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叶龄光周期诱导对圆果种黄麻营养期长短、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营养期长短受 7叶龄以上光周期诱导的影响是随叶龄的增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7叶龄前的与 7叶龄后的处理 ,其产量和产量性状有明显差异 ;在 7叶龄之后 ,产量性状受光温的影响是随叶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大豆早熟高产育种主要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大豆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不仅取决于开花早晚,而且受花荚期长短的明显影响。生殖生长期间,各品种不同发育过程的重叠期长短也不相同。分析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提出大豆早熟与高产结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在物种尺度上探明环境梯度对叶片性状的影响,在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北坡采集并测定分布在海拔600~1050m的不同年龄红豆杉叶片的形态特征指标和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等化学计量指标. 结果发现:叶片性状显著地受海拔和叶龄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影响,幼龄叶性状随海拔增高而线性下降,成年叶和老龄叶性状与海拔的线性关系减弱或消失. 其中,海拔850~950m是叶片性状随海拔线性分布的转折点或过渡区,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较化学计量特征更早地脱离这种线性关系. 表明红豆杉适应环境梯度变化的重要策略是改变养分利用状况,叶片性状可作为预测该地区红豆杉种群生产力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的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模拟螟害补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育期与枯心率随机区组排列、人工模拟螟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低叶位时比高叶位的分蘖补偿能力大;随着生育期增大,随着模拟枯心率增大,每株有效穗呈逐渐减少趋势;水稻增大实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产量补偿,并且其补偿率随叶龄的增大而增长.产量是补偿能力的综合体现,低叶龄期受低螟害,水稻对产量损失有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5.
探究影响山楂海棠种子产量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为山楂海棠高产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吉林省长白县母树林林场横山库区为研究地点,测定山楂海棠生长性状、叶性状、果实性状及种子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各性状.结果表明:1)多数生长性状(树高与地径)、果实性状、种子性状、叶性状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树高、地径与果实数量、单株种子数均显著正相关,单果种子数量与单株种子数量、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种子数与叶宽和叶面积显著正相关;2)果实数量对单株种子数的直接影响和总影响最大,地径对单株种子数的间接影响最大;3)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山楂海棠分为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3类,高产型包括单株25和29,中产型包括单株1、6、17、9和10,低产型包括单株7、21、22,其中,第1类与第2类单株种实产量较高,可为进一步选育种实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北方冬麦区建国以来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明显降低,尤以倒四节间缩短最大;茎粗、穗粒重、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均显著增大,千粒重对产量潜力的提高作用更大;干物重变化规律一致,但上部二叶和茎鞘干物重变化有所不同;80年代后推广的品种开花以后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增高,贡献率增大,而上部二叶光合能力提高;源—流—库逐步得到改良,今后品种选育应在改善库性状的基础上,协调三者平衡,进一步改良和选择源性状。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和播种时期对玉米叶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宁地区地膜覆盖、露地栽培和不同播种时期玉米叶片生长的规律。结果表明,玉米叶面积及其增长速度在主茎上均呈现出随着叶位上升而持续增加,以后又逐渐缩小的规律。最大叶位叶龄指数为81.1%,变异系数CV=7.4%。当叶龄指数为81%--90%时,叶面积增长速度最快。覆膜和早播可使玉米早出苗、叶片数增加、叶面积增大,覆膜还使出叶及叶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截干萌芽对银杏高生长、单叶干重、单株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第一次截干后,银杏高生长量比对照高,第二次截干后,距地30 cm 截干的处理高生长也超过对照,约为对照的127 % ;②截干后,银杏单叶干重显著高于对照;③第一次截干后,银杏单株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第二次截干后,30 cm 截干高度的处理单株叶产量约为对照的112 % ,且随截干高度的增加,单株叶产量有随着增加的趋势;④截干后,银杏叶中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随截干高度的增加,黄酮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为使银杏叶用园管理方便和获得较高的叶产量和较好的叶质量,建议银杏叶用园应采取截干萌芽这一矮林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德社  梁亚平 《江西科学》1993,11(4):226-231
笔者于1982—1992年对58个水稻品种(包括杂交组合和制种亲本)进行的观察结果表明:水稻外观形态特征——双零叶、葫芦叶、植伤叶和伸长叶枕距是判断水稻叶片叶龄的依据.在秧田期间可用数记法和种谷方向来判断秧苗的叶龄;在水稻移栽后返青分蘖期,可根据第一双零叶、第一类葫芦叶、植伤叶来判断叶龄的变化;在幼穗分化期,可根据第二双零叶、第二类葫芦叶和伸长叶枕距来判断最后3片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大麦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选用4个产量差异显著的春性大麦品种在灌浆期测定了旗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分析了旗叶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光合速率与主要农业性状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联系,甚至光合速率与产量性状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选育高光效的春性大麦品种只用光合速率作为选择指标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采取旱地育秧,用不同叶龄的旱育秧苗进行抛植,并与8叶1心(旱育大苗)单行单株栽插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4叶1心(小苗)至6叶1心(中苗)抛植,其群体结构合理,生长协调,农艺性状好,产量最高。在生产实践中,水稻旱育抛秧栽培应立足抛早、抛小。  相似文献   

12.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秧苗抛栽叶龄对杂交稻分蘖特性及成穗质量的影响,探讨了高叶龄抛栽杂交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高叶龄抛栽致使杂交稻本田茎蘖高峰明显推迟,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量有所降低,低位一、二次分蘖穗比例减少且经济性状明显变劣,从而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常春藤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特性,分析了NPQ动力学及光保护效率.结果表明,随光强增强,3种叶龄NPQ最大值(NPQmax)、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及与PS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的比值[Y(NPQ)/Y(NO)]呈增加趋势,并且NPQ光保护组分增幅大于光抑制组分.成熟叶NPQ_(max)、光保护组分的量子产量、Y(NPQ)、Y(NPQ)/Y(NO)显著高于老叶和幼叶.相对于成熟叶,幼叶和老叶光抑制发生早,光保护效率低.DUAL-PAM-100 P515/535模块测量的跨膜质子梯度(ΔpH),高光下3种叶龄构建的Δp H均高于低光,成熟叶构建ΔpH能力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叶龄,意味着ΔpH在NPQ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常春藤NPQ效率随光强增强而增加,成熟叶光保护效率最高.此外,常春藤NPQ_(max)及保护NPQ (protective NPQ,p NPQ)均低于阳生植物,且光抑制发生早,意味着常春藤光保护效率低于阳生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莲座期红花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及其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性,进行添加氮肥、磷肥、钾肥的田间独立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水平下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土壤速效氮随氮肥、钾肥水平增大而增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降低,且随施磷水平增大变化不明显;各肥料对红花的作用总体表现为:叶和根元素含量受磷肥影响较大,钾肥较小;茎受氮肥影响较大,磷肥较小;2)生物量随施肥量增大而增大,而受钾肥影响不显著;N2、P2、K1水平下叶N/P最小,而生物量与叶N/P负相关,即在此水平下生物量最大。结果表明,施肥促进了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不均衡吸收和分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当施肥达到各器官吸收饱和点后,由各器官元素比值调节红花的生长。因此,建议选取N2、P2、K1水平进行红花莲座期施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叶性状对植物资源获取、光合能力等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植物通过叶性状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生长期的生存策略。【方法】以小兴安岭3种典型槭树: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青楷槭(A.tegmentosum)和五角枫(A.pictum subsp.mono)为研究对象,在展叶期(6月初)、叶稳定期(7月中旬)和叶凋落期(9月初)3个时期分别测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厚4个叶性状,分析叶性状的生长动态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生长期,3种槭树的叶性状均发生了显著变异,且随生长期变化存在相似的变异规律,展叶期的叶厚和叶稳定期的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时期。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随生长期不同发生了显著变化。3种槭树在展叶期选择“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在叶稳定期和叶凋落期则偏向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叶性状及其相关性在不同树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可通过叶性状变异及调整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来适应生长期的变化,并最终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6.
北方早粳主要性状相关通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水稻产量的12个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不实率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与产量正相关极显著,但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是负向的,大多性状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Rht_1,Rht_2和Rht_3基因对春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的不同形式(单个基因或组合)的春小麦近等基因系(以春小麦品种cv,AprilBearded为背景,回交转育而成),研究了在半旱薄地上Rht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为,Rht1和Rht2基因型的产量因子显著大于Rht3,Rht2+Rht3和Rht1+Rht2基因型;Rht3矮秆基因显著降低了倒二叶长度和明显加宽了旗叶倒二叶的宽度;Rht2基因明显提高了经济系数;降秆能力:Rht2+Rht3>Rht3>Rht1+Rht2>Rht1或Rht2,地上部生物产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明确了影响洞庭湖区晚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播种量(X1),2.1叶期喷施效唑(X4),移栽叶龄(X2),分蘖期施纯氨(X5)等,建立了五元二次目标函数模型,提出了适应洞庭湖区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的五套优化综合配套技术,探讨了二因素对产量影响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明确了影响洞湖区晚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播种量(X1),2.1叶期喷施效唑(X4)移栽叶龄(X2),分蘖期施纯氮(X5)等,建立了五元二次目标函数模型,提出了适应洞庭湖区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的五套优化综合配套技术,探讨了二因互对产量影响显著的效互效应。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由营养状态转入生殖状态是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其转变过程受遗传因子及环境的双重控制,光周期与温度是影响开花诱导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植物的同源异型基因参与植物器官内细胞排列方式形成的调控过程,是控制花分生组织特异性、花序分生组织特异性和花器官特异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