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某铀矿勘查区的地气与放射性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气法对铀矿勘查区地面γ测量U含量异常的解析。通过地面γ能谱测量的U含量数据划分出三个U含量异常区,分别在三个异常区分析了U/Th、U/K和活化U。与此同时,由ICP-MS获得的地气元素数据,找出各元素含量的异常区,然后在γ能谱测量的各个U含量异常区域中找出含量异常的地气元素,并将异常区中的地气异常元素与地气中U进行相关分析。最终确定了引起各个γ能谱测量的U含量异常区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余长发  张元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575-13582
为研究内蒙古卫境地区构造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在对高分二号数据进行大气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对卫境地区进行了构造遥感解译。经过野外查证,并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卫境地区构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北东-北东东向F12和北北东向F11构造与次级近东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等的交汇部位,是卫境地区铀成矿的有利空间。在敖包吐-苏莫查干敖包地区开展了1:1万γ能谱扫面工作,结果显示放射性异常主要分布在二叠系大石寨组三段的炭质板岩中,圈定了1处铀矿化异常带以及多处铀矿化异常点,显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由于埋藏较深,隐伏铀矿信息十分微弱,将铀矿弱信息提取识别是放射性地球物理数据解释中的难题之一。提高铀矿弱信息识别能力可为隐伏铀矿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此次在鹿井地区共采用伽马能谱、地气、土壤钋-210和土壤天然热释光4种放射性勘探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氡迁移和地气迁移等铀成矿信息形成机理为基础,结合鹿井地区已知铀矿地质特征,对实测的放射性勘探数据开展了相关的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铀成矿有利指标、方向导数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研究。通过这些方法提取出的铀矿化信息,进行成图分析对比发现金鸡岭、鹿井西南方向一带具有较大成矿潜力,集溪、界坑一带还需进一步探测。各种方法所取的异常较为一致,说明这些数据处理方法提取的铀矿信息异常能够对寻找隐伏铀资源预测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四川若尔盖铀矿田铀的成矿地质条件,为成矿预测和找矿靶区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若尔盖铀矿田主要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富铀沉积建造、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和富铀岩体、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中新生代陆相红色砂砾岩盆地、有利的岩石组合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若尔盖铀矿田西部矿带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条件,表明若尔盖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在华南硬岩地区隐伏铀矿勘探中应用地气测量方法,将地气测量方法在江西相山已知铀矿区进行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恒流式地气采集器在野外已知剖面上进行地气采集,分别使用高密度海绵(固体捕集介质)和硝酸溶液(液体捕集介质)两种捕集介质进行对比测量研究,同时结合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以及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对比已知钻孔资料,对剖面进行综合异常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地气测量能够在地表反映出埋深约为900 m的铀矿体矿致异常,在三处已知见矿区域上方均呈现出较高水平的铀含量;对比两种不同捕集介质的采集效果,结果表明液体捕集介质的效果较好;采得的地气中铀含量在断裂带上高值明显,说明断裂构造为地气物质从深部向地表迁移提供了一个重要通道;土壤热释光测量与地气测量结果吻合度较高。试验结果说明地气测量能够反映深部的含矿信息,在深部隐伏铀矿勘查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岫岩老虎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东北侧的辽东铀成矿带内。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地球化学对研究区的铀矿化(异常)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异常)点的分布主要受不整合面,以及后期脉岩和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具有范围较小,强度大的特征,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铌钛铀矿和钍石,主要呈脉状或星点状,与金红石、锆石、赤铁矿等矿物共生。矿化特征和成矿作用分析表明,该区域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的多次活化提供了动力和热液,不整合面、断裂和构造破碎带等薄弱的位置,是热液流动的优良通道,为成矿热液的沉淀富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7.
新井铀矿点是北大山地区已发现的重要铀矿点之一。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从新井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新井地区含铀建造、区域构造、围岩蚀变、矿体及矿石特征等,认为铀矿化位于断裂构造交叉部位的地层弧形拐弯地段,多期次、长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对铀成矿有利;古元古代浅变质片岩为有利的含铀建造,在浅变质片岩与富铀的伟晶状花岗岩接触带上矿化显示好;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呈多期次产出,铀偏向于最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酸性伟晶状花岗岩中富集成矿,多期、多次性岩浆活动对铀成矿有利;区内后期热液蚀变改造类型多样,蚀变较强部位铀矿化显示好。综合分析认为,区域性断裂带、古元古代浅变质片岩与富铀的伟晶状花岗岩接触带及热液蚀变带是新井地区铀成矿的有利空间,同时指明了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深穿透地球化学原理探讨氡气来源、氡气半衰期与长距离搬运等关系,对深部铀矿石在地面形成氡气异常机理做出新的解释.来源于地幔的地气持续不断向上运动,穿越隐伏铀矿体时,将在铀矿成矿、岩矿石活动中纳米化的238U和226Ra等元素携带至地表,遇到地球化学障时,所携带的238U和226Ra等金属元素被卸载、累积,形成238U和226Ra等地球化学异常,这些异常则对应于隐伏的铀矿床.在地表观测到的氡及子体数据不仅仅是地表浅部的222Rn,还包括深部上来的226Ra和238U等氡的母体积累在地表并衰变产生的222Rn,这是深部铀矿在地面的异常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明月峰矿区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是重要的铜、铅、锌、金、锡、钨、铀等多金属成矿带,有利岩性组合被抽拉拾升的浅变质岩隆起区:隆起区内花岗质岩体接触变质晕发育:深大断裂构造活动为区内铀矿化富集准备了有利的构造环境;明月峰地区位于成矿有利的大地构造位置,富铀岩体与富铀地层接触部位,区内构造发育,铀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区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修水郭家坪地区位于我国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带的中段,其区域位置、岩相古地理环境、成矿地质条件均反映出该区有较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本文通过对前人在该区及邻区各种找矿资料的分析类比,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真研究了该地区的铀矿化特征和铀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区上震旦一下寒武系地层发育,铀源丰富,特别是上震旦系地层中还存在铀成矿有利的岩性组合;在研究区还发育一组近于平行等间距产出的NE--NNE向断裂构造,它在空间上控制了工业铀矿体的产出;文中指出了区内的北西部地段特别是红层覆盖区段应是下步铀矿勘查工作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1.
铀矿中锆石富集Li、P、Ti、Nb、Hf、U、Th、Ta、Y、Rare earth elements(REE)等微量元素,Th/U比值较低,在以大陆上地壳为标准化的模式图上呈现明显的重稀土富集、Ce、Y正异常和Eu负异常的特征。根据锆石/热液间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估算了成矿流体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铀成矿流体具有富U,低Th/U比值,高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显著的Ce、Eu负异常和Y正异常,低Ce~(4+)/Ce~(3+)比值等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并得到流体/岩石反应的改造,流体上升减压导致流体沸腾、气体溢出、碱性增高和还原环境,最终导致铀矿物的沉淀和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tlab平台编制的多重分形奇异值分解程序,可以有效地从钦杭成矿带南段文地地区比例尺1∶50 000水系沉积物数据中提取Cu-Pb-Zn矿致地球化学弱异常。结果表明,多重分形奇异值分解技术能够克服Ag、Au矿引起的Cu、Pb、Zn高背景的影响,并从多重地球化学背景中有效提取矿致异常,包括低背景中的弱异常和隐蔽异常。该方法揭示了一系列Cu、Pb、Zn统计方法圈定的异常图上没有显示的、规模不等的矿化异常,其中的一些异常和一系列矿床、矿点、矿化点重和,在未知区得到的弱异常也有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义,这为该区矿床勘查提供了新的靶区,为未知矿床的探寻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江达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东北部,地质背景及表生地球化学环境复杂,找矿标志不明显,找矿难度大。目前圈定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没有考虑地质背景,采用传统化探方法可能漏掉部分强度不大而可能致矿的异常;或者是矿体有一定埋藏深度而异常较弱,由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影响到找矿效果。子区异常下限衬值滤波方法解决了地质背景了复杂,低背景区和高背景区弱小异常的识别问题,克服了采用全区统一异常下限给异常识别带来的困难,具有处理复杂地质背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铀成矿及构造控制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是我国铀矿资源的主要产区,华南主要铀矿床皆受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华南地区断裂构造及铀矿床分布的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区域断裂构造与区域铀矿的分布均具有分形特征.整个区域断裂构造分维值D=1.414 2,显示该区断裂作用成熟度较高,十分有利于流体活动和铀成矿作用;铀矿床分布的分维值D=1.052 7,说明铀矿床分布的复杂性要小于断裂构造的分布;三个分区分析结果显示断裂的分布与局部区域铀矿分布具有正相关,断裂构造复杂且分维值高的区域铀矿分布的分维值越高,铀矿分布也越多.导致矿床分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分形断裂构造体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气测量技术是捕集并测定地下上升气流中痕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来揭示较深部地层的信息。文章论述了不同类型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的特征,主要可概括为:(1)地气异常元素组合具有相似性,主要元素为W、Sb、La、Sm、Co、K和Na等微量元素和造岩元素。对隐伏含矿破碎带,除出现上述元素地气异常外,还叠加有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地气异常。(2)在地气异常形态上,主要呈现异常“群”的分布特点,异常位置均出现在隐伏断裂的正上方;异常的宽度基本上反映了隐伏断裂破碎带的宽度。对地气样品进行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证实,地气样品上沉积的物质是以纳米级微粒及其集合体的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ZC金矿矿床及其外围地质背景、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该金矿北部仍存在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分析含金矿化带的蚀变特点,发现金与黄铁矿伴生关系密切。通过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金、汞、锑、砷等多元素伴生关系密切。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方法圈出了多个地球化学异常浓集中心;根据含金破碎带具有明显低阻高极化特点,利用大功率激发极化法对有利部位进行详查,根据激电异常特征,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确定了两个重要异常带,为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了物化探依据。最后总结了该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Samples of black rock series collected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trace elements.The trace elem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layer (high enrichments of Ni, Mo, V, U, Cu, Pb, Zn, Cd, Tl and Ba; high U/Th ratios and LREE-enriched patterns with positive Eu and Y anomalies) support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Ni-Mo polymetallic layer is of submarine hydrothermal origin.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and lithophile elements such as Nb, Ta, Zr, Hf, Li, Be, Rb, Cs, Th and Sc are remarkably higher in the upper unit than those in the lower unit of the Niutitang Formation.These features may reflect that hydrothermal contributions were diminished, and terrigenous constituents were increased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upper unit of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从海量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中挖掘找矿信息,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以湖南省洞口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Pb异常识别为例,尝试利用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分类法消除岩性背景的影响,提高Pb异常识别的准确率。根据研究区岩性背景特征,选择Na2O、K2O、Ca O、MgO、La、Nb、Th、Zr、Sr、Li、Mn、Ti和V作为分类指标,将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样品分成了5类。利用分类数据和原始数据,分别圈定了Pb地球化学异常。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前后圈定的Pb异常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分类方法突出了低背景值区的一些低弱异常,同时削弱了高背景值区的一些虚假或无意义的异常。另外,新方法圈定的Pb异常与已知矿床(点)位置的对应关系更好。EM分类法可显著提高水系沉积物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牛鼻子梁西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特征及矿化期次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牛鼻子梁西金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从已查明金矿床控矿因素和矿化特征分析,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矿化体的前景,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深部勘探及研究力度,以期获得找矿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