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取决于景观结构形态要素的有序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可以归结为揭示景观结构形态要素相互之间有序性的重要特征。探寻利用景观图定笥参数对景观结构之间的有序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炉峰山森林公园现有植物景砚的特点及其自然地理条件,依据生态学、景观科学、美学、形态心理学原理及实际视觉效果的评测,研究了风景植物景观设计方式与组成要素.首先将公园植物景观系统进一步细分为玉皇顶山体、公园北部植物景观断带、卧云岭山脊、浅水湾、向秀坪古建区、大松海林区六大景观斑块,以及锦绣坪门景区、园路、观景台三大观赏设施;然后对其进行了植物景观设计,包括树种选择、季相结构、乔灌草配植、与建筑物协调等,也对设计方式、设计意义、设计意愿等方面做了总结;最后讨论了景观组成要素问题,提出了环境、范围、区位、作用的四维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城市地貌系统的定义和空间范围.认为,该系统具有开放性、有序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详细论述了城市地貌系统各子系统及诸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网络结构关系.认为,环境功能,经济功能和景观美学功能是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最后分析了城市地貌系统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与结构、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自然地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自然地理系统的概念、特征、结构、功能,并以系统论的观点,剖析了自然地理过程,指出了自然地理系统模型建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探究景观变化的机理,可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及调整人类活动的强度和方式提供立论依据.通过对1995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7 ETM 影像的对比,结合研究区及其附近的水文、气象台站监测资料以及研究区统计年鉴的资料,以GIS为基本的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的两个时段的景观状态,得出景观变化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自然地理结构、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及气候等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在遥感影像变化和变化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景观变化的内因为景观结构与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只是景观变化的诱发因子,它通过干扰自然地理过程来诱发景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社会之间存在着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系统的熵值增加,系统运行变得不稳定,根据熵与系统有序性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构造耗散结构系统熵模型并测定熵值的变化,就可以反映出系统运行的有序程度。研究发现,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其发展的有序性可以通过反映内部结构的"关联熵"和反映系统动态运行的"运行熵"来判断。因此,建立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熵分析模型,通过"关联熵"和"运行熵"来对系统有序性进行测定。利用辽宁人力资源供给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供给有序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7.
南湾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地理造景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南湾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象与气候、水文、生物,及由这些要素组成的这一独特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风景又是这一独特地域综合体景观形态的表现。自然环境制约人文景观,又是人们旅游活动的一个主要观览对象。它对于进一步开发这一地区旅游资源的种类,组织制定和实施开发旅游规划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物质系统的演化,包括基本粒子和化学元素的形成、化学元素的组合、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已构成连续有序的统一体.物质系统演化的有序性分为结构有序和功能有序;演化总是朝着能量耗散减小的方向发展;动力学方程能有效地描述物质系统演化方向;涨落是系统形成新的有序态的条件,系统内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和系统的开放性是有序态形成的基础.生物跳跃式进化是物质系统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演化的突出例证.  相似文献   

9.
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社会之间存在着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系统的熵值增加,系统运行变得不稳定,根据熵与系统有序性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构造耗散结构系统熵模型并测定熵值的变化,就可以反映出系统运行的有序程度。研究发现,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其发展的有序性可以通过反映内部结构的“关联熵”和反映系统动态运行的“运行熵”来判断。因此,建立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熵分析模型,通过“关联熵”和“运行熵”来对系统有序性进行测定。利用辽宁人力资源供给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供给有序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0.
修订《九宫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手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质量的实践教材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基于我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实践,在总结野外实习教材修订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我院使用的《九宫山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手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订建议.分析表明:当前地理实践教学的课程与教材建设滞后,我院编写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手册存在着教育功能单一、内容结构简单、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建议从突显自主学习功能、编排合理的内容结构、完善形态结构、开发实践教学GIS应用系统等方面对野外实习指导手册加以修订.通过对实习教材的修订与建设,提高我院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向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利用1996年和2004年的数字化土地利用图,应用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从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景观空间结构分析了区域LUCC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各景观要素破碎度变大,连通性变差;景观类型分散性加强;耕地、林地、草地等明显较少,工矿业和居民用地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要素的干扰程度加大,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到太原市的工农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格局和过程之间的联系是当今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选择福州市(小福州)为研究区域,应用RS与GIS技术对2003年、2007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判读,并且利用景观分析软件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城市扩展造成了生态绿地破碎化、景观连通性降低及景观单一等问题.同时结合景观组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空间作用关系,研究了福州市景观结构紧密性和生态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模型,以便实现区域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本研究对区域景观格局优化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卫星遥感调查、地面调查与历史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重点研究不同景观要素的变化情况,探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青岛市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生物过程在景观动态变化过程中居于次要地位;景观演化的基本格局是城市要迅速膨胀,农业和自然要素则不断减少;由于缺乏必要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适应设计,在青岛市景观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生态问题。本研究初步探讨了青岛市景观生态保护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点而成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明确公园不同类型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避震减灾的空间布局方法,以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有效性。【方法】以单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绿地布局形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园路道路交通系统、园林景观要素等4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公园绿地单体及各构成要素在灾时的功能特点,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结果】城市公园绿地在设计和布局中,要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内部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平时特征,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入手,得出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几种类型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的空间规模、功能特征及景观形态等方面的防灾可行性。【结论】分析并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可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避震减灾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矢量数据和拓扑关系的景观要素空间关系研究方法,介绍了应用GIS技术计算景观要素空间联系度指数和空间关联度指数的方法,并以厦门市为例,从土地利用视角对景观要素空间关系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期间厦门市景观要素存在明显分异的空间关联格局且总体趋向交错分散,反映了区域城市发展和地域开发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围绕建设用地扩张和农田变更的空间邻接特征变化,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省留坝县张良庙与紫柏山风景名胜区为例,研究了景观要素的组成和特征.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区域整体资源要素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变化原因,提出风景区必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与利用相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以RS、GIS为技术平台,选用扎龙自然保护区1986~2004三期LandsatTM遥感图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影响判读,将各种景观类型加以分类,并勾绘出轮廓界限,进而得到区域数字化地块,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利用fragstats对研究区域景观面积指标、破碎度、分维值等景观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结构、主要景观要素湿地的时空演变、景观组分变化和转移过程,得出区域主要景观要素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定性分析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从而确定影响区域内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因素,对区域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时段景观遥感制图信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 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农田面积显著减少,对果园的总体规模影响不大;(2) 1992 年是工作区内城市化过程影响最为剧烈的年份,农田的碎裂化过程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3) 农田和果园的空间分布均维持了相对微观异质性随机分布,但均匀性程度有所降低。果园在中尺度区间的空间分布与农田相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连续尺度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均匀( 小尺度:滑箱边长小于8 个像元) —均匀( 中小尺度:边长在8 ~50 个像元之间) —不均匀( 中尺度:边长在50 ~200 个像元之间) —均匀( 中大尺度:边长大于200 个像元) 的变化规律;(4) 人为改造作用是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源,并且表现为一种中尺度影响过程,地形因子则为背景性影响因素;(5) 景观改造活动由于未能兼顾农业组分在区域生态稳定性维护方面的价值,两种组分的整体结构和功能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前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竞争激烈的局势,为保障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各高校专业教育的竞争优势.因此引入竞争理论中的"钻石模型",分析该理论对发挥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启示,从学科发展依托资源,需求条件,学科优势及平台支持,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和同行竞争,机遇,政府6个方面剖析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竞争优势发挥的影响要素,并提出梳理与整合核心竞争资源、分析并有效对接社会需求、发挥学科优势和各类平台的支撑作用、优化完善专业教育管理机构、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善于抓住发展机遇等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以期实现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对快速城市化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参与分析的景观结构变量均表现出较好的结构性,表明该地区景观是在一种既可以覆盖全区,又具有良好连续性的驱动机制作用下形成的。进一步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区内的地形条件差异是景观空间分布格局成因的背景性因素,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强烈改造作用,是导致1988年和1996年景观结构特征发生显著差异的根本性影响因素。进入90年代以来,工作区内的景观已经逐渐转变成为一种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