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水中三氯甲烷安丽对活性炭纤维(ACF)吸附水中三氯甲烷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ACF对三氯甲烷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平衡时间较短,并且吸附容量大小与ACF比表面积成正比.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水中三氯甲烷@安丽...  相似文献   

2.
对纤维状催化剂ACF吸附SO2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CF吸附速度快、吸附平衡时间短、平衡吸附量大;其结构变化对吸附动力学有影响;Bangham和Langmuir吸附速度方程在ACF对SO2吸附体系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活化温度、反应时间对吸附剂ACF比表面积的影响,以及比表面积与含氮量的关系;提出了制备ACF的合理方法,在该条件下制备的ACF对SO2 废气有优良、高效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硫脲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以聚丙烯酸甲酯为骨架的乙二胺树脂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合成了硫脲螯合树脂,研究了该螯合树脂对Au^3+,Pt^4+,Pd^2+,Al^3+,Fe^3+,Co^2+,Ni^2+等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u^2+,Pt^4+,Pd^2+的吸附容量较高,对Al^3+,Fe^3+,Co^2+,Ni^2+吸附容量较低,对Au^3+,Pt^4+,Pd^2+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能定量吸附。  相似文献   

5.
纤维状催化剂ACF吸附SO2传质机理的探讨:ACF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纤维状催化剂ACF吸附OS2过程中表现出的传质机理,证明了其传质过程为内扩散控制,化计算,扩散系数DACF约为10-10^2cm^2/s,比活性的DGAC值约大六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纤维状催化剂ACF的织构和表面化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X-光电子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孔径及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镜分析等手段,较全面地研究了自制的纤维状催化剂 ACF的织构及表面化学结构,讨论了 ACF吸附 SO_2的活性中心,并得出结论:ACF比普通的活性炭 GAC对 SO_2具有更强、更有效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小脑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采用遗传算法(GA)设计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隶属函数,提出一个自适应GA优化算法,并且以优化模型小脑模型FuzzyCMAC学习正弦曲线,仿真实例表明,采用自适应GA方法优化的FuzzyCMAC学习精度比标准小脑模型CMAC提高大约三个数量级,比标准FuzzyCMAC(三角形隶属函数)提高一个数量级,自适应GA方法优化的FuzzyCMAC学习速度比GA优化的速度快且乾化过程的振荡明显减小,仿真  相似文献   

8.
Fieldbus网络通信模型中的MAC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现场总线网络模型的实时特征,讨论了其MAC层中的通信协议问题,包括有FBCOS/MAC协议族的优先决策、实时虚电路和预约协议;FBCLS/MAC协议族的MLF窗口协议和虚时间CSMA协议.在此基础上,概括和推广了基于MLF窗口协议既支持FBCOS又支持FBCLS的统一窗口协议.不但完成了对FBCOS/MAC,而且也完成了对FBCLS/MAC通信协议的实时性、时间确定性和网络开销等通信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且给出了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模糊小脑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遗传算法(GA)设计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FuzzyCMAC)的隶属函数.提出一个自适应GA优化算法,并且以优化模糊小脑模型FuzyCMAC学习正弦曲线.仿真实例表明,采用自适应GA方法优化的FuzyCMAC学习精度比标准小脑模型CMAC提高大约三个数量级、比标准FuzzyCMAC(三角形隶属函数)提高一个数量级.自适应GA方法优化的FuzyCMAC学习速度比普通GA优化的速度快且进化过程的振荡明显减小,仿真证明该方法比普通GA优化方法稳定,收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崭新的理论和方法-FRACTAL,它的创立、理论基础和研究领域,给出了FRACTAL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应用的几个方面,其中引用若干国外新近发表的例子,文中的是及FRACTAL应用于图形学的新设想,对进一步探索了FRATCA因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酸改性、硫酸盐改性对活性碳纤维静态吸苯、吸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活性碳纤维吸附性能比未改性的ACF吸附性能好,经硫酸盐改性后活性碳纤维吸附性能随处理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纤维在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活性炭纤维比普通活性炭性能优异、吸附量大,吸附脱附速度快,因此被应用于挥发性有机废气中苯系物、醋酸丁酯、甲醇等的吸附.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的分类、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并展望了活性炭纤维在环保领域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In-site regenerated titanium dioxide-activated carbon fibers (TiO2-ACFs) photo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the sol-gel method. Detailed surface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iO2-ACFs photocatalyst was carried out. The photoactivity of TiO2-ACFs under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was compared with original ACFs and pure TiO2 by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aqueous solution.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by the TiO2 (5wt%)-ACFs sampl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by TiO2 and ACF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otocatalysis by TiO2-ACFs is a six-step process. The adsorption-transfer-photocatalysis rate of TiO2-ACFs is higher than the adsorption-photocatalysis rate of TiO2, so the photocatalysis rate of the TiO2-ACFs syste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iO2 photocatalyst.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吸附是指在临界温度以上时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的吸附,在地层温度条件下,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为超临界吸附。吸附气是页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页岩气的超临界吸附对于页岩气储量评价和开发方案编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研究方面的进展,从页岩等温吸附实验方法、超临界吸附特征及模型建立3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页岩的甲烷吸附量与煤相比小很多,为满足页岩吸附量测试的要求,对于容量法吸附仪,应配置更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对于重量法吸附仪,应配置更高精度的磁悬浮天平;2)等温吸附实验测试的吸附量为过剩吸附量,过剩吸附量在达到一定压力后会下降,在评价页岩的吸附能力时,不能将过剩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混淆,这样将严重低估地层条件下页岩的吸附能力;3)页岩气的吸附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相矛盾和脱节的问题,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的研究应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入手,深化对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特征的认识,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孔隙结构在其丙酮吸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活性炭孔结构对其吸附的影响,分别用氮气绝热吸附、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活性炭表面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丙酮为吸附质,在温度为298.15 K下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丙酮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与吸附能。结果表明:活性炭样品的丙酮饱和吸附容量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有正相关关系。孔径在1.67~2.22 nm之间的孔容和丙酮吸附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斜率随丙酮浓度增加而变大。丙酮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式。活性炭的孔是丙酮吸附速率主要制约因素,各吸附阶段吸附速率主要制约因素分别为:快速吸附阶段为微孔、中孔,颗粒内扩散阶段为微孔,吸附末尾阶段为中孔。丙酮在活性炭表面的覆盖率是丙酮分子与吸附剂内吸附位的作用结果,孔结构不同,吸附位分布不同,丙酮表面覆盖率小的活性炭吸附能大,表明活性炭孔结构对其吸附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废菌渣为原料,采用硫酸铝与硝酸复合改性制备废菌渣活性炭,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和等电点进行表征,并对活性炭吸附苯酚、铜离子的动力学与等温线进行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芳香共轭结构,表面富含多种官能团,有利于对苯酚、铜离子的吸附;活性炭对苯酚、铜离子的吸附满足二级动力学模型,且颗粒内扩散不是控制吸附速率的主要步骤;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为自发放热的优惠吸附,而对铜离子的吸附为自发吸热的优惠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双组分等温吸附仍满足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苯酚与铜离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作用;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机理主要为疏水键力,而对铜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活性炭-甲醇作为工质对,采用静态重量法对其进行吸附等温线测定,目的在于研究该工质对与吸附制冷相关的吸附率、吸附速度和吸附热等性质.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吸附率可以D-A方程较好的描述,回归得出了相应的方程参数.吸附速度一般以Sakoda-Suzuk i方程描述,研究发现,方程中的吸附速度常数不只是温度的函数,它同时还受系统压力的影响,因此对原方程作了相应的改进.吸附热通过两种途径分别求取,一是利用实测吸附等温线,二是利用由特性吸附曲线预测的吸附等温线,第二种方法可以更为清晰地描述吸附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等量吸附热是表征固体表面吸附非均匀性的重要参数.采用高低温吸附仿真实验装置,对九里山无烟煤、新元贫煤、潘北气肥煤进行瓦斯吸附测试,通过计算等量吸附热与吸附量的关系,探讨从常温(30、20℃)降至低温(-10、-20、-30℃)对煤表面不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吸附量都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在常温时(30、20℃)煤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煤表面能量是不均匀的.降温至-10、-20、-30℃时煤的等量吸附热几乎和吸附量无关,表明煤表面是均匀的.煤吸附瓦斯理论Langmuir 方程在低温环境(0℃以下)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煤质颗粒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对染料废水中大量苯胺类污染物的去除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开展了炭投加量/化学需氧量(COD)、不同浓度、吸附时间及pH值的煤质颗粒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实验,绘制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条件下,随着炭投加量/COD增加,废水中苯胺污染物去除率逐渐上升,且当炭投加量/COD大于4.5时,去除率上升幅度较小,考虑运行经济成本,建议最优炭投加量/COD取4.5;苯胺初始浓度越大,单位吸附量增大,去除率降低;吸附时间越长,吸附量与去除率均上升;pH值在1~4时,去除率及吸附量逐渐上升,当pH值为5时苯胺去除效果最好,随着pH值继续上升,去除率及吸附量有下降趋势。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度高达0.99,苯胺在煤质颗粒活性炭表面发生单分子层吸附;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特征常数小于0.5,为0.33,煤质颗粒活性炭对苯胺有较强吸附性;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特征,说明煤质颗粒活性炭对苯胺吸附作用力强,饱和煤质颗粒活性炭再生方式应采取热再生;根据Weber-Morris方程特征曲线,依次发生了表面吸附、粒子内扩散及内表面吸附3个阶段吸附过程,水中有机物去除速度在表面吸附阶段最快,说明煤质颗粒活性炭比表面积为吸附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微孔数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