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祖国统一的必由之路──从哲学角度谈“一国两制”岳云强“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祖国统一,集全党智慧,从实际出发,提出来的一个科学构想,有着充分的哲学根据。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必由之路。一、“一国两制”的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一国...  相似文献   

2.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邓小平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智慧,提出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解决了在坚持祖国统一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战略目标的问题,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制胜战略.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战略构想。本文分析了“一国两制”存在的必然性、内容及其历史和国际意义。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对和平共处思想的运用与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贡献以及对马克思丰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不仅有其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国内外时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的历史产物。“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不仅为我国圆满地解决港、澳、台问题提供了最佳策略,而且也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一国两制”构想来解决台湾问题,虽然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但也初步具备了国际国内条件。我们应该坚定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和决心,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l]“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提出来的。这个构想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1983-1990年间,邓小平在许多重要场合谈到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时,对“一国两制”构想进行了深刻地阐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思想:首先,坚持一个国家是根本、是原则,社会主义是主体,是前提的思想。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和台湾与大陆统一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分别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为实现祖国统一找到了最佳方案,它既反映了全中国人民要求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又充分尊重了港、澳、台地区的特殊历史和现实。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理论宝库。这一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一国两制”构想是维持一个国家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伟大创举;是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总趋势的一个伟大创造;从开发经济特区到设置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实践;“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展现了邓小平伟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制”能够同处于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一国两制”这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也是为祖国统一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对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统一大业,展现了广阔的前景。这一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丰富了新的内容,为和平统一祖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一我国政府关于“一国两制”的设想,主要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1978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构想》一文(以下简称《构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12月19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谈话的一部分。这篇著作发表至今有七年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至今天也有十三个年头了。当年的构想,已在实践中显示了并将继续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1984年12月中国和英国签定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双方确认:我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联合声明被双方各自的立法机关通过,于1985年互换了文本。1987年4月,我国与葡萄牙政府又签订了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声明,确认我国将在1999年12月20日恢复行使澳门主权。1990年4月已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的基本法也在起草  相似文献   

12.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成功地实现了我国恢复行使香港和澳门的主权,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最佳选择.“一国两制”构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邓小平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实质是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构想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统一的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已经在香港率先实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澳门的回归是继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洗雪国耻彪炳史册的又一民族盛事,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伟大胜利,它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1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  相似文献   

15.
阐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基本内容,论述“一国两制”理论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阐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基本内容,论述“一国两制”理论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伟大构想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它在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国家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以及国家的结构形式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首先 ,“一国两制”构想既坚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又保障个别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政府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这…  相似文献   

18.
<正>结束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不幸局面,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由“解放台湾,但不放弃和平争取”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一政策的转变更是消除了许多台湾同胞的疑虑,大大地激发了两岸人民的统一意愿。邓小平同志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一国两制”,既尊重了历史,又考虑到了现实,而且还充分尊重照顾到了台湾同胞的利益与要求。可以说,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把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重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它无疑  相似文献   

19.
国共合作曾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毛泽东提出了国共长期合作的思想,并在抗战时期一直坚持国共长期合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统一祖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作了不懈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解决台湾和港、澳问题,统一祖国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共合作曾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毛泽东提出了国共长期合作的思想,并在抗战时期一直坚持国共长期合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统一祖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作了不懈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解决台湾和港、澳问题,统一祖国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