记载中,每每遇此便得附加一笔:“叶,音摄。”或“叶,旧读摄。”或“叶,读为涉”.要么就是“...  相似文献   

5.
“所”字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名词,当“处所”讲;一是辅助性代词(有人称为助词),通常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使之成为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两种用法之间有联系,后者是由前者虚化而来的。此外,还有一种“所”字,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后面没有动词同它结合,但又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7.
根据方国瑜先生的解释,■(父)应属于六书中的形声字。如果从文化学和文字学两个角度出发,可以发现,这个字不仅与声符"■"的读音有关,而且与它的意义和形体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9.
《论语》中的“其”字共有251处,它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80%以上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还有一部分作副词、连词、助词。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  相似文献   

10.
"打"这个词用法非常丰富,词性也是非常繁多。在研究上来说其用法已是几近全面。不过因为近代汉语、一些方言中有特殊用法,"打"作为中缀用法,尚有补充的余地。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的"以"字出现频率很高,有299次。这些"以"字的用法很丰富,就虚实来说,虚词用法居多,实词较少。就其词性来说,有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等,各种词类内部按语法功能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分很多小类。虚词用法中还存在介词向连词过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玉林话的“在”,除了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本文全面描述玉林话“在”的各种意义及其具体用法,并对其运用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研究当时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全部“且”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其中“且”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描绘《诗经》中“且”字的使用状况,为研究虚词“且”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先秦时期重要著作,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程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经》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全书中"以"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试图描绘《诗经》中"以"字的语法面貌,为研究虚词"以"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刘芳 《科技信息》2010,(19):218-218,157
通过对儒家经典《论语》中"是"字的考察,详细展示战国初期"是"字的典型用法,以期为研究"是"字用法及掌握其发展演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明清吴语文献中有一类读音为“咿”的“咿”类字,有“以”“夷”“伊”“亦”“咿”“”“咦”等多种写法,其意义、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又”相同。通过对历史文献中有关吴语“又”字读音记载的分析,联系语音演变发展的规律,并结合现当代吴语区松江、上海、苏州、温州等地方言“又”的读音,可知“咿”类字其实是“又”的方言记音字。“又”“来”等上古之部某些字在现当代吴语一些地区韵母仍读[i]音。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一书是用来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式著作,它由孔子弟手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据杨伯峻先生推算,该书当始编于春秋末年,编成于战国初年,历时三十至五十年以上。其语言反映了当时的口语,又经孔子弟子的加工、纂修,因而简炼、准确、朴素而含蓄,同时,它成书于先秦时代,较鲜明的体现了先秦词汇面貌,对后世书面语言的发展有着深刻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永定(下洋)方言“得”字是入声字,与“德”字同音,读。“得”在下洋话表“获得”义时与北京话完全相同例如:(亻巨)得哩奖品(他得了奖品)你个理由唔足,得唔到大家个同意(你的理由不足,得不到大家的同意),但还有许多涵义与语法功能均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北京话不尽相同。以下准备对下洋话“得”字的用法进行初步的讨论与分  相似文献   

19.
“以”字是用法较复杂的文言虚词。本文归纳、总结了《孟子》中“以”的用法,“以”用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介宾词组。做连词与“而”字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南康客家话中的词缀“子”比起汉语普通话来在用法上更为特殊,功能上也较为丰富,其中又以用在形容词、量词及动词之后显得更为特殊一些,用在形容词之后往往带有上了“使程度降低”的附加意义;用在数量词之后则赋予了“数量减少”的附加意义;用在动词之后,根据动词的不同类型又具有了“不专注、不投入或目的性不明确或出于下意识”或“使人觉得单调、厌倦或者结果不甚明确”等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