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川西北剑阁地区马儿岩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古沉积环境意义,为川西北地区中二叠世古环境演化的研究提供信息。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结合主元素、痕量元素测试分析等方法对马儿岩剖面栖霞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陆源Al_2O_3和TiO_2含量较低,两者具强烈正相关;ΣREE与陆源Σ(Al_2O_3+TiO_2)具强烈正相关,指示栖霞组沉积水体较为稳定且不受陆源碎屑影响;古水深指标Sr/Ba、1000×(Sr/Ca)的平均值分别为6.89、8.40,指示栖霞组为离岸较近的海相沉积环境;古气候指标MgO/CaO平均值为0.06,指示气候环境较为潮湿;古氧相指标V/(V+Ni)为0.35~0.79(平均值为0.52),V/Cr平均值为0.95,Ni/Co比值为5.51~7.42(平均值为6.47),U/Th比值为0.33~2.57(平均值为0.93),指示整体处于贫氧—富氧沉积环境;平均古水温为28.2℃。研究区栖霞组碳酸盐岩沉积于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贫氧—富氧环境,从栖霞组到茅口组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古水温、盐度和含氧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特征,利用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分析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等特征,对盆地中东部延安期的古环境进行恢复重建。结果表明:锶、硼、相当硼、镓、锂、镍、Sr/Ba、B/Ga、Rb/K2O和Th/U的数值说明延安期水体主体为淡水-半咸水环境;Fe2+/Fe3+、Ni/Co、V/Cr、V/(V+Ni)、U/Th、δU和Cu/Zn的数值反映延安期主要存在弱还原弱氧化-氧化的沉积条件;通过对比延安组和直罗组Sr/Cu、Mg/Ca、Rb/Sr、FeO/MnO、Al2O3/MgO和Sr/Ba的数值,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特征,认为从早侏罗世富县期到中侏罗世延安期,再到中侏罗世直罗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经历了炎热半干旱半湿润—温暖湿润—炎热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对于恢复中侏罗世延安期盆地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连盆地中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多年铀矿勘查工作,在二连盆地中-新生代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腾格尔组、赛汉组,上白垩统二连组、古近系脑木根组和伊尔丁曼哈组等多个层位中发现铀矿化。区内盆地中-新生代盖层经历了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盆地演化过程。受坳陷作用的影响,盆地内腾格尔组盆缘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和深湖相,且埋深较大,不利于与铀成矿作用有关的氧化作用的进行;赛汉组为坳陷阶段初期的河流相沉积,古气候为潮湿环境,还原剂含量丰富,沉积后期古气候转变为干旱-半干旱环境,利于氧化作用进行;二连组、脑木根组和伊尔丁曼哈组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地层总体呈红色,并含有蒸发盐类矿物,还原能力不足。通过对中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关系的分析,确定了下白垩统赛汉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位,并对其它找矿目的层铀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探讨,为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广西中部鹿寨地区下石炭统鹿寨组下段海相富有机质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形成的主控因素,为鹿寨组下段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与演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X射线衍射、有机碳含量及主元素、痕量元素含量测试等资料对寨沙剖面鹿寨组下段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富集因素进行讨论。鹿寨组下段泥岩具有高脆性矿物、低黏土矿物的特征,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2%~4.54%,平均值为2.32%;古气候指标:古气候指数C、CIA和Sr/Cu比值分别为0.26~2.38、76.29~87.47及0.09~0.69,古氧化-还原指标:V/(V+Ni)、Ni/Co和V/Cr比值分别为0.36~0.99、2.23~9.9、2.3~26.26,古生产力指标:Ba、Cu和Ni质量分数分别为(231.32~4 128.26)×10~(-6)、(4.86~52.48)×10~(-6)、(79.99~620.27)×10~(-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鹿寨组下段沉积于半潮湿—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贫氧—缺氧环境,具有中等初级生产力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贫氧—缺氧的沉积环境是鹿寨组下段泥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对沉积环境反应敏感的Sr、Ba、Cu、Fe、Mn、Ca、Ni、V等元素,结合δ13CV-PDB、δ18OV-PDB数据及沉积学特征,对粤北韶关盆地乳源地区泥盆系棋梓桥组—天子岭组的古盐度、古气候、古水深、氧化-还原性等古环境参数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棋梓桥组Z值普遍较低(121.56~123.34),Sr/Ba值(质量分数之比)变化明显(4.77~24.66),沉积时期古温度为17.49~25.49℃,Fe/Mn值为13.12~38.45,Sr/Cu值为6.41~32.64,V/(V+Ni)值均大于0.54,古水深曲线与沉积相特征显示为一次海平面升降旋回;天子岭组Z值较高(125.53~128.12),沉积时期古温度平均为20.54℃,具有异常高的Sr含量,Fe/Mn平均值为44.22,V/(V+Ni)值均大于0.54,古水深曲线与沉积相特征显示4次海平面升降旋回。研究区的弗拉斯阶(天子岭组)整体继承了吉维特阶(棋梓桥组)的海侵格局,由西向东海域面积进一步扩大,海平面升降旋回性增强,气候向...  相似文献   

6.
沉积岩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在测定整个沉积岩的环境和演化过程中都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和敏感程度,是记录整个沉积岩演化过程的有效参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沉积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是上石炭统油气所展现出来的新型层系,其中古水体环境和古气候对于恢复该区域历史时期羊虎沟组沉积的格局和成藏性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东部羊虎沟组不同层位的47件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选取对于泥岩沉积环境较为敏感的元素作为评价和判别的指标,如锶(Sr)、钡(Ba)、铀(U)、钍(Th)、钒(V)、镍(Ni)、钴(Co)等,并结合沉积学标志研究了盆地西缘羊虎沟组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古水深及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Li、Sr、Ni、Ga以及Sr/Ba数值表明该研究区处于淡水-微咸水环境,偶尔也会注入咸水;δU、U/Th、V/(V+Ni)、V/Cr和Ni/Co数值表明研究区处于弱氧化弱还原-氧化环境,部分深水区可能存在还原环境;综合沉积学标志及生物遗迹化石判断,羊虎沟组沉积期以浅水环境为主;Sr/Cu以及CaO/(MgO×Al_2O_3)值指示研究区在羊虎沟组时期处于北部及中部较炎热干燥、南部较温暖湿润的气候中。  相似文献   

7.
巴音戈壁盆地中部巴隆乌拉山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中保存了重要的沉积和构造信息.对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巴隆乌拉山剖面巴音戈壁组的28个样品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的分析,探讨了该区古环境及物源特征.结果表明:巴隆乌拉山剖面样品具有富Rb、Th、U、La元素,贫Ba、Sr、K、P、Ti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大,介于53.16×10-6~291.85×10-6,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Eu负异常.依据地球化学分析及La/Yb-∑REE源岩判别图解指示研究区主要为沉积岩和岛弧火山岩的混合源区.在垂向上,整体表现为温湿的氧化环境,中段出现明显厌氧的还原的咸湖环境,而后又转变为氧化环境.界面中部的古气候、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SP-3~SP-30段在相对温湿的沉积过程中出现较为干旱的还原环境,这在古气候、古盐度和氧化还原的演化中均体现出一致性,即在温湿的氧化环境下存在较短时间的干热的还原的咸湖环境.  相似文献   

8.
柳江盆地记录了从太古代至新生代华北地台乃至全球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气候演化以及生物进化和发展等各种重要地质事件与地质现象,是研究不同时期古环境恢复的极佳选择。通过对秦皇岛柳江盆地上寒武统崮山组的野外考察和不同层段岩石全元素的测定,分析了各元素富集的丰度。运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体系研究了古盐度、古气候以及氧化还原环境,根据Sr/Ba和Th/U等指标分析,认为研究区域是淡水-半咸水环境,其盐度从下至上逐渐降低;Sr/Cu、Rb/Sr数据表明研究区域为温暖潮湿的气候;依据δU、U/Th、V/Cr、Ni/Co和Ce/Ce*等指标分析,研究区域为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研究内蒙古大青山石拐盆地侏罗纪的古气候、古水深和古盐度等环境信息。对石拐盆地侏罗系13件细粒沉积岩样品进行了主元素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了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古盐度指标Li、Sr、Ga和Sr/Ba值指示五当沟组、召沟组和大青山组为淡水沉积环境,长汉沟组为淡水—微咸水环境;②古氧化-还原指标U/Th、V/Cr、Ni/Co和V/(V+Ni)值指示研究区为氧化环境,其中召沟组为弱氧化环境,石拐群向大青山组氧化程度逐渐增强;③古水深计算指示五当沟组、长汉沟组和大青山组为浅水环境,召沟组为浅水—半深水环境;④古气候指标(古气候指数、化学蚀变指数、Rb/Sr和Sr/Cu值)指示古气候由石拐群的暖湿气候向大青山组的半干热气候转变。研究区随着气候变得越加炎热干旱,蒸发作用加强,水体变浅,盐度逐渐升高,氧化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化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前构造演化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齐古断褶带上侏罗统-下白垩统露头剖面为例,利用野外地质调查、二维地震剖面解释、无人机航拍建模,分析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之间地层接触关系,结合重矿物不稳定系数和地层厚度分布,得出区域不整合的成因,建立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上侏罗统喀拉扎组和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地层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与中-晚侏罗世欧亚板块南缘一系列的碰撞拼合背景下构造变形引起的剥蚀密切相关.自晚侏罗世进入挤压构造背景以来,天山北缘的构造活动经历了由强到弱的过程,强烈的构造抬升使得喀拉扎组沉积范围明显缩小并整体遭受暴露剥蚀,清水河组超覆在喀拉扎组地层之上形成区域不整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缝洞充填物所蕴藏的环境信息,对富满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缝洞充填物微量元素测试,并对所测稀土元素进行北美页岩标准化。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整体呈右倾趋势,Ce呈弱亏损,Eu显示强烈正异常。Sr、Al和Ti元素显示缝洞充填物受陆源碎屑物质扰动影响,Sr/Ba整体偏低且均小于1,推断缝洞充填物来源于淡水环境,Fe/Ti、 Al/(Al+Fe+Mn)、Cu+Pb+Zn及Fe+Mn/Ti值表明缝洞充填物受热液活动影响较小,U/Th、Ni/Co和V/Cr比值推测缝洞充填物形成于氧化环境下。综合研究表明,富满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缝洞充填物主要形成于氧化条件下的大气淡水环境,主要受陆源物质扰动且受深部热液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碳沥青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采用Element XR 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及对选取的碳沥青样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 碳沥青的微量元素丰度与页岩、围岩差异明显, 其中V(1039.40 μg/g)、Ni(345.90 μg/g)、Sr(227.67 μg/g)和Mo(64.70μg/g)显著富集。对以上4 种元素的赋存和富集模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元素V 和Ni 在碳沥青中富集的主要原因包括, 继承了原油微量元素特征、较强的螯合作用和油气演化3 个方面, 在本身绝对含量不减或微增的情况下, 其他元素和有机质总量的亏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V 和Ni 的相对富集;Mo 与V、Ni 具有相似的赋存和富集机理, Sr 的富集可能与油气运移过程中对地层中Sr的溶解和储层热演化过程中的有机质络合作用有关, 但是也可能与Sr 尚不明确的地球化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红花中微量元素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药药效不仅与有机成分有关,而且与无机元素的种类与含量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用ICP-M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红花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用于红花产地的归属判别.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总方差的71%的贡献来自第1个因子,所对应的Fe,Ni,V,Ca,Cr,Co,Sr,Cd,As,Se,Zn,Cu,P,Mo是红花的特征微量元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当样本层次聚类分析聚成三类时,样本的类归属情况为新疆,山东,内蒙古,四川红花为一类,河南红花为一类,云南红花为一类.这说明不同产地来源的红花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差别,可以根据这种差别进行药材的归属.  相似文献   

14.
ICP-MS法测定三丫苦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ICP—MS法测定了三丫苦根、茎、叶中的Li,B,Mg,V,Mn,Cu,As,Sr,Mo,Cs,Ba,Ph,Cr,Fe,Ni,Co,Sn,Sb,Bi,Cd20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7~0.883mg·L^-1,相对标准偏差为0.19%~3.8%,回收率为81.1%~115.1%.三丫苦植物的根、茎、叶中含有较高的Mg,Mn,Fe,B,Cu,Sr,Ni,Ba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快速、结果准确,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了长江中下游8个样点沉积物和悬浮物样品(1992年8月)。用连续提取方法提取了金属元素的五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用ICP-AES分析了所有样品中锂、钠、钾、镁、钙、锶、钛、钒、铬、锰、钴、镍、铝、钇和锆共15种元素的各化学形态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元素在形态上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碱金属元素(锂、钠和钾)主要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存在;碱土金属元素(镁、钙和锶)各形态含量较为均匀,但钙的碳酸盐态含量很高;锰和钴的铁锰氧化物态含量较高;铁族元素除锰和钴以外(钛、钒、铬、镍)、铝和锆残渣态含量很高、其它形态含量很低。其中,碱金属元素中锂的铁锰氧化物态和有机质-硫化物态占有一定比例;所研究元素中钙的残渣态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焉耆盆地中生代盆地的演化。方法通过盆地断裂活动特征、沉积演化特征探讨盆地演化阶段。结果盆地断裂活动分为3个阶段,中晚三叠世挤压断层发育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伸展正断层发育阶段和晚白垩世挤压逆冲断层发育阶段;沉积演化分为两个阶段,中—晚三叠世挤压环境的辫状河—浅湖相沉积,早—中侏罗世伸展环境的辫状河—浅湖相沉积。结论焉耆盆地中生代的演化可分为中晚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的伸展阶段和晚白垩世的挤压抬升阶段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地区幔源捕虏体的硫化物相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一些层位广布地幔岩捕虏体,在其橄榄石、辉石等矿物内发现有较多的硫化物相,按产出特征可鉴别出3种类型,即早期硫化物颗粒、硫化物包裹体和裂隙中硫化物。硫化物包裹体可以单相硫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熔体、CO2-硫化物-硅酸盐熔体形式存在。早期硫化物颗粒以磁黄铁矿为主,并发现有方黄铜矿;硫化物包裹体以镍黄铁矿为主,并有黄铜矿、硫铜铁矿出现;裂隙中硫化物均为镍黄铁矿,并具有比硫化物包裹体高的Ni/Fe和(Fe Ni)/S值。地幔岩中存在自早期硫化物颗粒、硫化物包裹体至裂隙硫化物,Ni/Fe和(Fe Ni)/S比值逐渐增加的规律。这种演化不仅受温度和压力制约,而且受Ni,Fe,Cu的地球化学特性和硫逸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把古氧相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于黄骅拗陷歧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环境研究之中,通过古氧相分析中的微量元素V/Cr和Ni/Co分析,以及岩石与古生物分析表明,歧南次凹沙河街组具有以常氧为主、贫氧为辅的沉积环境;同时,古盐度分析指示为咸水、半咸水环境,地球物理学(地震、布格重力异常)研究结果为深水封闭湖泊环境,对比分析认为歧...  相似文献   

19.
党参中无机元素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常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中Fe,Cu,Zn,Mn,Cr,Mg,Ca,Se,Al,P,B,Sr,Hg,Pb,Ba,As,Ce,Be,Ni,Nb,V,Ti,Co,Ge,Mo,Cd,Li,Te,W,Ag,Si,Bi,Sn等33种无机元素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采集大气颗粒物细粒子(PM2.5)样品,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PM2.5中Ag、Al、Ba、Ca、Cd、Ce、Co、Cr、Fe、K、Mg、Mn、Na、Ni、Pb、Sb、Se、Sr、V、Zn等20种常量及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样品用HNO3+HCl经微波消解后用ICP-MS测定,以Sc、Ge、Rh、In、Bi作为内标物质,选择适当的待测元素同位素消除质谱干扰,确定实验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20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在0.003~1.172μ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精密度良好,RSD〈3.42%;回收率为80.9%~110.3%.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检测线性范围宽,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并应用于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