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杉、竹人工混交不同造林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成才 《武夷科学》2006,22(1):108-111
本研究通过对杉、竹人工混交林不同造林方式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处理和B处理中,毛竹得益于杉木中幼龄林分林冠层的蔽护,毛竹成活率较高,分别达到85%和71.7%;D处理和A处理中,虽成活率较低,但因林地光热来源充足,有利于竹鞭生长和孕笋育竹,新竹增长快,长竹率高,造林三年后毛竹林分基本形成新竹的主要生长因子胸径、竹高、枝下高等,以B处理为最高,分别达到3.36cm、4.43m、1.35m。林业生产单位应立足于当地,因地制宜,权衡权弊,以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2.
闽楠、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种明 《武夷科学》2006,22(1):112-116
本研究通过楠杉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三个不同混交比例处理中,以楠2×杉1株间混交闽楠的树高、地径生长最好,与楠1×杉1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营造楠杉混交林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理论依据,而且楠杉混交林分具有互利双赢的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杉木,檫木,柏木等林分下土壤微量元素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分析了皖南等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檫木,柏木不同林分下12个样土壤剖面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锰、钼)状况,分析了其有效含量,并调查了各林分的林木生长状况。通过生态系列比较法。初步探明了不同林分下各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与混交方式下的差异。指出在林地土壤富含有机质的情况下,某些林分下土壤中个别微量元素的有效量仍较低,甚至处于临界水平之下,可能存在铜、锌、钼不足的问题和铁、锰富集现象,同时认为混交可改善  相似文献   

4.
竹木混交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木混交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能改善林分小气候环境,明显提高竹林产量。与竹纯林比较,竹木混交林中的毛竹平均胸径、竹高、立竹重量、新竹胸径、新竹高、新竹产量分别比毛竹纯林提高了5.6%~21%、6.6%~15.5%、9.0%~53.8%、4.5%~33.7%、6.1%~19.6%、13.1%~42.1%。其中尤以7竹3杉和8竹2杉的混交方式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此外,混交林在抑制病虫危害和蔓延方面比纯林有明显优势。推广营造竹木混交林是培育丰产、优质、高效竹林的主要途径之一,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5.
七溪岭林场刨花楠与杉木混交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七溪岭林场刨花楠与杉木大面积混交造林实验,总结培育刨花楠混交林的技术和方法;根据刨花楠与杉木混交造林的成果与效果分析,提出七溪岭林场改善林分结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紫椴、黄波罗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世纪50~90年代在吉林省中东部生态区营造的紫椴、黄波罗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椴与落叶松(红松、班克松),黄波罗与落叶松(红松、山槐)混交较好.混交方式以4~6行窄带或块状(0.1~0.2 hm2)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7.
棉花采用不同铺膜方式进行缩行增株 ,高密度栽培能够充分利用光、热、水、地等自然资源 ,在有限的空间和范围内获取较高的产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是棉花丰产丰收的一项较新而且是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杉木不同世代、类型种子园种子品质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省22个杉木种子园的种子品质进行了连续4a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种子在千粒重,涩粒率、发芽率、发芽指数,芽苗生长,活力指数等6项品质性状上,分别比普通种子平均增长8.6%-19.5%,2.0%,4.7%,2.7%和8.4%,平均遗传增益依次为4.7%,8.9%,0.8%,1.2%,1.1%和2.6%,约有60%-95%种子园的种子,在不同品质性状上优于普通种,45.5%的种子品质全面优于普通种,不同世代种子园之间,种子品质无明显变化规律,一般以1.5代种子园较好,2代次之,1代居后,由优良无性系组成的双系种子园,种子品质优良。优良种源种子园种子活力表现较为突出,强于1代,1.5代和2代种子园。  相似文献   

9.
研究23 a生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的土壤碳、氮、碳氮比(C/N)之间的剖面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地的表层土壤(0~10 cm)碳、氮元素含量最高并逐层递减,且杉木木荷混交林碳、氮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木荷纯林和杉木纯林(P0.05);在向下3个土层中3类林分的碳、氮元素含量差异较小(P0.05),杉木木荷混交林的优势并不明显,低于木荷纯林和杉木纯林.与纯林相比,杉木木荷混交林在表层土壤中对土壤碳、氮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能是因为杉木与木荷混交改变了林冠结构,有利于落叶分解.  相似文献   

10.
选择杉木第2代种子园8个家系,分不同苗木等级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在杉木小径材培育年限16 a内,对1~5年、8年和16年生杉木的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苗木,造林后的前4年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方面差异达显著水平,但随着年龄增大其差异明显减弱,5年生后差异不显著;年抽高的影响表现在造林的前2年,第3年差异不显著;家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家系与等级苗间交互作用不显著;造林成活率有一定的差异;子代和亲代在生长性状上存在着极密切的相关关系。生产中在选择优良家系或品系壮苗的基础上可取得40%以上材积增益。同时家系和个体的早期生长量受到苗木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优良家系或优良个体的选择在苗木5年生以后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牟大庆 《武夷科学》2007,23(1):83-87
本研究对三种不同育林措施形成的森林群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物种多样性而言,在主要树种组成中,B处理(半天然更新)有11种,C处理(天然更新)有21种,表明这两种处理是恢复物样性及构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有效途径;从群落特征分析表明,不论是针阔混交林、阔针混交林还是阔阔混交林,都是以革质、草质、中小型叶为主的高位芽植物组成,共同反映了中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特征;从三种不同群落的径级空间分布情况分析,表明B处理(半天然更新)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C处理(天然更新)利于培育阔叶中径材;结果还揭示了在森林经理中,无论采用何种手段更新森林,“适地适树”是一条永恒的自然规律,米槠在本区域属建群最优种,重要值大,是进展种。  相似文献   

12.
杉木优良家系幼林密度和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杉木良种幼林进行5个家系,5种密度,3种肥料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密度,肥料间的效应不同,各家系间杉木幼林的生长差异显著(F=4.30),施肥对不同家系的增长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以A、D家系生长效果最好;不同密度对各家系幼林的施肥效果影响也不相同,以中等密度的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最好;磷肥对杉木幼林的增长效果较为明显,氮肥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宜春杉木人工林管胞形态变异及其对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测量了不同海拔、树龄的杉木人工林的管胞形态特征,并初步研究了管胞长度与年轮宽度、晚材率、木材密度以及有关力学强度(顺纹抗压、抗弯强度)的相互关系。可利用管胞形态(长度、直径、胞壁厚度)区分成、幼龄材的界限范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等面积法则几种证明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木荷、杉木混交林林地与根际土壤养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成才 《武夷科学》2006,22(1):123-126
木荷、杉木混交林林地与根际土壤养分特征研究表明,木荷根际对土壤养分的活化能力大于杉木,这利于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木荷与杉木混交后两树种种间关系协调,混交林根际微区对土壤养分活化程度的提高改善了两种树的养分利用状况,这可能是混交林林地土壤养分高于其纯林地土壤养分且林分生产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木荷、杉木混交林效益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江西省遂川县火烧迹地杉木萌芽更新林杉木种群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属于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杉木群落林下维管植物种类较少,有24科31属37种,木本植物为优势类群,占植物总种数的70.27%;群落林下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总体来看,群落林下植物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该研究为杉木次生林的经营管理、自然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杉木萌芽中内源激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本文报道在杉木萌芽中存在的几种天然激素。杉芽的醇溶性部分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DEAE纤维素柱与纸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并用小麦芽鞘法、水稻幼苗法、萝卜子叶法及苋红合成法分别对提取分离的各部分进行了生理效应测定。此外还进行‘厂化学鉴定和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杉芽中含有三大类生长促进物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除了生长素的含量较低外,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均较高,尤以细胞分裂素的效应最为突出。 经过多次试验,从硅胶GF_(254)薄层层析分离得到六个明显的荧光暗斑,其洗脱液经紫外光谱测定,观察到其中四个部分的吸收峰为270毫微米,与玉米素的吸收峰相一致。另两个部分的吸收峰为260毫微米,与腺嘌呤的吸收光谱相似。经生物鉴定,它们都有细胞分裂素活性。实验表明,杉芽中含有5—6种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这类激素与杉木很强的萌蘖性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从抑制物质含量来看,纸层析和生物鉴定的结果表明,只有Rt0.8—0.9区段出现较为明显的抑制效应。其纸谱浸提液经紫外光谱测定,在波长280毫微米处表现低弱的吸收峰,是一种不同于ABA的物质。这种物质在杉芽中的含量虽较低, 但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杉木花粉壁发育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杉木树冠形态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在福建洋口和江苏宜兴地区调查研究了3—23年生杉木树冠的形态结构。杉木的树冠外形随年龄阶段而变化,幼龄、壮龄时期树冠近似圆锥形,中龄时近似旋转抛物体形,成熟龄时近似圆台形。杉木年发生的枝盘数,决定于高生长;高生长旺盛期平均可发生5—6盘枝条。其分枝角度与枝条年龄有关,枝龄小的约55°—75°,枝龄大的可达90°以上。 杉木树冠长度与宽度随林木直径大小而变化,树冠的发育过程与密度密切相关。密度大的林分,阻碍树冠的发育,从而降低了林木的生长量,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合理的树冠结构应该具有较大的有效树冠系数和叶面积密度。在高生长旺盛期,树冠层更新快,有效树冠系数高,叶面积密度大,利用空间的效率高,因而必须采取促进树高生长的营林措施,以改善树冠结构,提高杉木林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