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直动式交流接触器中的触头系统在动、静铁心吸合过程中所引起的两次振动就其振动特性和系统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触头系统的响应规律及动触头的最大弹跳量和衰减情况。通过实例计算,结果与文[3]的实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功能、特点以及测试效果。该系统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来获得铁芯和动触头支架位移,应用压电薄膜压力传感器进行触头接触压力的动态测试。该测试系统不但能对交流接触器进行全面的动态特性测试,系统还增加了触头接触压力动态测试功能,以往的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测试系统是没有这个功能的。应用该测试系统在实验室对CJ20—25型交流接触器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特性测试,并获得大量数据用于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能够清晰、准确地获得交流接触器各项的动态信号,为进一步完善电器现代设计理论与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以ds PIC为控制核心的交流接触器数字化控制技术.对BUCK电路进行改造作为线圈供电主回路,分别利用数字PI和流限开/关,实现了线圈电流的闭环控制,使得吸合过程的吸反力合理配合,减小触头和铁芯的弹跳与碰撞,提高电寿命.可靠吸合后,切断PWM斩波信号,转入直流低压运行,能耗小、无噪声.分断时,采用负压控制,线圈能量被快速吸收,提高了接触器的分断速度.通过PROTEUS软件对吸合、吸持和分断过程进行仿真,有助于智能控制模块的设计及控制方案的分析.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控制技术改善了交流接触器各项性能指标,具有较好灵活性、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钢厂生产库区物料自动跟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钢厂库区生产物料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设计实现了一种生产物料自动跟踪系统.物料跟踪采用行车吊运位置与吊运状态绑定的方法实现,运用旋转编码器检测行车位移,并通过射频识别定位对位移进行校准.采用称重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实现行车吊运状态的识别.以热轧卷板生产成品入库流程为例给出了物料自动跟踪的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并联型接触器由于各支路电流分配不均匀现象导致其扩容系数与并联支路数不匹配,为研究触头电流的分布特性,本文通过对单相和三相并联型接触器触头回路的等效电路分析,考虑各相接触器之间的电磁影响,基于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各支路电流分布规律模型,确定了各支路电流的大小关系;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并联型接触器触头模型,与Simplorer软件进行联合仿真获取接触器并联运行时各支路触头电流曲线,仿真结果与电路分析保持一致,验证了电流分布规律模型的准确性,进而根据仿真结果推导出扩容系数;后续探讨了影响触头电流分布特性的相关因素,为设计并联型大容量接触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并联型接触器由于各支路电流分配不均匀现象,容易导致其扩容系数与并联支路数不匹配的问题.为研究触头电流的分布特性,通过对并联型接触器触头回路的等效电路分析,并考虑各相接触器之间的电磁影响,推导出各支路电流分布规律模型.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并联型接触器触头模型,仿真获取各支路电流分布.仿真结果与电路分析保持一致,验证了电流分布规律模型的准确性,进而根据仿真结果推导出扩容系数.进一步地,探讨影响触头电流分布特性的相关因素,为设计并联型大容量接触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交流接触器触头弹跳行为规律,从机械振动角度出发,建立了触头弹跳运动微分方程并进行了求解,通过ADAMS/View交流接触器样机模型,将用户自定义的改进型遗传算法与动力学分析软件相结合,并选择相应的机械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对接触器触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后的触头弹跳时间和最大位移分别降低了89%和93%.最后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的实验结果与仿真误差在2%以下,验证了遗传算法与ADAMS软件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在接触器参数优化问题中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基于LabVIEW软件的系列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仿真分析系统,该系统由动态特性计算与动态特性分析两个模块组成.动态特性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不同电压、合闸相角等参数下动态磁链、线圈电流、运动速度、吸合时间等动态特性,为分析交流接触器最佳动作过程提供依据.利用动态特性分析模块可以仿真不同工作情况下的电流特性、吸反力配合特性、触动时间、吸合时间、末速度等特性,同时具有计算起动容量、线圈绕组温升等功能.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对比分析线圈匝数、线径对接触器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接触器的动态过程建立数学模型.针对接触器动态过程的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激光位移器的交流接触器动态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对接触器动态过程的位移、速度、弹跳和电压等参量进行同步采集,具有高速和高精度等特点.通过该动态测试系统可得到合闸相角、输入电压与接触器动态过程的关系,为优化接触器动态过程提供依据,可以减小合闸末速度,减少触头弹跳,提高接触器工作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故障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控制线圈电压,建立由运动的衔铁、静止的铁芯、线圈和基座组成的真空接触器U形直动式电磁机构模型。Maxwell动静态仿真得出线圈电流曲线、衔铁位移曲线、衔铁速度曲线、电磁吸力曲线、线圈电感曲线和静态磁感应强度图,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仿真与实测曲线特征值的误差在4%以内,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参数优化;动态特性;有限元仿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接触器在控制阻容和阻感性负载时吸合阶段可能出现涌流的问题,分析了不同负载与不同合闸相位角下的电流变化情况,找到了合闸相角和负载功率因数角对涌流的影响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抑制涌流的开关合闸控制方案。本文通过公式推导开关在阻容、阻感性负载时吸合的暂态过程,找到了不同负载下的最佳合闸相角,并使用Multisim搭建硬件仿真电路,模拟不同负载时的开关吸合过程,通过检测合闸后触头回路的电流零点,提出了一种智能识别负载性质和判断涌流抑制情况的合闸控制策略,最后使用实验室研发的单极交流接触器进行带载实验,对负载的识别准确且抑制涌流的效果明显,实验结果和理论仿真一致,对接触器的智能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OrCAD/PSpice仿真软件对交流接触器在闭合与分断主电路时的三相电压、电流波形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提出了智能无弧交流接触器全新的控制方法.以磁保持继电器为基础,设计了一款性价比高、使用简便、性能指标优良的智能无弧交流接触器.该接触器采用3台磁保持继电器作为交流接触器的本体,实现三相电路的灵活控制.在主电路中并联3个单向可控硅,完成接触器在起动与分断过程中的无弧控制,提高了接触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接触器控制模块充电过程通常由整流滤波环节完成,该环节导致输入电流畸变,给电网带来较为严重的谐波污染,但现有接触器控制方案缺少谐波抑制功能。故本文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了智能接触器的充电与控制模块,充电子模块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策略,可抑制输入电流谐波;同时,控制子模块采用线圈电流滞环策略,实现接触器稳定运行。以CJ20-400A为对象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电压下,所设计的模块可改善输入电流畸变,获得较好的功率因数校正和谐波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史达  罗耀华 《应用科技》2007,34(6):26-29
电动机软起动方式是一种无级的调节电动机定子端电压的方法,可抑制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的电流冲击,并能缓解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电压降落问题.但一般的软起动方式是开环控制方式,故在电动机起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电磁转矩和电流脉动问题.这里提出一种采用功率因数角作为反馈信号的软起动过程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使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的电磁转矩和电流脉动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压系统网络结构复杂度与用户负荷容量的持续增加,对保护与控制电器操动机构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多参数综合优化算法的电器快速动作机构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双线圈涡流斥力机构代替现有低压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操动机构,实现低压开关电器的快速可靠分/合闸动作,使低压集成电器的控制与保护一体化.在双线圈涡流斥力...  相似文献   

17.
月球着陆器着陆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影响其内部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且着陆安全性问题决定着着陆任务的成败,因此,研究着陆器软着陆过程中与月壤的动力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对着陆器着陆冲击过程研究,建立了着陆器与模拟月壤相互作用理论模型;之后,利用自主研发的着陆冲击试验系统,采用半球形足垫(简称“足垫”)模拟着陆器缓冲支腿,通过垂直着陆冲击试验,对冲击模拟月壤过程中足垫的着陆质量和冲击速度对着陆冲击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月壤密实度一定,较大的着陆质量能有效提高着陆器冲击机械能的耗散效率;冲击速度越大,着陆器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模拟月壤的动量越多,模拟月壤颗粒对着陆器产生的作用力越大;冲击能表征了着陆质量和冲击速度,对垂直着陆冲击过程有很重要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对比,对着陆器与模拟月壤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安全载人登月月面着陆器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UDF方法的阀门变速关闭过程中的水击压强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luent中的滑移网格技术模拟了球阀的转动过程,对管道中阀门突然关闭引起的水击压强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采用标准k-ε模型并考虑了水的压缩性。通过UDF定义球阀的转动速度,分析了关阀时间和关阀方式对水击压强的影响。结果表明阀门匀速关闭时增大关阀时间对减小水击压强的作用效果在0.3 s之前较为明显;阀门关闭时间一定时,减速关阀方式能有效降低最大水击压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