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2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上看,哲学方法论演变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念,并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流的角度揭示了语用思维的意义;揭示了语用学转向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指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使科学逻辑不可逆转地为科学语用学所取代,形成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这对于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发展路径,探究哲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哲学思维的演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对逻辑悖论的特殊关注。探讨逻辑悖论的文化向度,体现了当代哲学发展对逻辑悖论关注的特殊所在。从思想内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阐释逻辑悖论的文化根据、文化力量和文化意义,明示从语用学维度研究逻辑悖论的重要性,能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在这一过程中,逻辑悖论为人们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把人们带入了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赋予人的世界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韦伯官僚制理论范式的危机在于其延续了传统科技哲学思维的工具理性,要超越官僚制范式,必须从哲学方法论层面入手;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语境分析基础,它以主体间性、人际间的对话、沟通、协商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认知-工具理性、道德-实践理性和审美-实践理性的有机结合为特征,超越了韦伯的官僚范式研究的主体哲学、意识哲学、命令、指挥、控制以及工具理性等为特征的单向度制度构建,建构了适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范式思维,为组织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经济、综合科技的全球背景,直面当代印刷科技的历史使命与学科建设的重任,系统总结了印刷科技的创新发展过程,并深入剖析了印刷科技创新与哲学思维的创造运用,进而对印刷哲学理论与哲学思维进行了分析和诠释,这为实现印刷科技新的理论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与思维启示。阐述了印刷的学科本质与技术架构,并提出了加强印刷学科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仅重视对世界的解释而且重视对世界的改变的实践论的哲学观,为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世界的地理图景即地理学世界主要应界定在常识、科学和哲学三个层面上。地理学科学世界与地理常识世界以及地理哲学世界的思维的最基本的工具是概念思维。作为理论的基本形态之一的科学理论或作为科学的基本形态之一的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系统性、逻辑性、真理性、多元性和还原性。同时,科学理论具有说明、预言和方法论等多种功能。作为理念系统的方法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方向,途径、策略手段、工具及其操作程序的选择系统。以地理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方法论规定了地理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评判辩证法理论的完全方法论意义的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先前辩证法理论性质的批判性。运用马克思的哲学根本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对努力构建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与科学形态相统一的实践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内容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作为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科学的方法论,但是想成为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方法,必须进行一个正确的转化。该文主要研究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实践转化,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客现世界由物质组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思维中的任何抽象、思辩、描述、表达,…等等,都不可能是超时空的。但作为研究客观世界抽象规律的数学,其基础却尚未反映出这一本质属性。这可能正是离散与连续关系所蕴含的矛盾至今不能解决的基本原因。也是“集合论”体论的根源所在。因此,“悖论”之所以为体论,根源就在于思维基于绝对时空背景下的惯性;悖论的意义也在于其揭示了当前数学基础的绝对时空性质。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层面的方法论之原创,从来都是哲学原创智慧常新的渊源.东西方均有自家的深度方法论,但伴随着具体而且复杂的种种历史原因,思维的原创性源泉同时在东西方集体性地失去记忆.在详细回溯古老东方佛教量论因明学之"量-现量说"与西洋近现代哲学的"悟性-知觉论"的基础上,对老树的"象思维"理论体系作了东西会通的阐释,旨在唤起学界对方法论的深度认识和重新研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文化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哲学方法:善于吸取总结群众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做好人才工作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广义Bell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一般情况下的EPR悖论,在非决定论定域理论基础上,导出了一个新的任意自旋的不等式,称为广义Bell不等式。原有的Bell不等式只是它的一个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普通逻辑的悖论研究既不能准确把握道德理论悖论的辩证特性,更不能为道德实践悖论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支撑。只有诉诸于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才能真正揭示悖论本质,并就道德悖论逻辑作出恰当定位。道德理论悖论应当归属纯粹理性逻辑范畴,而道德实践悖论因具有与之不同却又相似相通的形成原因和解悖路径,可以划归极具辩证意义的实践理性悖论,从而引发逻辑及其悖论研究的领域突破与学术创新,构建统摄纯粹思维与行为推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全新的逻辑学说和悖论学科。  相似文献   

13.
以物理教学法中的导致悖论法为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从导致悖论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悖论的教学功能和导致悖论教学法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得出导致悖论教学法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用导致悖论教学法,让学生在“上当”中反思,在“上当”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从普通物理的角度,定量分析Feynman圆盘佯谬中的角动量守恒,最后对Feynman圆盘角速度作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5.
Bertrand奇论问题作为概率论中的一个著名问题,人们为此试图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试图给出任意性与均匀性的之间联系,以浅显直观的形式对奇论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正确解释,从而比较妥当地解决了Bertrand奇论问题,而且对初等概率论的直观均匀分布(尤其是非点情形均匀分布)概念提供一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给出一个新的集合论悖论.用模型论方法证明了非良基性的集合论模型的存在性.这个模型中存在对∈关系下降的无限元素外序列.还证明可以存在集合论模型,其中ω,ω1等集合,ON和N等类的内部都存在对∈关系无限递降的元素外序列.这种对∈关系是无限递降的外序列还可以插入于一个没有可数共尾的对∈是上升的序列的后面,插入后成为同名集合的一部分.用这种模型第一次定义并给出了外集合不是内集合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基于DS证据的信息融合算法多指标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雷达跟踪中,算法方案的综合评价可通过DS证据理论进行多属性融合。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部分指标缺失等问题,导致证据间出现高冲突,使得原始DS证据合成方法失效。在分析了多指标融合中由于3类信息不完整而导致的高冲突证据后,提出了将算法方案的综合评价作为群体证据,把单个证据与群体证据之间的模糊距离作为证据融合权重,基于权重改进DS证据合成方法,解决了高冲突证据下的多属性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群体证据模糊距离的DS证据合成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雷达跟踪中算法方案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任何科学理论都只能建立在理想物质模型之上,考察并且讨论"油漆匠悖论"可以看到在理想模型与科学实践中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通过进一步的数学推演发现旋转体面积与体积之间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理想模型与实践的悖论.其中原因既有模型本身的不完善因素,也有对模型类型的混淆所造成的.从建立新物质模型的角度出发,着手寻找原有模型的缺陷,从而解决一些尚未解决的悖论."油漆匠悖论"问题中,计算油漆涂层的厚度,涉及到的物质模型应该是物质存在最小单位——分子的非连续的物质模型;而数学上微积分的物质模型则是连续的无限可分的,正是对这两种模型的混淆才造成该悖论,并通过建立新模型合理解释了该问题.从中引出认识:建立在理想物质模型上的科学理论都会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而任何科学理论都只能建立在理想物质模型之上,因此科学理论是无止境的、必然进化的和可追逐的.  相似文献   

19.
给出备受物理学界关注的双生子佯谬问题的几种探讨。首先给出最一般的讨论,即完全利用狭义相对论中的洛仑兹变换,计算出具体实例中留守者和旅行者各自所经历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计算中,旅行者发现留守者的时间突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利用几何方法对双生子佯谬进行解释,即利用闵氏时空图对其进行解释,这里包含了一个重要结论:闵氏时空中的类时测地线为最长类时线。文中最后将深入地分析双生子佯谬的物理机制。看似对称的双生子运动实则并不对称,旅行者是有加速过程的,其加速度大小和加速期长短对其时间延缓是有影响的。这也是对前面提到的产生时间突增的原因的补充说明。讨论结果表明:双生子佯谬实质上并不是佯谬,而是一个绝对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间层理论考察了企业的购买与销售策略的关系,解决了Bertrand悖论问题,为传统的产业组织模型增添了新的视角.本文以Stahl(1988)为基础,将斯普尔伯(2002)对称的双寡头垄断中间化对称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了投入品与产出品都不同的非对称寡头竞争模型,并详细考察了供给、需求差异化参数对竞争的影响.该模型较完整地描述了市场运行机制和竞争战略,得到了与传统的产业组织方法非常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