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污水排海管扩散器中盐水楔阻塞的形成和冲洗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建立了盐水楔阻塞的临界冲洗流量及相应的临界密度弗劳德数的理论计算模式,并在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污水排海管扩散器中盐水楔阻塞的形成和冲洗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建立盐水楔阻塞的临界冲洗流量及相应的临界密度佛劳德数的理论计算模式,并在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污水排海管扩散器中盐水楔阻塞的研究@刘朴@韦鹤平@钟迪锋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对双分散圆盘颗粒体系在均匀压缩过程中的阻塞转变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摩擦对临界阻塞态的影响。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临界阻塞态的体积分数与平均接触数减小,其力学平均接触数与几何平均接触数的差异增大,同时各种接触类型的百分比也在发生改变。模拟结果还表明,摩擦系数为零以及无穷大的临界阻塞态是等静态堆积,临界阻塞态的体积分数随力学平均接触数呈线性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最优压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与传统亚临界循环的不同特点,对跨临界循环的最优压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对超临界流体的跨临界循环的最优压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探讨了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在热泵和干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突扩通道中带钝体或开缝钝体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突扩通道中带钝体或带开缝钝体的两种典型阻塞比(最大阻塞与零阻塞)的空气流场采用小型靠背毕托管进行测定,得到了各自的回流流场的速度分布图、回流区长度、回流量与进口雷诺数的关系式,并从中缝气流量与回流量的关系导出了判定中缝气流发生分裂的临界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Al-Mg合金在循环蠕变条件下的应变突发现象,以及突发应变出现的温度和应力范围,基于循环蠕变位错结构观察的结果,提出一种新的位错胞崩塌理论来定量说明应变突发出现的临界循环应力、临界溶质浓度及突发应变消失的温度,定量计算表明,该理论的预期值与Al-Mg合金现有的实验结果很相符。  相似文献   

7.
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特性的高速纹影摄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运用高速纹影摄影对火花点火发动机循环变动特性的研究。确定了纹影摄影胶片中可用于循环变动研究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循环变动在燃烧一开始就已产生,并且表现为火焰中心、火焰速度、当量火焰半径、点火延迟时间、临界火地径、临界火焰速度等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为避免CO2跨临界循环运行因高低压差增大而导致压缩过程偏离等熵过程太远,减小CO2跨临界循环系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并降低系统成本,采用带节能器的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对其热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基本带膨胀机循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于传统工质带节能器制冷循环的补气压力介于系统高压和低压之间,带节能器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补气压力应介于临界压力和低压之间;其制冷系数与膨胀机效率为0.6的系统性能相当;制冷性能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提升,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补气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当相对补气压力为0.9~1.1时制冷性能较高,在较低蒸发温度下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微通道中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当量直径0.5 mm,有效加热长度45.0 mm的微通道进行了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表明临界热流密度随工质质量流速和进口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加.基于实验数据给出了临界热流密度与Weber数、进口过冷度的关联式.实验还发现微通道中的临界热流密度现象不同于常规通道.微通道中临界热流密度的产生是由于微通道的蒸汽阻塞.在达到临界热流密度之前,微通道的流动和传热主要是周期性的过冷流动沸腾,从微通道逸出的汽泡和进入微通道的液体反复交替冲刷微通道.一旦达到临界热流密度,微通道中的流动和传热主要是一个蒸汽周期性逸出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过热蒸汽的出现,直到最后整个微通道被过热蒸汽阻塞.  相似文献   

10.
N_2O跨临界喷射/压缩制冷循环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CO_2跨临界循环能效低、排气压力高的问题,将天然工质N_2O用于跨临界循环,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比较了N_2O和CO_2用于跨临界喷射/压缩制冷循环和简单跨临界循环的性能,并对N_2O用于跨临界循环中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_2O系统的性能系数和排气压力均优于CO_2,性能系数较CO_2系统分别增加了13%和9%,而排气压力分别降低了16%和13%;CO_2系统采用喷射/压缩跨临界循环后性能系数比简单跨临界循环提高了15.2%,稍高于N_2O系统的11.6%,说明使用喷射器对于CO2系统性能提升更为有利.分析了高压侧排气压力、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对于CO_2和N_2O跨临界喷射/压缩制冷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况变化时N_2O和CO_2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一致,且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越低、蒸发温度越高时,N_2O系统的性能系数增加越明显;制冷系统中N_2O的热稳定性能很好,不会分解.  相似文献   

11.
半无限长柱体出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由面流动在工程问题中经常遇到。为研究半无限长柱体出水过程中 ,不同的 We和 Fr对自由面的影响 ,基于VOF(volume of fluid)的基本思想 ,使用改进的 Youngs算法实现体积分数的近似和推进 ,对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 ,分别得到了该问题的 We和 Fr临界值 :当 We大于临界值时 ,可以忽略表面张力的作用 ;当 Fr大于临界值时 ,可以忽略重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旋涡形成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立轴旋涡的形成和类型,与佛汝德数、环量数和淹没水深三个参数的关系式. 自制了能改变进水口尺寸、型式、边界条件和水流条件等影响立轴旋涡的实验装置. 分析测得的试验结果,对底部和侧部两种进水口提供不同的系数,有利于针对实际工程中进水口的具体形式,作为估算临界淹没水深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U形渠道临界水深、弗劳德数和水跃的计算方法。给出了U形渠道临界水深的迭代计算公式和弗劳德数的显式计算公式,推导出了U形渠道的水跃方程,与文献[7]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相似原理,以某厂300 t RH为原型建立了1﹕4的水模型,集中研究了吹气孔堵塞对RH循环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吹气孔堵塞时,气量偏差对循环流量影响最大;当吹气孔对称堵塞时,吹气孔堵塞位置的连线与环流方向成0o时循环流量最小,呈90o时循环流量最大;当吹气孔集中堵塞时,随吹气孔堵塞个数的增加,气泡泵的作用机制由环状机制向簇群状机制转变,循环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水洞流速较低,受弗劳德数影响,水洞实验条件下空泡形态存在上漂现象,实验得到的运动体尾部流体动力特性也因此受到影响.为了消除弗劳德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到较为合理的尾部升力曲线,采用有攻角情况下滑行状态时的升力减去零攻角时对应的升力的办法来修正实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对应通气率和对应空泡状态两种方法来对应相减.对两种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采用此方法修正后的尾部流体动力曲线基本消除弗劳德数影响,曲线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因水质恶化、排污限制等因素对钢铁生产的影响,在分析西宁钢铁公司老轧区循环水系统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增设污水处理工艺、回用循环系统的节水改造措施,减少排污量和新水用量,降低运行成本为企业节能减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量船首波,制作了由7台浪高仪组成的专门装置,同时设计了4条数学船模用于测定首波高。试验过程中,除前进运动外,船模的其他运动均被约束。测量结果表明,船首波与傅汝德数Fr及船首形状关系极大,根据试验结果知,如果采用深V型船体,可望获得较小的波高,此外,排水量是影响兴波的重要参数,Fr是又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不但影响波浪高度而且亦影响波浪的位置,随着Fr增大,波高随之增,而且波浪与船模纵之间的夹角减  相似文献   

18.
降雨和坡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坡面流是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的动力,其水力学参数是构建侵蚀物理模型的基础.本文通过上方来水和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降雨和坡度(2.6%—25.9%)对坡面流水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流速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水深与坡度呈反势.总体上坡面水流呈条带状或斑点状分布,降雨具有增大陡坡表层流速效应,且平均流速与表层流速之比主要在0.4—0.7之间.一般地,坡面流有滚波产生,滚波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而波高和波长在坡度为5.2%时达峰值,尔后呈减小趋势.降雨可触发更多滚波产生,但对波形影响不显著.随着坡度的增大,水流弗劳德数和阻力系数分别呈增大和减小趋势,且降雨对它们均无显著影响.在试验条件下,弗劳德数与水流阻力关系较雷诺数更为密切,这可能说明弗劳德数对坡面流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An experiment study of lee vortex with large topography forcing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paper, relates the lee vortex which is triggered when the rotating and stratified flow passes over the large obstacle by using towing tank and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ude number Fr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and, in the rotating case, the lee vortex is easily triggered, because the rotating may, on one hand,lead to downward flow, on the other hand, induce lee vortex through generating geostrophic vorticity. Even in the non-rotating case, the lee vortex can be still formed, as long as both Froude number Fr and stratification parameter N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ee vortex,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rotating case compared with the non-rotating case. In the non-rotating case, the tilting term of the perturbation vorticity is a dominant factor of inducing the lee vortex. However, in the rotating case, effect and the convergence of perturbation vorticity are dominant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