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系列锰钢的冲击磨粒磨损性能的研究得出在低冲击下锰钢的耐磨性与磨面硬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在高冲击功下磨面硬度不再是耐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另外通过对冲击功、冲击韧性和耐磨性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当冲击韧性/冲击功(a_k/J)在30—70范围内时,锰钢具有较高的耐磨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回归分析原理,通过对介稳奥氏体锰钢磨面硬度H与加工硬化指数n和磨损冲击功a之间关系,以及耐磨性△W^-1与磨面硬度H和韧度ak之间关系的分析,给出其关系H=H0+810n(ln15a)^n,△W^-1=2.3×10^-3H√ak(1-H/910)由此可对介稳奥氏体耐磨锰钢进行成分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过与静力金属型铸造磨球相比较,研究了离心铸造白口铁磨球的组织特点与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离心磨球的碳化物呈板块状,基体组织为等轴晶,且屈氏体进一步细化,离心磨球的硬度不因离心铸造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冲击韧性大幅度提高。离心磨球的抗冲击磨损性能高于静力金属型磨球,并且在高冲击功条件下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高锰钢中分别添加Cr-V-Ti-RE,Cr-V-Ti,Cr-RE和V-Ti-Nb-RE对其进行合金化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检测、冲击磨料磨损试验等手段,研究不同合金化处理对高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化处理能细化高锰钢晶粒1~2级,改善夹杂物的大小、形态及分布,并且使高锰钢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经Cr-V-Ti-RE合金化处理的试样综合性能最优,其硬度为217HBS,冲击韧性为155J/cm2,与未经合金化处理的试样相比,分别提高了12.4%,32.5%,并且其耐磨性提高了13.9%~45.4%.在中、低冲击功下,高锰钢的磨损机制以凿坑变形和显微切削为主;在高冲击功下,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剥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碳钢不同热处理组织的动载磨料磨损试验研究,阐明了材料的耐磨性受材料硬度与磨料硬度的比值以及冲击功大小所控制的关系,从而得出HRc40~50为中碳钢软、硬磨料磨损的界限。文中指出,为有效地提高耐磨性,必须采取强化手段,使材料硬度大于HRc50,以达到软磨料磨损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各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所获得的各种组织状态对40CrMnMo钢的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调质状态的冲击韧性较高,但硬度偏低;而等温下贝氏体组织状态,硬度较高,冲击韧性适中,对于承受较小冲击载荷而要求有较高硬度的零件,应以下贝氏体组织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7.
由于莱氏体钢中含有大量的碳化物,常用的AISID2冷作磨具钢具有很高的耐磨性,但由此而易于崩裂且不易锻造及线切割加工。为此,调整其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而开发了一种新型模具钢(实验钢)。采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及冲击实验机研究了回火温度对该新型钢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淬火及500℃回火处理时,实验钢与D2钢相比所含碳化物较少且颗粒尺寸较小,而且在各种回火温度下其冲击韧性和硬度均高于D2钢。例如经500℃回火处理,其硬度与冲击韧性分别为HRC64和45J/cm2·由于排除了其中的粗大又不均匀的碳化物,实验钢组织大为改善,由此而消除了在使用中的崩裂失效现象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等温淬火处理的奥-贝球铁破碎机锤头的组织及性能。并对锤头进行了现场装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奥-贝球铁锤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冲击韧性,硬度高耐磨性好,且生产工艺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国核电主管道铸造不锈钢Z3CN20-09M的热老化,在300、350和400℃下,对Z3CN20-09M进行了长达30000 h的加速热老化实验.对不同热老化时间下的样品进行了冲击性能和铁素体纳米硬度测定.以夏比冲击功作为热老化脆化参量,利用拟合的方法得出该材料的热老化激活能为51.962 kJ.mol-1.通过热老化因子P得出了用夏比冲击功表示的热老化脆化动力学公式.利用热老化激活能和热老化动力学公式预测了Z3CN20-09M在实际运行温度下服役40 a内的夏比冲击功和铁素体显微硬度变化.预测结果表明在运行5a内是该材料韧性迅速下降的时期,随后的运行过程中下降过程趋缓.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中国核电主管道铸造不锈钢Z3CN20-09M的热老化,在300、350和400℃下,对Z3CN20-09M进行了长达30000 h的加速热老化实验.对不同热老化时间下的样品进行了冲击性能和铁素体纳米硬度测定.以夏比冲击功作为热老化脆化参量,利用拟合的方法得出该材料的热老化激活能为51.962 kJ·mol-1.通过热老化因子P得出了用夏比冲击功表示的热老化脆化动力学公式.利用热老化激活能和热老化动力学公式预测了Z3CN20-09M在实际运行温度下服役40 a内的夏比冲击功和铁素体显微硬度变化.预测结果表明在运行5 a内是该材料韧性迅速下降的时期,随后的运行过程中下降过程趋缓.  相似文献   

11.
低铬白口铸铁的冲击磨损耐磨性和断裂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通过对不同基体硬度的低铬铸铁冲击磨损耐磨性和断裂韧性的研究,发现低铬铸铁的断裂韧性K_(1c)与基体硬度呈线性关系,基体硬度越高,K_(1c)越小.低铬铸铁冲击磨损形式在冲击能量不同时相异,在冲击能量为2.5J时,磨损以切削形式为主,冲击磨损耐磨性随硬度增加而增加,随断裂韧性增加而降低;冲击能量为4.5J时,磨损以塑变形式为主,冲击磨损耐磨性随硬度增加而降低,随断裂韧性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静力荷载和冲击荷载作用下水泥基材料的韧性及其主要影响规律,通过试验研究手段,采用折压比、冲击功等指标,分别研究了矿物掺合料、聚丙烯纤维、纤维素纤维、钢纤维以及橡胶颗粒对水泥砂浆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折压比和冲击荷载作用下冲击破坏功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组成砂浆的折压比和冲击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改性组分对砂浆折压比和冲击破坏功2参数存在不同的影响机理;当所掺改性组分的类型相同时,砂浆的冲击功随折压比增加而增大.为提高砂浆的折压比和冲击功,宜掺加变形能力好、抗拉强度较高且其与砂浆基体之间具有较大的粘结作用的改性组分.纤维与橡胶颗粒的复合掺入可较好地发挥叠加效应,进一步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3.
对一种钒微合金化低碳中锰钢进行了轧制及热处理实验,对其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指标.结果表明:热轧态中锰钢的屈服强度在700MPa以上,-40℃的冲击功为67J,当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分别为900℃和600℃时,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在650 MPa以上,-40℃的冲击功为275J,具有良好的强韧性指标.热处理态实验钢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细化有利于提高实验钢的低温冲击功,当淬火温度为900℃时,在回火过程中可析出大量20nm以下的二元相VC,其析出强化量在15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高铬白口铸铁显微组织,探讨了热处理对高铬铸铁冲击韧性和硬度的影响,并确定了组织与性能的相关性。分别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热处理后高铬铸铁显微组织,洛氏硬度计测定高铬铸铁的硬度,冲击试验机测定冲击韧性。结果表明:高铬铸铁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升后降,冲击韧性则相反。在1 000℃淬火空冷,并在400℃回火时,材料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提高高铬铸铁抛丸机叶片寿命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接近共晶成分的20%Cr和17%Cr的高铬铸铁,采用简便的定向凝固铸造工艺和改进的热处理工艺试制抛丸机叶片。在使用钢丸的工况下,所试制叶片的使用寿命达670小时,超过世界名牌产品瑞士GF叶片100%;在使用铁丸的工况下,所试制叶片的使用寿命达380小时,超过国内先进水平的叶片55%。叶片的实际运行试验和磨面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铁丸的工况下,叶片主要是切削磨损,但反复冲击下材料的剥落也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叶片的硬度和降低残奥量,有利于耐磨性的提高;在使用钢丸的工况下,叶片的失效主要是由于反复冲击下材料的剥落,而切削所起的作用较轻微,降低残奥量和改善马氏体的韧性能有效地提高耐磨性。碳化物垂直于磨面的定向排列,亦有利于提高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高铬铸铁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磨料磨损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含铬15%、20%、28%,含碳2%~4%,含硼和不含硼,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共计72种成分状态的高铬系铸铁进行了低应力和冲击条件下的磨料磨损试验;测定了其宏观硬度,显微组织和碳化物数量;对宏观硬度、碳化物数量与耐磨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磨损条件不同,磨损机理不同,其耐磨性的影响因素也不同,低应力磨料磨损的耐磨性与碳化物数量明显相关,冲击磨损的耐磨性与宏观硬度明显相关。此结论对根据不同工作条件合理选用高铬铸铁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进行了控扎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拉伸和冲击性能,并阐述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为亚微米尺度的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的复合层状组织.中锰中厚板1/4厚度位置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60℃冲击功分别为725MPa,840MPa,27.7%,130J.逆转变奥氏体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产生的应变硬化是中锰钢主要的强化机制;TRIP效应吸收大量的应变能,推迟颈缩,增加均匀延伸率,是中锰钢主要的增塑机制;TRIP效应有效地提高了裂纹形成功和裂纹扩展功,是中锰钢主要的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硫化物夹杂形态对硅锰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硅锰钢履带板冲击韧性波动范围大、冲击韧性低这一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研究了硫化物夹杂对冲击性能的影响,发现硫化物的形态是影响冲击性能的主要因素。当钢中硫化物形态以球形、多角形的Ⅰ、Ⅲ为主时,钢的冲击性能良好;当钢中硫化物形态长务链形、网状的Ⅱ型析出时,将会对钢的冲击韧性产生不利的影响。硫化物的形态主要受钢中稀土残余含量的影响,当稀土残余含量w(Re)〉0.04%、残余稀土与S含量的比值w(  相似文献   

19.
对25MnV钢进行了常规淬火,亚温淬火及常规淬火+深冷处理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淬火工艺相比,采用亚温淬火、常规淬火+深冷处理两种工艺后,在保持硬度(强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均具有显著提高,而深冷处理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因此可以作为结构钢的一种强韧化工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热模具钢H13(4Cr_5MoSiV_1)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H13钢经软氮化处理后,耐磨性、热疲劳抗力较好而冲击韧性较低,250℃等温淬火加回火处理后的冲击韧性最高,热疲劳抗力比正常淬火加回火处理的好,耐磨性较差,300℃等温淬火加回火处理的冲击韧性和热疲劳抗力较低。据此,在受冲击载荷情况下,采用250℃等温淬火加固火热处理工艺较好;受冲击载荷较小时,采用正常淬火加固火软氮化复合热处理工艺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