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尔伯特(D.Hilbert,1862~1943)是国际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所提出的元数学纲领奠定了证明论的基础,在数学和数理逻辑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对希尔伯特纲领作出全面的、历史的评述,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它的哲学意义作出初步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约翰·塞尔(John R.Searle 1932—)是一位以研究言语行为(Speech acts)理论著称的当代美国分析哲学家。八十年代以来,他一面从事将言语行为理论形式化的工作;一面又全面展开对意向性理论的研究。对意向性问题的研究又导致他对整个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以至于他把语言哲学看作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1984年,他应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邀请,在一年一度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作了一次系列哲学讲  相似文献   

3.
哥德尔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德尔(Kurt Godel)自1959年起开始系统研读胡塞尔(Edmund Husserl)哲学并曾给予高度评价,晚年他还向逻辑学家们推荐胡塞尔的著作.本文试图从新近公布的哥德尔手稿所提供的线索,探索哥德尔与胡塞尔现象学产生的共鸣之处以及所以产生共鸣的根源.期望由此出发更深层地理解哥德尔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并粗略地对哥德尔思想在20世纪西方哲学视阈中的地位给出某些理论评价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微观测量与量子力学的人类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9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哲学和法学教授F.诺斯劳普在为W.海森伯《物理学与哲学》一书所写的序中,说过几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量子力学所涉及的“这种新的物理哲学同一些有关的人类文化哲学相结合,是今天和明天的世界的主要事件。”([1],p.158)海森伯关于这些问题的阐述将“超越一门专门科学的有限范围,而深入到那些由于自然科学新近的巨大发展和影响深远的实际应用所引起的关于人的一般问题的广阔领域之中。”([1],p.159)不论诺斯劳普关于量子力学同人类文化哲学和关于人的一般问题的关系作何种理解,他关于这种关系的强调仍是一种有着巨大启示意义的深刻洞见。在我看来,量子力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波普尔(Karl R.Popper,1902—)的基本陈述句(basic statement)在他的科学哲学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然而,波普尔本人对基本陈述句所做的解说及逻辑分析,却颇为混乱,而且前后矛盾。本文的目的是要阐明基本陈述句在其科学哲学中的功能,指出波普尔的解说与分析的不当之处,并企图提出尝试性的修正,使其充分发挥其所欲达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科学中是不是允许应用数学方法呢?在A.维尔岑斯基(“哲学问题”杂志,1956年,第1期)和B.C.伊伏列夫(同上,第6期)的论文中所提出的这个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末必能找到一个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生物学家,他对於以这样一般形式所提出的问题给予否定的回答。事实上,从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情感、机器、认知——斯洛曼的人工智能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洛曼(Aaron Sloman)是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一位杰出的人工智能哲学专家、认知科学家.他在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去探讨古老的哲学问题,人类认知的过程及情感的产生机制,进而关注和研究人类的心灵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物种概念是系统生物学即常说的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关于物种概念,存在着长期而频繁的争论,不仅受到生物学者的关注,也引起哲学家的兴趣,因为它与哲学和逻辑密切有关。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在哲学上称为本体。物种在哲学本体上是什么? 这涉及生物种概念的阐明。世界上有两种本体,一是个体,一是类。物种究竟在哲学本体论上是个体还是类呢?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物种是类,把认识物种和物种组群的科学研究称为分类学或分类。Mayr(1982)坦率地承认,他本人就曾长期对种阶元和种类元混淆不清,他把这种混淆的澄清归功于Ghiselin(1974),Hull(1975)等从哲学和逻辑学上对物种本体和概念的论述,他们论述了物种本体不是类而是个体。进化支序学者Wiley(1981)和进化系统学者Mayr  相似文献   

9.
费耶阿本德多元主义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耶阿本德(Paul K.Feyerabend,1924—)是美国科学哲学家。他在转向哲学研究之前,曾广泛研究过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戏剧。他的主要科学方法论著作是《反对方法:一种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1975年)以及于1981年出版的两卷本哲学论文集:《实在论,唯理主义和科学方法》(第一卷)和《经验主义问题》(第二卷)。作为他的代表作,《反对方法》还于1976年出版了增订的德文版,本名为《反对方法约束》(Wider den Methodenzwang)。此外,他还为答复对该书的批评,写了《一个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年)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五十周年.通过充分阅读库恩已发表的主要文本,以正确理解库恩的思想,是对他的最好纪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库恩科学哲学学说的历史性、革命性和二象性等特征,尤其是他所兼具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的两重身份,他的科学哲学所兼具的历史主义/逻辑主义色彩,他的思想所兼有的革命性/传统性倾向,以期把握其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回答学界在理解库恩思想中的一些困惑之处.  相似文献   

11.
莱欣巴哈(1891—1953)是本世纪逻辑经验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在柏林、慕尼黑和格丁根等大学攻读数学、理论物理和哲学,受教于希尔伯特、索末菲、普朗克和玻恩等名师。莱欣巴哈对概率逻辑与归纳法、时空与几何、相对论、量子逻辑以及科学定律等问题都有独到的研究。《概率论》(1935年德文版,1949年英文版)、《空间和时间的哲学》(1928)、《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1944)和《科学哲学的兴起》(1951)等是他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12.
简单性原则作为真理的标志为人类所偏爱,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艾利奥特·索伯(Elliott Sober)追溯了简单性原则的哲学渊源并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研究了简单性原则在科学假说评价与模型选择标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因看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编的西方科学哲学资料,才第一次接触到保尔·费耶阿本德的哲学.他的"怎么办都行"的主张与我已有的观念大异其趣,因此留下印象极为深刻.说到这里,还要感谢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孙慕天教授,感谢他把这本资料送给了我,使我在国内能较早地接触西方科学哲学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波士顿大学哲学和物理学荣休教授、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中心的创建者罗伯特·科恩(Robert S.Cohen)于2017年6月19日上午在马萨诸塞州沃特敦的家中逝世,享年94岁。科恩教授,1923年2月18日生于纽约,1943年在卫斯理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48年在耶鲁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耶鲁期间他旁听过许多哲学课程,曾经随卡西尔(Ernst Cassirer)学习康德哲学。1949年至1957年,在卫斯理大学任哲学和物理学的助理教授。1957年转至波士顿大学任物理学副教授,1959年升任哲学和物理学教授,1959年至1973年任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16.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签字仪式于2011年10月17日在东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签字仪式于2011年10月17日在东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8.
在存在哲学的视域下,雅斯贝斯致力于明晰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他从起源、对象、任务/目标、方法、确定性、公认性、进展性、交流方式、系统九个方面为科学与哲学划界,提出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工具,而哲学的力量于“世界指向”(Weltorientierung)下科学的界限之处彰显,从而将哲学在“自我遗忘”中找回.对于应对所谓“第四次哲学危机”,这是一条值得探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西德柏林技术大学Friedrich Rapp所著的《分析的技术哲学》(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一书,1981年由D. Reidel出版公司在荷兰和美国同时出版,全书199页。作者在本书中全面叙述了刚刚兴起的技术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当前的状况,并且作了批判性的评价,以引起欧洲大陆学者和德国学者的讨论。在探讨上述问题时,作者在关心纯理论性问题的情况下,宁愿以分析和参考可能发生的事实为基础,而不愿以直观洞悉推论为依据。他认为,技术现象的复杂性要求多方面的思考,而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又包括人力(知识分子)和物力(材料)的先决条件,以及技术推断和技术行动的方法与结构。针对带来  相似文献   

20.
雅克·莫诺(Jacques Monod,1910—1976)是法国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一书的出版(1970)使他立即成为一位世界闻名的现代自然哲学家。关于他的哲学思想,国内已有不少学者作了评价,但褒贬不一。本文试图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上,运用现代系统科学所揭示的稳态原理,透视其生物学哲学的一个前提假设——“不变性”原理,进而理清其整个哲学思想的脉络,并加以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