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涵直接被历代统治者纳入法律规范,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实现政治统治。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和现代法律精神相抵牾,而传统法律中体现的"孝"的价值取向,为孝文化与现代法律的交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究。现代法律吸纳传统孝文化的精髓,这既体现了现代法律对传统孝文化的积极关涉,又推动了孝文化的新发展,符合和谐社会的价值指涉。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结合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对弘扬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上的作用,做出传统孝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自爱精神、培养敬养意识、培养勤俭品质和培养自强精神的论断,在传承传统孝文化中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上做出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包含敬爱、平等、共享、和谐等理念,体现时代性与文明性,民主性与平等性,科学性与和谐性等特征。要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应坚持普适性和民族性相结合,基础性与先进性并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进,传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等原则,赋予孝文化以时代精神,重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加强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营造孝文化的社会氛围,制定孝道法律规范,促使孝道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为构建孝文化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6.
20世纪的中国所要建立并已经建立的是一种新型国家社会,这种社会要求建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显然,居传统社会文化中心的孝在现代化叙事逻辑中成为被改造的对象.正是强大的国家现代化力量、现代知识精英和民间社会自身三方共谋解构了传统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中华孝文化思想道德观进行审视,将传统孝文化思想道德观与当代思想道德价值观进行比较,探讨孝文化原生态及回归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孝文化对青少年的家庭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青少年的茁壮成长、早日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意义和作用是学校和社会其它道德教育形式所不能够替代的。传统孝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同时也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当在批判的基础上予以继承,发挥其对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促其成才。 相似文献
9.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道德价值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养老问题的解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继承和批判相结合的原则,重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孝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中,孝道始终存在并且成为支配和评价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之一。社会工作伦理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一套现实可行的标准。而社会工作传入中国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也不例外。传统孝文化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伦理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孝文化的承继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孝文化中优秀的道德内容,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其"珍爱生命"的思想也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题.学校教育应该充分发掘和承继孝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要素,开展"珍爱生命"教育、责任感教育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支柱。集中反映孝文化的《孝经》,强调以孝治国、以孝为“德之本”。历代统治者视“孝”为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孝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中日趋合理的,有一些不合理的行孝方式方法受到淘汰,如割股疗疾已销声匿迹;靠父母之命以定终身已为自由恋爱所取代;三年之丧早已无人遵守。中国孝文化内涵丰富,其核心意义有四:一为孝是人人应尽的义务;二为执政者应以身示范,并为百姓行孝提供条件;三为孝是立身行道的守则;四为孝是成圣成贤的要道。“孝”的精神实质是“仁”,“孝”是“仁”的演绎与实践,“仁之实,事亲是也”;“孝”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生命活力,以之治国则国治,以之齐家则家齐,以之修身则身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孝,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详备论述,其敬爱父母等基本内涵,数千年来为国人所恪守不渝。在老龄化提前到来的今天,为构建和谐社会,传统的孝道仍应发扬光大,其相关理论大有进一步研究、阐释之必要,未可轻言糟粕而废弃。 相似文献
14.
15.
博山是华夏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青年女子颜文姜以德报怨、以孝道事公婆而演化为神的故事,在鲁中大地流传了一千七百余年,由这一传说发展起来的博山孝文化,对博山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弘扬和发展这一地域文化,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国传统孝伦理具有博大精深的生命智慧,深入发掘其认知生命、重生惜命、生命价值三个层面的思想内容,对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艳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104-108
以《莆田县志》及福建省志中的孝友传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内容进行疏理,讨论孝友传所反映的基本特征,并对孝行进行解读,探讨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社会和编撰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支柱。集中反映孝文化的《孝经》,强调以孝治国、以孝为“德之本”。历代统治者视“孝”为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孝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中日趋合理的,有一些不合理的行孝方式方法受到淘汰,如割股疗疾已销声匿迹;靠父母之命以定终身已为自由恋爱所取代;三年之丧早已无人遵守。中国孝文化内涵丰富,其核心意义有四:一为孝是人人应尽的义务;二为执政者应以身示范,并为百姓行孝提供条件;三为孝是立身行道的守则;四为孝是成圣成贤的要道。“孝”的精神实质是“仁”,“孝”是“仁”的演绎与实践,“仁之实,事亲是也”;“孝”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生命活力,以之治国则国治,以之齐家则家齐,以之修身则身修。 相似文献