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TBM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 ,区内主要含气层系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一段以及下石盒子组盒一段。根据岩心分析结果统计 ,该地区属中 -低孔、低 -特低渗地层。在充分研究该地区最新测试分析等资料基础上 ,通过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建立油藏地质特性与测井响应特征的映射关系 ,确定测井储层参数转换模型 ,划分渗透性地层 ,计算反映储集层基本特性的地质参数 ;并以测井解释成果为基础 ,以试气证实的气层、水层及干层为标准 ,建立气层、水层及干层的测井模式 ,制作测井参数图版 ,采用地质、测井、气测相结合的方式 ,逐层逐井对未试气的储层重新进行气层、水层及干层判识  相似文献   

2.
大庆某地区黑帝庙储层压实程度低、成岩作用差、物性好,导致气、水层的电性特征相近而难以区分。在储层岩性、物性、水性和电性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中子测井为气层敏感曲线。以中子测井曲线为核心,建立中子测井与深侧向电阻率、密度、声波时差的交会图,确定气层解释下限标准。利用电阻率与声波时差、自然电位以及中子测井与密度、声波时差在气、水层匹配关系的不同,提出多曲线重叠与气测资料综合定性判断气层方法。为进一步扩大气层响应特征,采用多曲线定量计算气层解释综合判断参数,并与自然电位曲线交会区分气、水层,取得较好效果。15口试气井解释结果与试气结论进行背对背验证,气层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4.4%。  相似文献   

3.
 大庆某地区黑帝庙储层压实程度低、成岩作用差、物性好,导致气、水层的电性特征相近而难以区分.在储层岩性、物性、水性和电性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中子测井为气层敏感曲线.以中子测井曲线为核心,建立中子测井与深侧向电阻率、密度、声波时差的交会图,确定气层解释下限标准.利用电阻率与声波时差、自然电位以及中子测井与密度、声波时差在气、水层匹配关系的不同,提出多曲线重叠与气测资料综合定性判断气层方法.为进一步扩大气层响应特征,采用多曲线定量计算气层解释综合判断参数,并与自然电位曲线交会区分气、水层,取得较好效果.15 口试气井解释结果与试气结论进行背对背验证,气层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4.4%.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气水层测井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为弹性驱动的河流相低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在开发中普遍见水.根据试采情况将气藏储层分为气层、水层、气水层三类,开展气、水层的测井识别研究.以区内26口井50个射孔层段各层的试油结果作为依据,选出了700个样本点作为判识建模的标本,以声波时差和中子孔隙度等8个原始测井值作为判识变量组合,采用模糊判别分析,建立了各层的判识模型.回判结果表明,模型对气层精度达到97%,水层为89%,气水层为94%.利用未参加建模的出水井射孔段对模型进行验证,判识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5.
廊固凹陷沙三段受构造、油藏、岩性变化、泥浆侵入等因素影响,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油气层难度较大.在分析常规三孔隙度、中子伽马测井及核磁、阵列声波测井对油气层响应机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测井信息,建立多种定性与定量的气层测井识别方法.通过对不同测井系列油气层解释技术及应用效果的总结和分析,提出测井采集优选方案,建立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解释方法,有效提高了低阻和疑难气层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华东石油局在资料二次开发中获硕果最近,华东石油地质局组织局属测井站、六普大队、试采大队、地质所等各方专家,对过去的18目测井资料进行二次解释,经过分析研究有不少新发现,新提出复试层10层,测试层7层。测井资料解释技术从60年代到90年代有很大提高,应...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深层系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泌阳凹陷深层系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评价的困难和需求,研究了区域组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并根据地区经验、统计规律以及不同油气层测井识别方法的地区适用性考察结果,确立了利用电阻率径向特征、电阻率时间推移测井识别油水层及应用套后补偿中子测井识别气层等有效方法。引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等资料处理解释方法以及核磁成像等测井资料解释成果,为区域油气层识别提供了新的手段和信息,经进一步配套、组合,得到了泌阳凹陷深层系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综合判别方法,并在生产中进行了广泛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根据地区经验,采用多信息、多方法的综合判别技术,是解决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识别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孤东油田七区中水淹层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孤东油田七区中测井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水淹层的定性判别模式。利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建立了多种地质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利用灰色判别技术制定出有效厚度和夹层厚度的确定标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藏储量丰度大,但整体动用率偏低,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是动用程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常规测井数据对气层响应不明显,和评价过程的人为因素是影响气层有效评价的主因。通过测井、薄片分析、实验分析、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总结气层特征与高产富集因素的前提下,探求定性、定量结合的办法对盒1段致密气进行方便、有效地评价。各参数权重分析结合高产富集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利用重要参数对气层进行定性评价;选取关键井单采气层的测井、地质参数,建立定量分级评价模型,可对气层进行良好分级评价。气层单井、水平井产能数据与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认为气层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复杂致密砂岩气评价,评价结果可指导直井、水平井开发。  相似文献   

10.
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凝析气层是开采开发凝析气藏的关键.针对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提出了一套现场确定凝析油含量及凝析气层的测井方法.该方法是在电缆重复式地层测试、电阻率法、中予密度重叠法对凝析气层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凝析气藏的测井解释标准,然后利用中子一密度的差值和比值法来进行凝析气藏分类解释.由于该方法将测井信息反映的合气指数进一步放大,使得凝析气的判别更加直观、灵敏并达到现场及时确定测试目的层的要求.应用结果说明这套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现场确定凝析气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廖凯  陈绩  谢勃勃  祝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273-10280
通过挖掘早期返排数据资源的潜力,提出基于返排动态分析的页岩油水平井压后评估方法。考虑页岩裂缝复杂支撑模式,将有效裂缝划分为砂支撑主缝和液支撑次缝,然后基于流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和迭代求解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新方法的适用性。以吉木萨尔页岩油藏四口分段压裂水平井为例,详细介绍了新方法的分析流程,反演出有效裂缝体积、裂缝复杂程度和压裂液效率;计算发现,压裂后形成的水力裂缝网络以液支撑的次缝为主,仅有平均约34%的压裂液对投产后裂缝导流能力有贡献,压裂液效率和返排率随着用液强度的提高而降低。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返排数据及时评价有效裂缝体积、裂缝复杂程度和压裂液效率,在压后评估方面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基本物理原理建立了适用于多种流型的泡排井多相流机理模型。首先,基于Mitchell 和Taitel 的实验成
果,将泡排井流型分为泡状流、段塞流、均质泡沫流和雾状流,建立了流型转换机理模型;随后,建立了各流型的压降
计算方法,其中泡状流、段塞流采用漂移模型描述,将均质泡沫流视为幂律流体处理,而雾状流简化为无滑脱模型处
理。和川南、鄂尔多斯39 口包含多种流型的泡排井测压数据对比,模型的相对误差仅为–0.55%。敏感性分析表明,低
气液比泡排井可能呈现泡状流或段塞流,适度注气可实现流型向泡沫流的转变,提高举升效率。  相似文献   

13.
受复杂储层特征影响,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单井动态规律预测难度大,实现单井含水变化规律的精细预测对目标油田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油田储层构型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沉积相、注采井间的砂体连通性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影响因素,形成一套基于储层特征的生产井含水变化模式划分方法;并通过油藏工程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基于储层特征的单井全周期含水变化规律预测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含水变化模式下生产井各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调整策略;并进一步论证该方法在其他油田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储层构型复杂,储层特征是影响含水变化规律的关键因素;(2)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单井动态规律差异明显,生产决策必须有针对性;(3)所建立方法首次将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复杂的储层特征与多样化的单井生产动态规律结合起来,预测结果精度高;(4)研究思路与流程对深水浊积油田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灶书《郭丁香》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情节结构上,线索单纯,首尾完整;表现手法上,着意铺陈,重叠复沓;叙事语言引类譬喻,发乎自然;叙事风格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重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大庆长垣外围低产低效水平井比例较高,亟待开展水平井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研究等问题,开展了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注采井网流线和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应用源汇理论及压力叠加原理,建立直井、水平井、压裂水平井以及直井与水平井联合开发压力场模型,采用Euler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了二注、三注和四注3种井网形式的压力场和流线分布。研究表明,不同完井方式水平井组压力场和流线分布特征主要规律一致;水井位于正对水平井的边井位置处,水井与水平井之间易形成线性推进;水井位于非正对水平井的角井位置处,不易形成线性推进,形成大面积的低压力区域;压裂水平井特别之处在于,水井非正对水平井时外侧裂缝压力梯度场大于内侧裂缝。通过与实际井组数值模拟研究的剩余油结果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最终达到指导水平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及开发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低渗透油藏加密井及更新井产量在油藏总产量中占有重大比例,但同一井区内加密井生产效果差别巨大,亟需开展加密井单井评价及加密技术界限研究,指导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分析盘古梁长6油藏历年投产加密井的实际生产动态数据,给出加密井生产动态模式划分标准以评价加密井单井开发效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加密井网和加密时机对低渗透油藏加密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加密井网井排距对加密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加密井类型,最后是加密时机.利用油藏工程方法给出了低渗透油藏加密极限井距和加密时机的计算方法,对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自制的结合抗原孕酮—BSA,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细胞与SP_2/0骨髓瘤细胞进行二次融合、共384孔、杂交瘤细胞102孔,融合率为25.26%,其中15个阳性孔、占10.7%,获得PE_7 PG_4两个阳性分泌细胞株。经四次克隆冻存多批,保存七个月后,其抗体效价稳定。经载体取代实验,证明单克隆抗体仅对黄体酮起反应;对BSA呈阴性反应。单抗对雌二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水平井技术已在低渗气藏的开发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水平井在生产状态下准确预测井筒积液的问题,目前仍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通过对低渗气藏水平井单相渗管耦合的理论研究,考虑了气液两相流动及井筒摩擦损失,建立了新的低渗气藏水平井气液两相渗管耦合模型,并以此推导出了水平井井筒积液量的计算公式。然后,以井口套压为约束,结合几何转换建立了环空积液量计算方法。最后,以环空算出的井底压力约束,联立各模型,建立了水平井积液预测模型。同时,通过程序编译和流体软件模拟分别对苏里格气田某井区单井的直井段和水平段的积液量进行了计算,与实际积液情况符合较好。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不仅可在气井正常生产时较为准确地预测井筒积液量,且该方法也能为其他类似气藏的水平井积液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国际上公认测定最小混相压力的通用方法,开展了细管注气驱替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测试研究。明确了目标区块油藏条件下CO_2/天然气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值;并根据缝洞型储集体特征,运用相似理论,创新设计了可旋转多缝洞串联填充物理模型。开展了目标区块在油藏条件下注CO_2/天然气在垂直模型下注下采与水平模型同端注采两种井位条件下的吞吐实验,评价了油藏条件下注CO_2/天然气的吞吐效果,研究分析了注天然气、CO_2吞吐效果的主要作用机理,形成了最佳注采井位,为后续目标区块注气开发注气介质优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保角变换把水平井二维渗流场转换为直井二维渗流场,分析水平井二维稳定渗流场,推导出水平井二维稳定渗流场中的渗流速度参数方程,进而根据水平井产能公式和水平井二维稳定渗流场中的渗流速度参数方程优化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和水平段方向。通过绘制水平井和垂直注水井不同方位组合的一注一采井网流线分布图,优化水平井和垂直注水井的最佳相对位置。结果表明,常规薄层油藏的水平井生产井段长度不宜大于100 m。应用水平井开发具有气顶或边水的油藏时,水平段应与油藏的构造线相平行,使水平井二维渗流场中的主流线方向避开气窜方向和边水锥进方向;在水平井和垂直注水井一注一采井网中,通过对比流场分布图明确垂直注水井的最佳位置在水平井的中垂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