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与宗教:和而不同如何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宗教之所以在现代出现冲突,原因主要不在于它们之间存在某些本质差异,而在于它们都试图成为人的存在中至高无上的惟一主宰。因此,二者间实现和而不同的关键是:依据它们都旨在造福人类这个共同点,通过自我批判放弃对排他性至上地位的争夺,在“批判人本主叉”的基础上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持两种极端的态度.科学实在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科学研究自然,而宗教则管辖着人类的精神与道德生活,两者毫无相关性.社会建构论认为,如果自然科学是科学家共同体的范式,那么创世科学则是圣经基要主义者宗派的范式,两者之间尽管不可通约,但具有同等的地位与权利.据此导致了两者的激烈的冲突.关键问题在于双方脱离了人类的生活经验去谈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怀特海哲学表现了他试图在人类生活经验中用动态来综合静态,把价值输入事实,用潜能来组合现实,用宗教来调和科学,从事件走向实有再到机体的基本思想趋势,所有这一切,目的在于消除由自然的二岔性所导致的科学危机.  相似文献   

3.
科学解释从亨佩尔"演绎—规律"模型到范·弗拉森语用学解释模型的发展,显示出的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即从以语形和语义分析为基础的静态逻辑向以语用分析为基础的动态语境的变化,它深刻地反映了科学哲学的发展和演变路径,标明了语用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手段已全面地渗透于科学哲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作为宗教科学解释的典型代表,宗教认知科学将宗教起源与传播的原因归结为人类复杂的认知机制,在保持客观性与实证性的同时,构筑了一种超越历史与文化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宗教认知理论。笔者以为,作为一门以"解释宗教"为学术旨趣的学科,宗教认知科学应更广泛吸纳文化等因素以确保其解释的科学性。尽管宗教所寻求的合理性不会因宗教的科学解释而消解,但在科学的语境下,宗教转换存在方式并寻求与科学兼容是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科学课堂中学生的解释表现和教师的解释行为的研究表明,传统教学对科学解释能力的系统培养存在缺失。美国学者提出的"论断-证据-推理"框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然而在取得阶段成果的同时,此框架的哲学基础使其后续研究遇到了瓶颈。故我们引介了科学哲学领域对科学解释的思辨,在此基础上结合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重新审视"论断-证据-推理"框架及基于此框架的科学解释培养模式。在借鉴其培养策略和测评方法的同时,本文限定了科学解释的概念范畴,建议以解释模型发展史为线索,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重构科学解释能力的学习进阶。  相似文献   

7.
科学革命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历史上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科学史学家科恩提出的科学革命发生的四个判据很有代表性,对判断科学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些判据不能解释曾发生的理论革命或较小的科学革命,使人们对是否发生过科学革命产生怀疑.文章通过对历史上关于科学革命研究的梳理与分析,重新界定了科学革命概念的内涵,审视了内外史解释的不足,分析了科恩解释的局限性,提出了科学革命发生的语境解释及语境转化模型,说明了此模型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创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希腊科学的传播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力图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希腊科学在中世纪漫长岁月中的传播历程及其与宗教的关系,勾画出一个基本的历史轮廓。为了叙述的完整性,笔者在文章的首尾两部分对希腊科学的衰微和复兴的背景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指出了过去人们在科学与宗教关系认识上的简单化,提出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即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观点;确认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既要坚持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基础地位,又要强调人的文化本质及人的文化世界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论怀特海有关宗教与科学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铭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7):34-37,50
怀特海认为,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普遍力量是宗教与科学。宗教作为人性内在的形上诉求,赋予外部世界意义,其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专注纯粹事实的客观科学只是一种理性抽象,但它有助于人性明晰且净化了宗教观念。科学与宗教的统一不仅诉诸理论上克服抽象误置为具体的谬误,扬弃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并建构一种植根于审美价值经验哲学的努力,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持有宽容的态度并作出积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及其功能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教和科学关系在现象层面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没有一个恒定的模式。从本质上看,宗教和科学则存在世界现和方法论的对立。宗教神学本质上是以信仰超自然方量为核心的信仰主义体系,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归结为神的意志和表现,而近代以来的实证科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中断了自然和上帝之间的传统联系,只要科学继续沿着这一道路走下去,那么,宗教与科学之间就会存在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鸿沟。但是,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只是就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作的形式逻辑判断,并非对人所作的价值判断。人是决定宗教价值和科学的价值的主体和关键。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认识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我们将发现宗教和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的客观需要的两种相互补充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2.
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指出,人类知识大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人知识”,这种知识是“两种文化”的桥梁,它的“支援成分”是不可解蔽的。波兰尼的理论是有缺陷的,解蔽科学知识不仅必要且有可能,SSK试图沿着波兰尼的线路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然而,其结果却导致了“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结论,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因此被彻底消解了。这种解蔽显然是过犹不及的,其后果是在客观上对萨顿、波兰尼等人倡导和实践的科学人文主义的叛逆与反动。  相似文献   

13.
人道主义是前苏联科技哲学价值论思潮的核心,它的产生与俄国宗教有着很深的渊源,通过研究前苏联科技革命的人道主义意义、科技后果的人道主义反思,以及科技评价的人道主义原则,特别是通过分析前苏联人道主义与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人道主义观念在前苏联科技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进一步阐明这一观念在当代依然具有的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技术评估的方法与价值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基本的技术评估方法包括四种,即归纳法、演绎法、模拟法和情境描述法。无论是采取怎样的方法,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表现出价值冲突,都包含了价值取舍。因此,技术中的价值和价值冲突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技术伦理的任务就是揭示技术中的价值多元性,为技术的价值取向提供辩护和指南。  相似文献   

15.
科学解释具有实用特征(pragmatic aspect).这一特征与"科学解释的标准形式"相比,具有解释主体的相关性,即因解释主体的差异寻求多样化的解释形式.本文通过生物学解释的特征的分析,指出生物学解释具有因解释主体不同而形成的语境相关性,而这一特性决定了生物学解释与物理学解释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文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萨顿首倡的科学人文主义,在西方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和发展,在中国也受到了特别关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快速演进,其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继承弘扬了萨顿的核心思想,既克服了科学主义的缺点,又超越了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狭隘性。具有开放性、人本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等显著的中国特色,从而是“中国科学人文主义”,它对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实践,对促进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定律解释是一切可以被称作是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基本的科学解释.它不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中都是普遍适用的.针对人文、社会科学中缺乏普遍性定律的反对,可以普遍的"似定律陈述"取代定律解释要求的定律.现实的定律解释不是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的经验定律对被解释项的覆盖或逻辑论证,而是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后者在逻辑模式上强调解释项对于价值项的包含,它是"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前理解--理解、解释"的简洁表达.  相似文献   

19.
在与科学说明的关系之比较中科学理解的概念、原理得以辨析清楚,其基本立场也在与一般理解概念的区别中得以凸显出来。其中判断力、逻辑力是形成科学理解的主要工具,类比是重要的机制,而陌生知识通过知识背景的整合从而丰富、改组原有知识结构是主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是研究大科学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大科学项目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更为突出,其主要的原因是:知识产权制度自身的两面性,大科学项目和私人资助的科研项目中国家主体地位的不同,以及大科学与知识产权制度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