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静电水处理技术是当今世界水工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之一。应用该技术研制成功的SH系列静电 水处理器、EH系列电子水处理器和SHC型静电水质处理器,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防垢、除垢 、杀菌、灭藻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或低压静电场的作用,改变水分子结垢或 激励水分子外层电子,使水中所含阳离子不致趋向器壁,不在内壁集聚,从而达到防垢除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1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静电水处理技术是当今世界水工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之一。应用该技术研制成功的SH系列静电 水处理器、EH系列电子水处理器和SHC型静电水质处理器,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防垢、除垢 、杀菌、灭藻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或低压静电场的作用,改变水分子结垢或 激励水分子外层电子,使水中所含阳离子不致趋向器壁,不在内壁集聚,从而达到防垢除垢 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多巴胺亲水改性和静电喷雾技术制备定向导水纸尿裤面层材料.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纸尿裤面层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材料的水接触角、芯吸高度、耐水压和液态水分管理能力,以研究多巴胺亲水改性和静电喷雾时间对材料定向导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静电水处理技术是当今世界水工业领域最新技术之一,属物理法水处理范畴。它是利用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压,作用在静电水处理器的阳极、壳体之间,对流经静电水处理器的水体产生作用,使其达到防垢、除垢、杀菌和灭藻功能。我公司北方地区客户所购买的上百套静电水处理器,有十套陆续发生故障,我对静电水处理器故障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能测量纤维内摩擦及产生静电量的测量系统.作者认为毛条中的水分和使用抗静电剂,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毛纤维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摩擦力与产生静电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自发地在空气一水界面形成了一个静电偶极层,不同液面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使得液滴能够浮在液面上.表面的振动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的分布趋向均匀,从而液滴可以漂浮更长时间.实验结果证实,静电力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随着溶液体相浓度的改变,表面浓度呈现不连续的变化,并观察到平台现象,直到临界胶束浓度,反映了表面浓度这一宏观量的量子化.这种现象可归因于稳定的表面二维有序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雾化电晕放电除尘原理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了一种新型静电除尘器结构和原理,采用新的电极结构,通过雾化电晕放电和水的循环利用,实现长期、高效并且无污水排放的静电除尘,解决了烟气污染源中黏性的微米及亚微米颗粒对传统除尘器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对雾化电晕放电静电除尘的构造、放电特点、雾化电晕放电伏-安特性、雾化状态、温度的影响和电极清洗效果均进行了实验研究,为采用雾化电晕放电净化黏性粉尘的烟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静电增强纤维过滤是非稳态过程,其压力降随时间变化,但现有研究中定量描述的几乎没有。为得出压力降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在推导静电增强纤维过滤非稳态压力降公式时将压力降视为由滤料及沉降粉尘共同作用而产生,并认为带电后的粉尘受极化力的作用而有形成“粉尘粒子串”的趋势,从而得出静电增强纤维过滤非稳态压力降公式,此式可用于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材料的静电电荷衰减速度反映了其静电泄漏性能,所以可以用电荷衰减时间来评价材料的防静电性能.但是目前国标、国军标对静电电荷衰减的规定有些地方不明确,本文主要讨论了用电荷衰减时间作为材料静电性能评价参数相关标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由陀螺式静电陀螺找北仪原理与系统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自由陀螺式静电陀螺找北仪的原理,并给出了系统测试结果。自由陀螺式静电陀螺找北仪采用角度法寻北方案,在工作中陀螺处于自由状态,通过光电传感器观测陀螺转子的表观运动角度,经过数据处理,得出方位角。为了降低陀螺漂移逐次启动不重复性对寻北精度的影响,系统引入两位置差动测量方法。实验表明,依据提出的方案研制的静电陀螺找北仪寻北时间小于30min,寻北精度可达15″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微波加热对自来水杀菌的高效性,本实验采用微波炉对一定量的自来水进行了加热杀菌处理,并对微波杀菌效果达到国标时自来水体积与加热时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实验组的杀菌效果达到国标(GB19298-2003)时所需的时间及所需的温度明显低于电炉加热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水温为35.0℃时比初温13.1℃时含菌量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杀菌效果达到国标时,加热时间与水的体积成线性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热杀菌,微波杀菌具有稳定的高效性,为饮用自来水微波炉杀菌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水回用大肠菌群的灭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中水回用过程中的大肠菌群进行灭活实验.选用呼和浩特市辛辛板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采用化学方法对大肠菌群进行控制,选取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新洁尔灭3种杀菌药剂对杀菌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得出3种药剂对大肠菌群的最佳作用剂量和最佳作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中水用于工业循环冷却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城市杂用水时,大肠菌群的杀灭率分别达到91.6%,95.8%,99.9% 以上时,才能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将造孔剂和无机灭菌剂按一定比例加入瓷料中,制备出了灭菌性能良好的多孔灭菌陶瓷,研究了多孔灭菌陶瓷的制备工艺和灭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灭菌陶瓷的灭菌率可达97.5%;材料的灭菌能力随灭菌剂含量的增加、烧结保温时间的缩短、气孔率的增大及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新型油田回注水杀菌剂的杀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油田回注水杀菌剂苯扎氯铵[1227]的耐药性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结构季铵盐,4,4′-(1,5-戊撑二羟基)双(1-碘化十二烷基吡啶),命名为PA-12.研究了该季铵盐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杀菌特性.结果表明: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与传统的油田回注水杀菌剂1227相比低一个数量级,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平均达到了5.2mg/L.PA-12对于环境温度和pH的变化都能够保持杀菌活性的稳定性.即使在10℃时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也不高于60mg/L,对于油田回注水的杀菌作业具有实际意义.pH几乎不影响PA-12的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4种含氰基季铵盐,比较了它们的杀菌活性;探讨了12种含氰基季铵盐的结构与杀菌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了污水含油量、pH 值、温度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及杀菌剂的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含氰基季铵盐的杀菌活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分子的结构对称性越高,其杀菌活性越低;在杀菌剂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杀菌剂的杀菌活性随污水含油量的增加而下降;含氰基季铵盐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在偏碱性及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临床分离的6种菌株为供试菌,采用常量稀释法分别检测叶下珠乙醇、水提取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对6种菌株均有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叶下珠水提取物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及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953goL-1、1.953goL-1、7.8125goL-1、3.90625 goL-1,抑菌作用强,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BC分别为3.90625goL-、3.90625goL-1、31.25go-1,杀菌作用强.结论:叶下珠提取物对多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可供开发此药用资源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含氰基季铵盐杀菌剂DMM_(1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DMM_(l2)具有良好的杀菌和缓蚀作用,水溶性好,加入水中后能使滤膜系数有所提高,和阻垢剂水解聚马来酸酐及缓蚀剂六偏磷酸钠共存时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和戊二醛复配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乳酸发酵高菜为主要原料,研究脱盐条件、原料配比及杀菌方式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高菜脱盐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时间,其次是大小规格,影响最小的是料水比,分析结果可知最佳组合为A2B1C2,即大小规格8mmx20mm、料水比1:2、脱盐时间15min。不同配料研究以配料Ⅱ感官评定效果最好;产品以温度90℃,时间20min杀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戊二醛杀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戊二醛作为一种水处理杀菌剂在不同浓度PH值,各种阳离子存在下对大肠杆菌和混合异氧菌作用时的杀菌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并考查了戊二醛的腐蚀性和配伍性。同时,对戊二醛的杀菌机理作了更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低腐蚀、配伍性好的杀菌剂,机理研究认为吉的肽聚糖反应是杀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产生臭氧和不产生臭氧两种紫外线杀菌灯为光源,以甲基橙染料为对象,染料脱色率为指标,研究了两种光源对甲基橙的脱色作用.结果表明:甲基橙在产生臭氧和不产生臭氧两种光源照射下脱色率不同,光照3h后甲基橙脱色率分别为79.1%和7.9%.造成高脱色率的因素不是紫外线杀菌灯产生的臭氧,可能是紫外线杀菌灯产生的真空紫外线对甲基橙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