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宏大话语的消解是立足于解构历史总体性基础上的。它对传统革命话语的解构表现在小说中的革命主体的置换,文本对宏大革命话语意义的消解和对历史循环论及历史偶然性的强调,其在革命叙事的视角设置与传统的革命叙事不同等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信实如史写作方式,而且置换了革命的主体与母题。革命本身所蕴含的阶级性、人民性、历史动力性、民族国家的现代性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消解。  相似文献   

2.
革命话语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主流话语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对革命话语的理解和使用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在他的早期书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从教育改革、到国民性改造的演变以及与政治革命的关系,从中可以发现鲁迅早期对革命话语的独特理解,对于研究早期鲁迅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话语的革命转述——“十七年”小说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小说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与革命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在外显的意识层面,儒家文化被视作封建思想的代表而遭到批判与疏离,但其核心话语价值均获得了立足革命意识形态的巧妙转述,并参与了特定时代社会价值的建构。对于"十七年"小说文化内涵复杂性的考察,进一步阐明了只有深入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逻辑,才能真正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4.
纵观丁玲的整个小说创作,政治话语逐渐强化,启蒙意识逐渐为政治话语所遮蔽,但是这不是一个直线的发展过程.延安时期,在革命中心、革命热潮中,创作中反而会出现政治话语下启蒙意识的再一次崛起.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出现政治话语下启蒙的特殊现象,根源在于延安当时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在于创作主体自我实现、自我冲突的心境与人格,在于以独特的艺术感受指导写作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5.
论《白鹿原》中的"革命"与爱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鹿原》在对白灵与鹿兆海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有一个不易为人察觉的疑点。即白灵的转变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情积累和材料支撑而显得牵强。作者的某些主观意愿和个人追求作为一种潜在规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取向和行为方式。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小说在作者的引导下成功地完成了"革命"话语对爱情话语的置换,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被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而是因为"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  相似文献   

6.
"演书"是《杭州白话报》上兴起的一种采用白话语改写其他书籍的报刊文体。它利用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鼓吹维新,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工具。它接近小说,但又不是小说,伴随着小说界革命发展起落,它的最终消亡预示着梁启超倡导小说政治化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7.
"演书"是<杭州白话报>上兴起的一种采用白话语改写其他书籍的报刊文体.它利用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鼓吹维新,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工具.它接近小说,但又不是小说,伴随着小说界革命发展起落,它的最终消亡预示着梁启超倡导小说政治化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8.
蒋朝群 《科技信息》2009,(30):I0122-I0122
考察茅盾的文学实践可以发现,他在内心深处将革命文学奉为圭臬,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是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并且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向此目标靠拢。茅盾善于选取时代潮流中的女性作为革命理念的载体,其小说创作的脉络又表明作者试图通过女身来表达自己头脑中的革命理性秩序。然而其文本中新女性生存意义却面临被革命消解的处境,各种声音在作家脑海中宣泄自我,女性个体生命逻辑与作家主观愿望、潜意识交锋冲撞,使得其女性书写与革命话语呈现交错渗透、错综复杂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对合作化小说而言,政治话语、革命话语、阶级话语由于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而处于中心话语的强势地位,作家要切实地承担起舆论宣传的任务,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形象的合法化和合理化论证就离不开哲学术语的支持。这样,中心话语内容的哲理权威性和隐含作者的哲理说教性就成为作家进行形象化论证的不二法门,由此也构成了合作化小说的中心话语比较丰富的哲理性蕴涵。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族中坚力量,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含译介话语形态、领袖话语形态、平民话语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正是在这一话语体系的有力推动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乡村小说的文化盲点主要存在于对极左专制路线的批判和对延续一个时代的激进政治思潮的反思方面。首先,这一阶段内的许多作品都将一个时代的偏颇与失误归咎于少数人的所作所为,而忽略了时代的偏颇与失误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其次,这一阶段内的许多作品在描写一个时代的狂热与荒谬时存在着概念化的倾向,作品没有完全揭示狂热与荒谬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狂热与荒谬得以存在的女化依托。  相似文献   

12.
浩然的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色彩。它与沈从文的田园牧歌又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浩然早期小说中自然景物和风俗只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不担当叙事功能;"政治化的人"取代"自然化的人",人物的日常身份逐渐消失,政治身份浮出地表;相应的,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强调血缘和地缘的"自然关系",而是重视阶级出身或社会地位的"政治关系"。但他笔下农民的"原生态"性格更为突出,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压倒了政治化的生活场景。因此,浩然早期的小说是一种"渐褪自然色彩的田园牧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路翎在“十七年”中小说创作的“知识考古”分析,探讨路翎在共和国成立这一新的话语背景中所面临的困顿状态,不断被边缘化的过程与宿命,在现实的政治规训中无奈的退守,以及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坚持的人格力量。从而以路翎为标本,见证一代知识分子无处安放的青春,在政治与时代面前失语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4.
家庭的现代性症候--刘呐鸥、穆时英小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在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小说中作为现代性症候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政治意识形态的介入和对两性关系的叙述促使了刘呐鸥和穆时英小说中家庭形象的变质与缺失。家庭对于理解刘呐鸥和穆时英小说的主旨,窥视现代性进程中的都市人的精神撕裂状态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陈忠实小说创作研究多集中于《白鹿原》一书。本文试图全面、简要勾勒1979年到《白鹿原》成书前陈忠实的小说创作。基于陈忠实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特定身份,他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可为改革开放后乡村政治与农村改革的写真,作品中突出刻画了四类乡村工作者群像。1985年后陈忠实开始反思改革开放带来的"离土"与"道德价值观异变"这两大乡村变迁,渴望构建新型道德价值观体系,《白鹿原》的写作主题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文革题材小说创作中,绝大多数作家都热衷于从权威的政治视角出发,批判"文革"时期的错误路线,叙述范式较为单一.阎连科在他的近作<坚硬如水>中提供了另一种审美表现方式,作品摆脱了以往道德审判的惯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诠释"文革"那场动乱的原因,也为小说的文革叙述开启了一个新的视野.作品消弭了早期文革题材作品的悲痛,消弭了小说叙述者过多的情绪,进入到一种智者的叙述、理性的思索和历史哲学式的观照中.  相似文献   

17.
唐人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幕府制是唐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本文主要探讨唐人小说与唐代幕府之间的关系,从深层次上探寻唐代幕府在唐人小说产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路翎在"十七年"中小说创作的"知识考古"分析,探讨路翎在共和国成立这一新的话语背景中所面临的困顿状态,不断被边缘化的过程与宿命,在现实政治规训中无奈的退守,以及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坚持的人格力量。从而以路翎为标本,见证一代知识分子无处安放的青春,在政治与时代面前失语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新写实小说着力于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继承了中国现代文学展示人性扭曲的传统,在表现生活本来面目的同时,揭示了历次畸形的政治运动和由此形成的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对人性的扭曲,揭示了贫穷,愚昧对人性的扭曲,也揭示了当代社会市场经济冲击下形成的金钱观念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